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4.50KB
约5页
文档ID:550508694
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1页
1/5

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浣纱初中 屠铁剑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与研究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掌握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动脑、动手制做能力,对科学素养的养成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一、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自制教具所选用的材料一般都来自学生的身边,比如针筒、鸡蛋、塑料瓶……都可以成为自制教具的原材料,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制作的教具,用它们产生化学实验现象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从“知”的环境中发现“未知”,学生会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化学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探究的课堂中,笔者借用了一系列的自制教具,让学生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真实体验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如图1: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将此置于烧杯中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同,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如图2: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塑料内陷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如图3: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度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也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第四朵纸花先喷水湿润,再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说明此时有酸存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取出第一朵和第四朵变色的纸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第一朵纸花不变色,第四朵纸花变紫色由此说明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  在课堂上学生们都感到十分好奇,原来塑料瓶、蜡烛、纸花也能搬到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增强演示效果,降低危险系数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求添加液体试剂,一般可选用胶头滴管、分液漏斗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有不太方便之处借助自制教具可以改进某些演示实验,达到简化操作手续,缩短实验时间,改善实验效果的目的,降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使学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主要的化学过程例如,借用软塑料瓶的瓶身可以挤压这特点,就可以做成一种很好的试剂添加模式,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以下是笔者结合化学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中和习题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后自行设计的教具在演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实验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而且在教室内进行演示时的可见度不高,按书本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也不方便移动鉴于此问题,改用下列装置进行操作将软塑料瓶中的水挤压一部分进入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可以听到“呲啦”的响声,并看到锥形瓶另一个玻璃管口出现大量图4热气,同时又可以将此装置在教室内移动,便于学生近距离观察,用手触摸锥形瓶壁感觉 温度的变化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耳、眼、手等感官切实的体会实验现象,同时此装置避免了在溶解过程中出现液体沸溅的现象,消除了学生的胆怯心理,降低了实验的危险系数,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点燃思维火花,树立创新意识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爱动手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寻找,因而老师演示使用后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欲望,老师再予以适时激发引导,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发明创新,想方设法使教具变得更加完美、适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重新认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一节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气密性检查方法的复习课中,老师对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其中在讲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老师让学生根据图5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进行了操作首先,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会儿,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表明装置不漏气因为只要装置不漏气,原来存在于锥形瓶中的空气就不可能消失,始终具有一定的气压,导致所加入的水不能不停地进入瓶中, 图5 所以,一会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将不再下降由于平时在课堂上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都是老师边讲边演示,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所以学生很珍惜此次机会,做的也非常认真。

老师又问学生,这是不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唯一方法呢?学生们思考了片刻,有一学生回答说:可以将弹簧夹拿掉,在橡皮管的另一头装上一个注射器,采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听到这里笔者不由的为之震撼,请学生在讲台上画出装置图借此老师又问,如果推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是否也可以呢,学生想了想回答:也可以,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听了此课后,我找来几个注射器,制作了如图6、图7的演示装置,发现演示效果的确很不错 图6 图7通过像类似的课堂生成资源的恰当处理,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实践愿望并付诸于行动,进而强化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索和敢于改进前人科学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四、变废为宝,培养勤俭意识初中课本中的很多化学实验,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很难让学生进行但在化学学习中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其教学效果肯定将大大折扣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即利用平时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废弃物如塑料瓶、橡皮、吸管、用完的一次性针管(注意消毒)等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这样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灭火讲解中书本介绍了简易灭火器制作的小实验,器材为吸滤瓶、小试管、橡皮管、棉线,药品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此实验操作简单,但让学生课后回家完成有一定难度,因为家中没有以上器材和药品,如果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话,此实验在家也可以完成,因为这些仪器可以用家里物品进行替代,比如用塑料果汁瓶和棒棒冰瓶分别代替吸滤瓶和小试管,厨房里的小苏打和米醋分别替代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实验步骤①向果汁瓶(1)中倒入一些小苏打,棒棒冰瓶(2)中倒入一些米醋注:果汁瓶距口1~2厘米处先用针扎几个小孔 棒棒冰瓶口剪成齿状②将(2)放入(1)中,拧紧瓶塞③倒转“装置” 液体从小孔喷出实验说明:倒转果汁瓶同时用大拇指堵住全部小孔上下振荡,充分反应后移开大拇指此套自制教具,材料易得,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而且“仪器”都是用塑料做的,不会出现其他意外同时由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形成了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利用废品为实验的“宝物”的勤俭意识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无论是教师自己设计实验制作教具,还是发动学生去制作仪器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显著的作用自制教具的前景很广,大有可为,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还可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广大师生大力开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