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实施方案按照**精神,为推进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如下 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先行市的政策机 遇,以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奶产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为核心, 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进一 步优化奶产业布局,扩规增量,提高养殖水平,提升综合效益,推进 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区打造成优质奶源生产 基地和“黄金奶源之乡”到2025 年底,区奶牛存栏10 万头,成母 牛年平均单产 10 吨,生鲜乳总产量 50.55 万吨,奶牛规模化养殖比 重达到 99%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生鲜乳和乳制品 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 100%和 99%生鲜乳产值达到 22.37 亿元,乳 制品加工产值达到 70 亿元,带动全产业链实现产值92.37 亿元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区域化布局结合《市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2020 年-2025 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 引导奶牛养殖向饲草料资源丰富、奶产业发展基础好的优势乡镇集聚 发展。
着力打造引黄灌区奶产业巩固提升区和快速发展区,加大优质 奶源基地和饲草基地建设,提升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1. 巩固提升区主要以河北引黄灌区迎水桥镇、东园镇、镇罗镇 为主,依托沿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沐沙、润厚源、众鑫源规模奶牛 养殖场,在东园镇新建规模奶牛养殖场2 个,新增奶牛1 万头,力争 到 2025 年底,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分别达到 5 万头、25.275 万吨2. 快速发展区主要以河南扬黄灌区宣和镇、永康镇、常乐镇为 主,养殖区域地质、气候较为良好,基础设施水、电、路配备较为完 善,水质良好,养殖环境优越,规划新建奶牛养殖场方便融入常乐镇 的阜民丰奶牛养殖场,扩大区奶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建设大青山农牧 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光明牧业万头奶牛场项目,新增奶牛4.5 万头(光 明 2.5 万头,大青山 1.5 万头,阜民丰 0.5 万头)力争到 2025 年底, 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分别达到5 万头、25.275万吨3. 优质饲草基地围绕奶牛养殖聚集区,大力推进饲草料种植和 奶牛养殖配套衔接,重点在引黄灌区宣和镇、永康镇、常乐镇、迎水 桥镇调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在宣和镇、迎水桥镇扩大优质牧草种植 面积,推广“青贮玉米+小黑麦”等一年生复种模式,并在有灌溉条 件的旱作压砂地区域,探索推广多年生牧草种植,实现压砂地生态修 复和草畜产业持续发展。
到2025 年底,调整种植青贮玉米 20 万亩、 优质牧草 3 万亩责任单位:各乡镇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 环境分局(二)推进规模化经营坚持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 弱项,加快构建完整的规模化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合作社、龙头企 业等奶牛养殖主体适度进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有效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奶的品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奶牛养殖 主体和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1. 培育养殖经营主体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利用金融资本撬 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奶产业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扩大金融信贷 规模,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奶牛养殖场予以贴息,吸引和支持社会资本 投资建设规模奶牛养殖场,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或参股建设规模 奶牛养殖场探索建立奶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对疫病和市场风险带来 的损失进行补贴到2025 年底,新建规模奶牛养殖场5个,改扩建 规模奶牛养殖场 6 个2. 扩大奶牛养殖规模以自繁自育为主,引进国外优质遗传资源 为辅,引进推广使用优质性控冻精和性控胚胎,加快奶牛群体快速扩 繁到 2025 年底,协助养殖企业引进奶牛 1.5 万头,推广优质性控 冻精 10万支。
3. 加快养殖场改造升级加快推进现有奶牛场扩规升级、扩群增 量,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设备,改造、扩建规模奶牛养殖场12 个, 提升养殖场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益到 2025 年底,规模奶牛养殖场达 到 38 个4. 创新奶产业经营模式一是依托上海光明牧业与区各规模奶牛 养殖场展开战略合作,采用牛只托管与寄养相结合方法,优化管理流 程,不断提高牧场整体生产管理水平,示范带动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奶牛养殖多元化经营,重点发展荷斯坦奶牛,适度发展乳肉 兼用牛,利用乳肉两种资源,发挥两个效益,规避奶产业发展风险, 提升奶产业综合竞争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三)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奶产业标准化生产,对迎水桥 镇、东园镇、常乐镇等规模奶牛养殖场,围绕奶牛场标准化建设、核 心群选育、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建设 “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效益优”的标准化、规模化、 集约化奶牛养殖基地,积极稳妥推进粮改饲、粪污综合利用等项目, 推进奶产业绿色循环发展1. 加强养殖基地建设按照《市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020 年-2025 年)》,合理选址、分乡镇建设,充分利用北部沙漠南缘及环 香山北麓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资源,配套完善水电路、养殖废弃物无 害化处理和生物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奶源基地。
2. 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养殖 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信息数据化“七 化同步”要求,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规模养 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到 2025 年底,提升改造规模奶牛养殖场 12 家, 规模奶牛养殖场机械配套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 100%, 智能化装备比例达到 90%以上3. 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围绕奶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广良种选 育、高效繁殖、营养调控、信息化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结 合农产品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奶牛场信息化管理、生鲜乳质量检测等 智能化管理围绕奶牛绿色高效健康养殖,开展奶牛选育、增产增效、 疫病防控、绿色养殖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到2025 年底,创建奶 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5 家,培育奶牛养殖节本增效示范点 10 个4.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加大养殖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持续开展 兽药、饲料和乳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强化乳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 经营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确保生鲜乳和乳制品安全严 格规范奶牛养殖场备案管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运输车辆准运证审 核发放,加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三个重点环节 监管。
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防止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到 2025 年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乳品抽检率均达到 100%5. 加快人才引进培养依托自治区产业指导组、技术服务组、产 业协会“两组一会”,加强同大学、农科院等区内科研院校的合作与 交流,创新良种培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熟化转化的有效推 进机制,加快优良品种选用、健康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先进实用 技术的集成配套与示范推广创新培训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校企 合作等方式,提升养殖技术骨干的素质和技能,解决奶产业发展中高 端人才缺口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 乡镇(四)推进产业化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招商合作等 方式,重点发展产业链条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 发展潜力大、品牌优势明显的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完整的 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奶产业 “接二连三”发展1. 支持乳制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引进 上海光明乳业等乳制品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能、精深加工,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2. 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支持新建光明乳业全产业链项目,培育扶 持七彩阳光乳业有限公司对乳品加工线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展抗氧化和抗菌的活性肽粉、免疫乳、脱脂乳、 益生菌酸乳等产品的研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3.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按照“发挥优势、就地转化、补齐短 板、节本增效”的基本要求,坚持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相结合,支持 香岩集团、众鑫源合作社、润厚源合作社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 龙头企业与乳品加工销售企业开展产销合作,支持阜民丰牧业发展有 限责任公司生产巴氏鲜奶灌装运往广州分销加快推进光明乳业乳制 品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创新高端鲜奶营销模式,加强与光明乳业合作, 探索通过空运将鲜奶运输到上海、广州、深圳等东南部市场销售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住建和交通局,各乡镇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处级领导同志包抓重点特色产业工作 机制,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和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区发 改局、科技局、工信和商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和交通局、 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农业发展银 行分行、农业银行分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 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担任 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各成员单 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制定 具体措施,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二)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优 质奶源基地、良种繁育、优质饲草料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规模 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加大对符合 条件的中小型牧场的农业信贷担保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应付 款质押贷款、活牛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用足用好奶牛政策性保 险,提高保险额度,扩大保险覆盖面,鼓励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 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奶牛养殖用地将奶牛养殖用水纳入农业生 产取用水范畴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 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强化奶产业科研、推广服务、 奶牛场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提升基层技术推广骨干的服务 能力和奶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发挥奶业科创中心优势,加快推进 区奶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发展,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加强 现代奶业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国内外奶业科技合作,加强新技术、新 工艺、新装备引进和新特优乳制品研发及转化推广依托区内外奶牛 研究机构,搭建涵盖健康养殖、疾病防控、乳品加工、质量控制、冷 链物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全产业链平台,推动区奶产业向“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四)强化市场监管健全完善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利益联结机 制,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签订规范购销合同,定期对合同 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双方合法 权益健全由政府引导、奶业协会主导、企业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 机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形成市 场性、行业性约束和惩戒五)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疫 病防控能力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持续做好口蹄疫、布鲁氏 杆菌病、结核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主动监测工作,确保不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落实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制度和病害动物及 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措施,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综合能力和动物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