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绘画艺术摘要: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之一隋代统治时间虽短,但它结束南北分裂儿复归统一的历史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统一,南北画家得以汇聚,有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隋代绘画在继承南北朝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已呈现出兴盛发展的新机隋代画家来自南北,继承了江东和北朝绘画成就,并有新的创造,绘画创作也很活跃,不少壁画卷轴流传至唐代关键词:隋唐 人物画 仕女图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绘画上的进一步分科,体现了题材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进步唐代时人物画发展的兴盛期,题材内容扩及到描绘重大政治事件、贵族事件、农家风物、道释宗教等方面,有的画家兼备众长,有的画家专攻一节继承传统又有进一步发展的是初唐阎立本,与之同时期的还有少数民族画家尉迟乙僧,他以画外族人物、佛像著名;在道释画方面则出现了吴道子这样影响深远的画家;此外,还有以张萱、周昉等为代表的仕女画家隋唐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隋代到初唐是南北朝美术的发展阶段,又是对南北朝美术的革命阶段,青绿山水迅速的发展,以重要的成就而跨入盛唐,阎立本、尉迟乙僧等众多的美术家,都为盛唐准备你了发展的条件2)盛唐人物画在多姿多彩的深厚传统中,继承发扬创造,呈现出辉煌富丽、豪迈大的风格,花鸟画登上了画坛。
3)中晚唐,继盛唐的风格而成熟和演变,色彩的人物画以周家样最为突出,水墨山水运动,王维、项容等人树立了旗帜,摆开了阵势,为五代两宋的水墨山水开了先河,准备了发展的基础隋代的人物画摆脱了人物画初期朴素的状态,以及“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画法,在技法上达到了熟练精细的程度,构图空间处理得当,使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唐代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盛唐时期尤为兴盛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需要和爱好,除道释画之外,肖像、仕女画也风靡一时其他如表现历史故实、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题材,都有大量的作品产生杰出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尤以吴道子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他还有尉迟乙僧、范长寿、王定、张孝师、扬庭光等画家;还有不少画鞍马、山水和花鸟同时又兼长人物画的画家,如陈闳、孙位等,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从流传的作品来看,他们都有相当的造诣阎立本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东北)人,是初唐杰出的人物画家,历任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总章元年官至右相,他的一家都擅画,父阎毗,仕于隋代,既有画名,有以擅长建筑工程著称兄阎立德,不但是个擅绘人物故实的画家,而且又是工程学家兼工艺家。
所以,阎立本的艺术受家庭的影响不少阎立本长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统治,阎立本根据李世民的旨令,曾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和《职贡图》现存阎立本的作品《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唐代评论家认为:“象人之妙,号为中兴兼能书画,朝廷号为丹青神化 《中国美术 魏晋至隋唐.》金维诺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历代帝王图》又名《古帝王图》、《十三帝王图》等,描绘的是自汉至隋间的13位有一定代表性的帝王画卷以每位帝王及侍从为一组,侍从的体型小于帝王,并且同样无背景烘托,而是通过外貌特征的细微刻画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气质、心态《历代帝王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重要的人物肖像画之一 《步辇图》(宋摹本) 唐 阎立本《步辇图》记录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通婚事件,画面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在画幅左面唐太宗被众宫女簇拥着端坐于步辇上,其超出众人的魁梧身材体现了早期人物画“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原则作品成功刻画了人物的不同地位、身份、民族和性格唐太宗气度非凡,威严之中又流露出祥和的神情,表现出了作为大唐王朝君主的英武睿智以及面对使者的友好。
禄东赞身着团花窄袖的吐蕃民族服装拱手肃立,显示出外交使节的气质和风度,也表露出他对唐太宗的敬仰之情这幅作品用笔劲健,设色深沉典雅,不画背景而注重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反映了初唐人物画的水平和风格尉迟乙僧与阎立本同时代,以擅长佛像和外国人物的绘画著称奇形异貌,中华罕继”他的创作大多是寺庙壁画,画佛像“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描上“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 《历代名画记》卷九”尉迟乙僧还擅长图绘本民族人物形象,以富有西域特色的艺术风格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送子天王图》 唐 吴道子吴道子,阳翟(今河南)人,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成就体现了唐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被视为“画圣”,又被后代画工奉为“祖师”吴道子的作品绝大部分为壁画,对道教绘画题材的开拓是其在创作上的重要贡献之一,他在上清宫画过老子像,在洛阳画过《五圣图》,还画过《朝元图》吴道子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可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在用笔上的成就,另一方面是他对中国画中众多形象的创造与构图规范化的确立,使之形成了“吴家样”的定式定法吴道子的笔法唐人谓之“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 《唐五代画论》何志明编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后来见过吴道子作品的评论家描述他的用笔时,更重视的是“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后世称之为“吴代当风”吴道子虽作品众多,但可靠真迹不存,纸本绘画有旧传为其所绘的《送子天王图》,对他绘画风貌的探讨只能从那一时代的绘画遗迹中考察在现存的敦煌石窟的唐代壁画和后世不少依壁画样本所拓的石刻作品中,多少带有“吴家样”的痕迹人物画发展到盛唐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题材,就是所谓的“绮罗人物画”这是由于开元、天宝之际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富足、贵族阶级更加奢华,描绘贵族形象和游乐生活的绘画作品也盛行于时,宫廷画家的创作尤其反映了这一倾向绮罗人物画约开始于盛唐张萱而高度成熟于中唐周昉张萱,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时任史馆画直,以擅画仕女名冠于时,他善于以景物衬托人物情绪,并擅作颜面细部处理,以“朱晕耳根”,使妇女面容靓丽故其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盛名,后世著录的传世作品以宫廷生活与妇女儿童为主,现在传世的《捣练图》与《虢国夫人游春图》均为张萱典型题材的佳作《捣练图》为一幅描绘宫中妇女在捣练缝衣的场景的画作全图绘年龄不同、姿态各异、神情有别的妇女12人,通过场景将人物的顾盼与心理揭示出来,极富生活情趣。
整个画面的用笔设色简劲鲜丽、细致华贵透露出盛世宫廷中自豪与稳健的气息来《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与秦国夫人及其眷从游春的情景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画面无背景,但构图疏密有致,人物神态从容,乘骑步伐轻松,笔法精细,赋色浓艳,虽为宋摹本,但唐画风貌犹存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昉继张萱之后,中唐时期画家周昉将以仕女为题材的唐代人物画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周昉,长安人,出身于显贵的官宦之家,擅画神佛、仕女、肖像画,他在绘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仕女人物画上周昉的仕女人物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被后人评为“画字女为古今之冠”唐宋人论周昉绘画特色时皆谓“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他笔下的仕女“浓丽丰肥,有富贵气”传为周昉的作品有《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和《听琴图》等《簪花仕女图》用笔细劲,设色柔丽,纱衣透体,表现出勾勒敷色的高度技巧周昉的宗教壁画也自成一家,被称为“周家样”,他塑造的观音形象“妙创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唐代美术对中古时期美术的发展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美术中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高度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