文档详情

医学影像学课件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8.50KB
约38页
文档ID:404920928
医学影像学课件_第1页
1/38

概 述• 何谓医学影像学 借助于特殊设备或仪器对人体进行检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组织构造的特殊图像并以图像为根据对人体进行研究、分析和诊断的一门综合科学• 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范畴 x 线诊断学(老式模拟、数字化) USG、CT、MRI、DSA、ECT、核医学、热像图、PET………总论目的规定理解X线的特性理解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X线检查措施及价值理解X线诊断原则和环节一、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一)X线的发现: 1895.11.8 德国物理学家 伦琴 在英国(二)X线的产生: 高速运营的电子被物质阻挡即可产生X线 条件:自由电子群以高速度运营(有方向性) 靶物(阳极靶面)(三) X线机的构造X线管: 高真空二极管(核心部分)变压器系统:高压变压器 , 低压变压器操作台及其她辅助配件 (四) X线的特性1、一般物理特性: • 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 肉眼不可见 • X 线束循直线行走 • 从一点出发越远越分散2、与X线成像有关的特性 1、穿透性 (穿透作用):X线成像的基本X线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反之已然 2、荧光效应(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本。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 3、照相效应(感光作用):X线照相的基本X线胶片(涂有溴化银的塑料膜)→ X线照射(潜影) →显、定影(感光区银离子还原为银沉淀于塑料膜上局部呈黑色,未感光区银离子脱落局部呈透亮的白色 ) →图像 4 、电离效应(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和防护的基本二、 X线成像基本原理和影像特点(一)成像基本原理:1、基于 X线的特性(与成像有关的特性);2、被穿透(被检查)物质内部构造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3、穿过人体后的剩余X线量(潜在影像:模拟或数字化)须经荧光屏或胶片(一般或激光)冲洗(或干式)显像解决后才干显示图象; 具有穿透能力的X线穿过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的物质后,剩余X线经荧光屏或胶片冲洗显像解决后,显示出明暗不一、黑白不等的影像;条件:1、所应用的X线必须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2、被穿透物质内部构造必须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3、穿过物质后剩余X线在荧光屏或胶片上的潜在影像必须通过显像解决才干显像;(二)与影像有关的密度概念• 物质的密度(该物质各元素量的总合);• 物质的密度与X线穿透力(反比关系);• 影像的眼观与影像密度:胶片黑(低密度)白(高密度)与荧屏的明(低密度)暗(高密度);• 物质密度与影像密度的人为概念关系(一致和统一);• 物质密度相似,厚度对影像密度的影响(厚度与密度呈正比关系);(三)影像的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 人体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图象称自然对比。

如:骨骼、软组织和液体、脂肪、气体等• 对缺少自然对比而用人工措施引入物质后,所产生的对比图象称做人工对比如:多种造影(四) X线影像的特点• 是重叠在一起的复合图象;• 因几何关系图象有放大;• 因投照方向不同或X线中心线不同,可使器官影像发生扭曲、变形和失真;三、X线检查措施(一)一般检查 :透视,X线照相(二)特殊检查• 体层照相:感性趣层面的图象; • 软线照相:用于软组织、乳腺照相; • 放大照相:感性趣区的图象放大; • 荧光照相:将荧光屏图象摄于一般胶卷上 ; • 计波照相:用特殊设备将心脏、大血管搏动以波的形式在胶片上显示;(三)造影检查• 定义:应用人工对比的措施所进行的检查称作造影检查1、造影剂:用于人工对比的物质称造影剂: 高密度造影剂:钡剂 碘剂 低密度造影剂: 空气 O2 CO22、造影措施:直接引入:• 1、口服法:食管造影、胃肠钡餐• 2、灌注法:钡剂灌肠、支气管造影、逆行胆道 逆行肾盂造影、逆行膀胱造影、尿道造影;间接引入: 重要为分泌、排泄性: 静脉或口服法胆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3、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反映解决• 造影前准备:1、碘过敏实验(口服、静脉)2、肠道清洁准备(饮食控制加缓泻法、灌肠法)3、注重术前谈话与必要的文字合同;• 造影反映解决: 1、医患双方均需沉着应对,置病人以对的体位;2、根据限度治疗原则:镇定、抗过敏、抗休克、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3、就近住院观测治疗;四、诊断原则与环节(一)诊断原则: 客观、仔细地分析X线征象;精确、恰本地解析影像病理变化; 结合临床并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后确立诊断。

二)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 增强信心!渺视困难; 结识正常、辨认异常;结合临床、解释征象; 确立诊断、注重随访;(三)X线片审视环节及征象观测、分析原则• 评价照片技术条件的合格性和精确性;• 审视、观测必须遵规、循序;• 观测病变注意病灶的下述有关因素: 1、部位 2、数目 3、大小 4、形状和边沿 5、密度 6、分布范畴 7、临近脏器的变化 8、器官功能的变化复习:• 影像学概论• 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成像原理与图象特点• X线检查措施• X线诊断原则与环节• X线片及其征象观测、分析原则与环节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综合运用及合理选择常用影像学检查价值的简要回忆X线诊断学应用价值1、能诊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骨关节系统绝大部或生殖系统部分器质性病变;2、对空腔脏器的造影诊断有独到之处;对实质脏器或较厚部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检查价有限;3、乳腺疾病X线检查诊断价值日益得到公认和发展;超声诊断学1、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特别心脏大血管、肝、胆、脾、胰、肾、子宫、膀胱等彩超在心脏疾病检查诊断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可直接提供定性和定量诊断,被称为“非创伤性心血管造影”。

2、对胃肠道空腔脏器、含气的肺及骨骼等价值有限,此外,一般仅二维切面图,切面范畴和深度有限,过度肥胖也显像效果较差核医学诊断核医学检查的适应范畴用于大部分器官、组织代谢、脏器或腺体分泌功能测定、矿物质含量测定等,特别是PET,是目前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重要技术之一计算机体层成(CT)CT检查的适应范畴平扫和增强检查,适于观测体部各系统器官常用病变,特别是实质性脏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全身骨关节病变;软组织病变等对腹部空腔脏器(胃肠道)的检查是其弱项;同步,以横断面图像为基本建立空间立体感觉,尚不适于所有医师;核磁共振成像MRI功能及适应范畴 平扫、增强、水成像、脂肪或水克制、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弥散或灌注成像等可检查诊断实质脏器的常用病,特别中枢神经系统成像优于任何影象措施;多种组织均可成像,CT不能显示的组织MR可清晰显示,多相位成像是其优势之一;对肺部及胃肠检查诊断尚在摸索之中;数字减影成像及介入技术重要用于血管造影诊断、定位穿刺获取病理或生化标本及多种血管或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由于数字化解决减影成像,使感爱好图象显示清晰,在心血管疾病检查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些心脏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定性定量价值(“金指标”);影像学技术、设备的综合运用和合理选择一般选择原则1、神经系统,如:对头颅、脊柱骨质疾病X线平片检查诊断即可解决问题;2、而颅内、椎管内脑脊髓实质疾病,如肿瘤、损伤、脑血管意外等则CT和MR为好;3、心脏大血管疾病,一般X线和超声多可做出诊断;若观测心脏大血管疾病细节,则需X线心血管造影(DSA)检查;MRI亦有向此发展趋势;4、肺与纵隔疾病,X线检查相对便宜而直观,若具体观测纵隔内病变则CT、MR为好;5、腹内与盆腔实质性脏器,X线检查价值有限,而超声、CT、MR则具很高价值;6、孕期胎儿检查,超声检查诊断相对安全可靠,的确必要时可选 X 线检查;7、胃肠道检查,钡剂造影是可靠而有效的检查措施;而CT、MR及超声责属弱项,目前尚处在研讨阶段;8 、空腔脏器疾患X线造影多能满足诊断,而实质性脏器则是X线检查的单薄环节,应当选择USG、CT和MR;9、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疾病,X线造影、超声具有特长,MRI水成像技术也具优势,应当选择应用。

10、骨、关节多数疾病X线可以解决诊断问题;若观测软骨(如半月板椎间盘)或成骨骨质病变详情则选CT、MR检查;11、理解分泌功能、初期功能性疾病、脏 器、正常组织或病理组织代谢状况则核医学(ECT、PET)占优势;12、介入放射学技术不失为老式治疗手段的有效而不能及的补充,可以收到抱负的效果应合适选择应用正常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系统疾病多而复杂,影像学检查可以解决如下疾病的诊断:外伤;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全身性疾病所致骨变化;先天遗传性骨病变等用于骨与关节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措施有X线;CT;MRI;US及ECT等,多种检查措施各有其优缺陷第一部分检查技术 X 线检查 一 特点和意义1:骨与关节系统最合适做X线检查;2:X线检查可以显示病变的范畴和限度,也可以定性;有时初次检查不能定性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作出诊断;3:初次检查成果阴性不能排除初期病变存在;4:影像特点需结合临床体现才可以诊断;二 检查措施1:X线平片:最常用首选检查措施摄片规定:一般要拍正侧位;片内涉及软组织;四肢长骨带关节;脊椎要有移行段,必要加拍对侧2:血管造影:重要用于血管疾病和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CT 检查一 CT检查的长处和适应症:1:长处:横断解剖关系,密度辨别率高,图像清晰;2:X线检查有疑难时可考虑CT进一步检查;3:对软组织病变和骨关节解剖复杂部位如骨盆脊椎,也可首选CT检查;二 检查措施:1 平扫:两侧同步扫描,层厚5-10,两窗观测:骨窗 (L400,W1500),软组织窗(L60,W300).2 增强扫描:拟定病变的范畴和性质。

MRI 检查一 MRI检查的长处和适应症1:提供三围良好的解剖背景,通过信号可以理解组织成分,提高病变定性诊断率,是X线和CT检查措施的补充2:软组织病变;3:关节软骨病变;4:韧带病变;5:骨与关节病变;二 检查措施:1:平扫:SE或TSE序列T1WI和T2WI是常规扫描序列,有时也加做脂肪克制T1WI和T2WI序列,可以做三个方位的成像图2:增强检查:理解病变的血液供应,拟定病变的范畴和性质第二部分 骨关节正常X线体现一 骨构造与骨发育1.骨构造(1)软骨1)构成: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 2)X线体现:不显影即呈透明状2)骨 1)构成:矿物盐、骨细胞、骨基质和纤维 2)X线体现 密质骨:呈均质高密度,位于长骨皮质和,骨内外板 松质骨:骨小梁互相交叉排列呈网状,位于长骨骨端及不规则骨内2 骨发育:膜化骨与软骨内化骨 膜化骨:间充质细胞-纤维母细胞-形成结缔组织膜-骨化中心-完毕骨的发育.见于颅盖骨及面骨. 软骨内化骨:间充质细胞-软骨-软骨雏形(软骨原基)-原始骨化中心-继发骨化中心-完毕骨的发育.见于躯干及四肢骨和颅底骨与筛骨.锁骨及下颌骨兼有两种形式的骨化.            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矿物质的沉积。

骨骼在发育生长过程中,通过破骨细胞的骨质吸取活动而改建塑型,通过成骨细胞的活动形成骨组织.骨骼的发育及发展是通过成骨与破骨的形式进行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