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实施方案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33KB
约7页
文档ID:513617698
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实施方案_第1页
1/7

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实施方案按照**精神,为推进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如下 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先行市的政策机 遇,以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奶产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为核心, 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进一 步优化奶产业布局,扩规增量,提高养殖水平,提升综合效益,推进 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区打造成优质奶源生产 基地和“黄金奶源之乡”到2025 年底,区奶牛存栏10 万头,成母 牛年平均单产 10 吨,生鲜乳总产量 50.55 万吨,奶牛规模化养殖比 重达到 99%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生鲜乳和乳制品 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 100%和 99%生鲜乳产值达到 22.37 亿元,乳 制品加工产值达到 70 亿元,带动全产业链实现产值92.37 亿元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区域化布局结合《市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2020 年-2025 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 引导奶牛养殖向饲草料资源丰富、奶产业发展基础好的优势乡镇集聚 发展。

着力打造引黄灌区奶产业巩固提升区和快速发展区,加大优质 奶源基地和饲草基地建设,提升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1. 巩固提升区主要以河北引黄灌区迎水桥镇、东园镇、镇罗镇 为主,依托沿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沐沙、润厚源、众鑫源规模奶牛 养殖场,在东园镇新建规模奶牛养殖场2 个,新增奶牛1 万头,力争 到 2025 年底,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分别达到 5 万头、25.275 万吨2. 快速发展区主要以河南扬黄灌区宣和镇、永康镇、常乐镇为 主,养殖区域地质、气候较为良好,基础设施水、电、路配备较为完 善,水质良好,养殖环境优越,规划新建奶牛养殖场方便融入常乐镇 的阜民丰奶牛养殖场,扩大区奶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建设大青山农牧 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光明牧业万头奶牛场项目,新增奶牛4.5 万头(光 明 2.5 万头,大青山 1.5 万头,阜民丰 0.5 万头)力争到 2025 年底, 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分别达到5 万头、25.275万吨3. 优质饲草基地围绕奶牛养殖聚集区,大力推进饲草料种植和 奶牛养殖配套衔接,重点在引黄灌区宣和镇、永康镇、常乐镇、迎水 桥镇调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在宣和镇、迎水桥镇扩大优质牧草种植 面积,推广“青贮玉米+小黑麦”等一年生复种模式,并在有灌溉条 件的旱作压砂地区域,探索推广多年生牧草种植,实现压砂地生态修 复和草畜产业持续发展。

到2025 年底,调整种植青贮玉米 20 万亩、 优质牧草 3 万亩责任单位:各乡镇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 环境分局(二)推进规模化经营坚持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 弱项,加快构建完整的规模化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合作社、龙头企 业等奶牛养殖主体适度进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有效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奶的品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奶牛养殖 主体和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1. 培育养殖经营主体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利用金融资本撬 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奶产业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扩大金融信贷 规模,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奶牛养殖场予以贴息,吸引和支持社会资本 投资建设规模奶牛养殖场,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或参股建设规模 奶牛养殖场探索建立奶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对疫病和市场风险带来 的损失进行补贴到2025 年底,新建规模奶牛养殖场5个,改扩建 规模奶牛养殖场 6 个2. 扩大奶牛养殖规模以自繁自育为主,引进国外优质遗传资源 为辅,引进推广使用优质性控冻精和性控胚胎,加快奶牛群体快速扩 繁到 2025 年底,协助养殖企业引进奶牛 1.5 万头,推广优质性控 冻精 10万支。

3. 加快养殖场改造升级加快推进现有奶牛场扩规升级、扩群增 量,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设备,改造、扩建规模奶牛养殖场12 个, 提升养殖场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益到 2025 年底,规模奶牛养殖场达 到 38 个4. 创新奶产业经营模式一是依托上海光明牧业与区各规模奶牛 养殖场展开战略合作,采用牛只托管与寄养相结合方法,优化管理流 程,不断提高牧场整体生产管理水平,示范带动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奶牛养殖多元化经营,重点发展荷斯坦奶牛,适度发展乳肉 兼用牛,利用乳肉两种资源,发挥两个效益,规避奶产业发展风险, 提升奶产业综合竞争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三)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奶产业标准化生产,对迎水桥 镇、东园镇、常乐镇等规模奶牛养殖场,围绕奶牛场标准化建设、核 心群选育、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建设 “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效益优”的标准化、规模化、 集约化奶牛养殖基地,积极稳妥推进粮改饲、粪污综合利用等项目, 推进奶产业绿色循环发展1. 加强养殖基地建设按照《市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020 年-2025 年)》,合理选址、分乡镇建设,充分利用北部沙漠南缘及环 香山北麓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资源,配套完善水电路、养殖废弃物无 害化处理和生物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奶源基地。

2. 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养殖 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信息数据化“七 化同步”要求,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规模养 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到 2025 年底,提升改造规模奶牛养殖场 12 家, 规模奶牛养殖场机械配套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 100%, 智能化装备比例达到 90%以上3. 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围绕奶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广良种选 育、高效繁殖、营养调控、信息化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结 合农产品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奶牛场信息化管理、生鲜乳质量检测等 智能化管理围绕奶牛绿色高效健康养殖,开展奶牛选育、增产增效、 疫病防控、绿色养殖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到2025 年底,创建奶 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5 家,培育奶牛养殖节本增效示范点 10 个4.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加大养殖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持续开展 兽药、饲料和乳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强化乳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 经营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确保生鲜乳和乳制品安全严 格规范奶牛养殖场备案管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运输车辆准运证审 核发放,加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三个重点环节 监管。

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防止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到 2025 年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乳品抽检率均达到 100%5. 加快人才引进培养依托自治区产业指导组、技术服务组、产 业协会“两组一会”,加强同大学、农科院等区内科研院校的合作与 交流,创新良种培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熟化转化的有效推 进机制,加快优良品种选用、健康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先进实用 技术的集成配套与示范推广创新培训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校企 合作等方式,提升养殖技术骨干的素质和技能,解决奶产业发展中高 端人才缺口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 乡镇(四)推进产业化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招商合作等 方式,重点发展产业链条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 发展潜力大、品牌优势明显的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完整的 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奶产业 “接二连三”发展1. 支持乳制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引进 上海光明乳业等乳制品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能、精深加工,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2. 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支持新建光明乳业全产业链项目,培育扶 持七彩阳光乳业有限公司对乳品加工线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展抗氧化和抗菌的活性肽粉、免疫乳、脱脂乳、 益生菌酸乳等产品的研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3.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按照“发挥优势、就地转化、补齐短 板、节本增效”的基本要求,坚持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相结合,支持 香岩集团、众鑫源合作社、润厚源合作社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 龙头企业与乳品加工销售企业开展产销合作,支持阜民丰牧业发展有 限责任公司生产巴氏鲜奶灌装运往广州分销加快推进光明乳业乳制 品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创新高端鲜奶营销模式,加强与光明乳业合作, 探索通过空运将鲜奶运输到上海、广州、深圳等东南部市场销售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和商务局、住建和交通局,各乡镇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处级领导同志包抓重点特色产业工作 机制,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和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区发 改局、科技局、工信和商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和交通局、 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农业发展银 行分行、农业银行分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 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担任 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各成员单 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制定 具体措施,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二)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优 质奶源基地、良种繁育、优质饲草料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规模 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加大对符合 条件的中小型牧场的农业信贷担保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应付 款质押贷款、活牛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用足用好奶牛政策性保 险,提高保险额度,扩大保险覆盖面,鼓励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 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奶牛养殖用地将奶牛养殖用水纳入农业生 产取用水范畴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 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强化奶产业科研、推广服务、 奶牛场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提升基层技术推广骨干的服务 能力和奶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发挥奶业科创中心优势,加快推进 区奶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发展,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加强 现代奶业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国内外奶业科技合作,加强新技术、新 工艺、新装备引进和新特优乳制品研发及转化推广依托区内外奶牛 研究机构,搭建涵盖健康养殖、疾病防控、乳品加工、质量控制、冷 链物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全产业链平台,推动区奶产业向“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四)强化市场监管健全完善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利益联结机 制,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签订规范购销合同,定期对合同 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双方合法 权益健全由政府引导、奶业协会主导、企业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 机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形成市 场性、行业性约束和惩戒五)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疫 病防控能力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持续做好口蹄疫、布鲁氏 杆菌病、结核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主动监测工作,确保不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落实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制度和病害动物及 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措施,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综合能力和动物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