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劳动价值论课件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7KB
约22页
文档ID:603961760
劳动价值论课件_第1页
1/2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劳动价值论,前言,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马克思经济学的起点和基石;也是最难懂的部分马克思:,“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部分,是,最难理解的资本论,(节选本),第一版序言第1页),1,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1、对劳动价值论不认识阶段(19世纪40年代初),巴黎笔记、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持否定态度2、对劳动价值论肯定阶段(40年代中期),神圣家族初步肯定劳动价值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已转到劳动价值论上来3、科学劳动价值论建立阶段(40年代末期以后),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哲学的贫困批判了蒲鲁东的价值理论,肯定,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雇佣劳动与资本阐述了自己的价值理论,但,尚未成熟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手稿)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体系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区别,3,二、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一)商品二重性(二因素),1、商品二因素,2、使用价值,含义:商品物的有用性,即以其物理或化学等特,性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性质,(节本第3页),特点:由具体劳动形成,以一定量表示,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消费中实现。

使用价值,价 值,4,商品二重性(二因素),3、价值,价值的质,(1)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同他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节本第4页),(2)对价值本质的理解:马克思怎样从交换价值抽,象出价值?,(节本第4-6页),(p52-54),现实世界:一种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比例同商品世,界的其他商品相交换如:,5,商品二重性(二因素),a,量小麦,x,量鞋油,y,量绸缎,z,金,推论:,xyza,(,从某个角度),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6,商品二重性(二因素),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之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形式,论证与抽象:,“等同的东西”,或,“某种内容”,是什么?,不是使用价值;,自然也不是形成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从各种商品都是人类劳动产品这一属性考虑,这,只能是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价值是上述抽象过程形成的概念7,商品二重性(二因素),价值量,(1)价值量的度量,劳动量,劳动时间,工作小时、工作日,(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p,7),(p55),争议与理解:马克思这一结论所隐含的理论假设.,为什么是劳动量?,8,商品二重性(二因素),理解:下述两段话是否矛盾?,P6:“,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尝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 商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p54),P7:“,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越小,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越小,该商品的价值就越小。

相反,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p55),9,商品二重性(二因素),4、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但不能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2)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要有价值,必须是为别人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价 值,使用价值,非劳动品,劳动品,为他人,为自己,不交换,交 换,实 现,不实现,10,(二)劳动二重性,1、劳动的二重性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生产的关系,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复杂劳动到简单劳动的转换及其启示,4、劳动二重性与劳动生产力,理解:“随着物质财富的量的增长,它的价值量,可能同时下降,这种对立的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P11),(p60),11,(三)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某种商品的价值与其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商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以价值为中心波动12,(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1、拜物教,2、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之含义,3、商品具有拜物教性质之原因,来源于商品形式;,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与社会总劳动的对立;,自由人联合体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的消失。

13,三、劳动价值论问题上的争论,(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论的攻击,欧内斯特.孟德尔比利时:,“在过去的75年,当中,马克思的理论没有哪一部分在学术界受,到了象他的价值论那样多的攻击新英译本导论,第27页),“关于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学说,看来既是,错误,又是危险的,因为它不幸给一些人提供了,把柄,他们可以断言一切财产都属于工人阶级,14,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论的攻击,别人所得的部分仿佛都是从工人阶级那里抢来,和骗来的马恩全集第26卷第63-64页),庞巴维克:,“这种为穷人说话的学说,最容易吸引,一般的群众资本和利息第322页),“驳倒价值理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唯一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承认马克思以铁的逻辑所作出的差不多的全部结论马恩全集第16卷第353页),15,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论的攻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什么要攻击劳动价值论?,阶级局限性,欧内斯特.孟德尔:,“资产阶级批评者们在这里表现了敏锐的阶级本能,因为这个理论的确是整个,体系的基石新英译本导管第27页),认识上的局限性,16,(二)劳动价值论有关问题的争论,1、价值的源泉问题,对价值的本质作何理解:是生产者劳动的社会,关系还是人与物的关系?,劳动一元论还是多元论,劳动是否价值的唯一,源泉?,财富与价值,各派代表人物,17,劳动价值论有关问题的争论,2、价值量的决定,(1)各种观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论,供求决定论,生产费用论,效用决定论,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均衡决定论,18,劳动价值论有关问题的争论,(2)两种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决定,一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节选本,P6-7),(p54),二涵:,“,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19,劳动价值论有关问题的争论,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节选本,P582),(p507),(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还是成正比,马克思的论述及其所隐含的假设,(节选本,P7),社会上的观点:劳动生产劳动与价值量成正比,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的价值量越大20,劳动价值论有关问题的争论,3、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斯密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马克思对斯密的评价与马克思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国内,“窄派”,与,“宽派”,的争论,商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如何看待生产公共品的劳动与价值的关系?,21,劳动价值论有关问题的争论,4、对劳动价值论地位与意义的认识,劳动价值论对认识市场机制作用规律的意义,劳动价值论与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劳动价值论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价值论与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建,立科学社会主义,2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