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工作制度公共卫生工作制度1证照管理制度1、 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 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2、 单位负责人领取证照,把已领取的证照由单位编号并复印后存档,以 备核查3、 领取的证、照要妥善保管,规范使用,不准涂改不准转借不相关的 人、单位使用,不准利用证照从事违法活动若有用证、照从事违规、违法活动者 将给予当事人以经济处罚,并收缴全部非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者,按照有关程序 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4、 各种证、照丢失后要及时登报声明作废,一切费用由当事人负责5、 对单位的各种证、照复印件也要加强管理有关人员需带证、照复印 件时,必须加盖红色印章并签上持件人姓名,加盖“再复印无效”方印字样否则 均视为无效证件6、 发现伪造单位证、照应及时举报给当地主管部门,由单位配合有关部 门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7、 本制度即日起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制度1、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和相关 卫生知识培训,获得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 发现五病患者及时调离本岗位3、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4、 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5、 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有效期一年6、此证不得转借、涂改个人卫生制度1、 每年一次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 工作前必须更衣、洗手、消毒3、 工作时不留长指甲、不戴手表饰物等,头发不外露4、 不在工作时吸烟,不随地吐痰5、 入厕不穿工作服,入厕后需重新洗手、消毒6、 讲究个人卫生,客服不良卫生习惯,杜绝操作时擤鼻涕、挖耳朵等现 象7、 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并参加考核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1) 公共用品用具购买制度1、 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要求2、 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3、 采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品,等物品中文标识应规范,并附有产 品合格证,说明书,发票,等证明文件4、 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2)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制度1、 严格把好验收关,不收“三无”产品,对质量不好、质次价高的公共 用品、用具应拒绝验收2、 入库保管的公共用品、用具,由仓库保管员负责验收验收时,必须 对实物进行验质、点数或过砰,详细检查所收到的原材料是否与原始凭证(或进货 发货票)记载相符。
3、 验收后,要填写验收入库单,注明公共用品、用具的品名、规格、数 量、单价和金额如果入库公共用品、用具数量与发货票不符,应在入库单上注 明,并及时查明原因,或要求供货单位补偿,或填制损耗(或亏耗)通知单,办理 入账手续4、 从固定供货单位购买的公共用品、用具,进货凭证经过采购人、验收 人、管理人员签章,即可生效5、 从集市贸易市场购买或个体商贩定期送上门的公共用品、用具,进货 凭证除上述手续外,必须经领导批准,严格执行采购、验收、管理人员“三章”审 核制度3) 公共用品用具储存制度1、 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螂等病媒 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2、 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物品距墙壁、地面均应在10厘米以上 棉织品宜存放于储藏柜中3、 物品的储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期物品4、 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 登记4)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1、 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 公共用品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公共用品、用具 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 接触直接入口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3、 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 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4、 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5、 已消毒和未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 他物品公共卫生工作制度21、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主任的领导下,必须以高度的责 任心,按照分工,认真抓好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2、 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办公室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上班实行签 到制,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必须请假3、 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每月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会议,对当月的 工作进行讲评,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并对乡医进行业务培训4、 积极上报各种资料报表,凡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上报的各种资料、报表,各科室填好后,经主任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不得 延误5、 辖区内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人员必须服从安排,统一 调配,随叫随到,配合做好调查处理等工作,在事发2小时内上报上级部门7、实行考核制度,实行月抽查、季检查、半年进行评比,对抽查、检查 结果作为平时考核,纳入年终考核分值,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兑现奖金和乡医的补 助。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一、 在公共卫生办公室的领导下,全面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重大传染病 防治、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地方病、爱国卫生、结核病防治及重性精神疾病管 理等工作二、 按照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指导,判定当地各种传染病、非传染性慢性 疾病、多发病、常见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三、 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按时网报传染病和各项工作资料四、 每月开展一次对乡医的业务知识培训,每月检查指导四个以上行政 村,半年和年终分别进行一次全面工作考核五、 坚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修订完 善各项应急预案六、 定期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季节性疾病的 宣传教育工作七、 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疾控工作资料,年终归档成册妥善保管八、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中心性、临时性工作孕产妇程序化管理制度1、由乡级保健员或妇幼工作人员掌握辖区育龄妇女和早孕妇女的摸底、 登记工作,并在孕前三个月及孕后三个月免费增补叶酸,并上报镇卫生院、社区服 务中心统一管理2、 确定早孕后,对其孕妇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督促 和协助孕12周前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1次早孕随访,填写相关 记录表,信息录入《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且预约下一次检查时间3、 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按孕产妇系统管 理的要求进行定期孕期检查,查五:12周前、16-20周、21-24周、25-36周、37- 40周,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入《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对未发现异常 的孕妇为其进行孕期保健指导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 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酌情增加检 查次数4、 强力推行住院分娩,严禁家庭接生5、 产后访视:应于出院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 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填写相关记录 表,信息录入《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6、 产后42天健康检查:对其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发现异常者转至分娩医 院或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入《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孕产妇保健手册》归档备查7、 认真做好孕期、产褥期、新生儿期的.卫生营养、科学育儿等保健指导 宣传工作8、 做好各种表、卡、册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备注:相关记录表包括《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产后访视记录表》《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儿童程序化管理制度1、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儿童程序化管理工作,掌握0- 6岁儿童基本情况,对其儿童家长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
同时建 立《儿童保健手册》,信息录入《廊坊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2、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按规定定期检查,即1岁以内:出院一周内、 满月、3、6、8月龄各体检一次,指导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认真填写《新生儿 家庭访视记录表》和《1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3岁每半岁体检一次, 并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和生长发育监测认真填写《1〜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和《3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体检及填写必须由内、儿科临床医生参与,并将 信息录入《廊坊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3、 统一按WHO规定年龄体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认真进行体检者 的资料统计小结,各种数据必须符合可靠性、科学性、准确性4、 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多双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情况增加访视 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在体检中发现早产 儿、低出生体重儿、中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 心病、体重<x-2sd、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智力发育迟缓等儿童分析原因,及 时转诊< p="">6、 结合健康检查,进行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及防 治、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提高群众的家庭自我保健和优生优育能力。
7、 在认真做好程序化管理工作指定内容任务的同时,认真完成其他儿童 保健指令性工作卫生监督工作制度一、 卫生监督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二、 卫生监督员现场执法要着装整齐,证件齐全,风纪严谨,文书规范, 程序得当,适用法律条款准确三、 认真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不准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相对人的礼 品、礼金、物品和有价证卷,严禁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四、 在卫生局的组织下,根据工作需要在县境内执行跨辖区卫生监督执法 工作五、 协助卫生局对大案要案进行查处,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六、 卫生局下达或交办监督任务后要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介入现场,不得 推诿扯皮和拖延七、 负责本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得越权执法, 随意执法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 接种门诊必须设有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侯种室(宣传教 育、副反应观察)、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或专用工作 台)接种室应宽敞明亮、整洁卫生、通风保暖门诊内物品摆放有序,公示内容 上墙二、 门诊内应备有必须的相关设施、注射器材和急救药品等如等候座 位、工作台、资料柜、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压舌板、75%酒精、紫外线灯、 一次性注射器、1: 1000肾上腺素、抗过敏药、安全盒、污物桶等。
三、 接种人员必须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方可参加预防接种工作;严 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注射,杜绝接种差错及事故;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理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四、 严格按照要求,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建卡、建证(包括流动儿童和 计划外生育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规范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科学履行告 知义务,免疫规划内各种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按时上卡、上证;杜 绝漏卡现象,不断提高接种率五、 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做好温度记录,各种疫苗按规定温度保存,确保 疫苗的安全、有效做好各种生物制品的领发登记,科学、合理地使用疫苗,严防 疫苗浪费;禁止使用非正常渠道购进的疫苗六、 做好常规免疫接种率、麻疹、AFP、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报告工作, 按时上报各种数据、报表,并确保完整、准确,无逻辑错误七、 按时参加市站组织的各种会议、培训等公共卫生工作制度3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