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歌曲录音艺术分析 摘要: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开展,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本文旨在从两个方面阐述我们的研究与创新成果第一,录音艺术与编曲在这章中,我们对创作研究的几首歌曲做了阐述第二,演唱实践笔者旨在通过对唱腔的研究,探究民歌新唱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录音艺术;演唱实践 一、课题研究意义 论文从曲目改编与演唱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同时创作了歌曲,素材以广西壮族最主要且具有壮族民歌为对象,创作了歌曲?美在锦绣壮乡?以广西隆林县素苗山歌为素材,创作了摇滚味十足的?素描山歌?在录音上,运用多种制式录音技术,对歌曲进行拾音针对不同的歌手及其乐手运用不同的拾音方式,将话筒摆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录制,在后期用不同混缩手法进行混缩编曲上,选择现有的“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苗族、瑶族〞的创作歌曲进行改编,力求用现代音乐元素与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结合在演唱方面运用西洋唱法与少数民族原声态唱腔进行融合,对歌曲进行全新演绎结合少数民族丰富的歌唱形式,如:歌舞、歌曲等,对歌曲演唱形式进行探索跨界演唱在此次课题实践用也有所运用,在?素苗山歌?中,演唱者运用了通俗唱法 二、录音艺术与编曲 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我们一共对5首歌做了改编以及创作了2首歌。
创作歌曲是?美在锦绣壮乡?与?素描山歌?、?再唱蝴蝶歌?其余歌曲在原生态民歌中的根底上进行了改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原生态民歌在传唱的过程当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歌曲内容表达的也是现代的生活以下就创编及改编的几首歌作一个阐述美在锦绣壮乡?整首曲子为二段曲式,主歌为e小调,副歌转到A大调伴奏乐器有弦乐、电钢琴、大鼓及民族小打,弦乐以断奏为主,电钢琴用分解和弦进行填充加花在录音中主歌为独唱,选用心形指向式拾音器进行拾音,在合唱局部那么用全指向式混音时,给人声发送少量的混响,到达人声集中靠前的效果素描山歌?选用素描原生态歌曲的一些唱段进行创编,编曲中,用了古筝、笙、萧、失真电吉他及金属鼓进行编配,尝试用民乐与电声乐器相融合后期缩混中,整首曲子,为了让全曲符合曲境,给各个音轨发送少量的混响,到达曲子靠前而清晰的效果而在间奏电吉他的SOLO上,用了delay效果器,以2:1的发送量进行电吉他的来回延迟小河淌水浪翻翻?这首歌曲选用仫佬族传统民歌,全曲定调为A大调,在伴奏编配上选用浓重的电子鼓,底鼓与开镲交替着,选用电子合成器的自动分解铺垫和弦,吉他扫弦作为节奏填充,在第二段之后创新了八个小节的旋律唱段,提高音区,拉长音型,色彩和弦在长音地方用旋律环绕形式衬托着,且加了一个降七级音,使得曲子犹如离到D大调上。
最后,曲子强调尾奏连续四个小节的半音升调到达全曲的最高处蝉动思情?是一首描写侗族少女在仲夏之际听见蝉鸣而思念自己情哥哥的歌曲整首歌曲是二段曲式,旋律引用侗族里的打油茶歌曲选段进行改编创作,主歌音型密集,而副歌音型稀疏,形成一种强烈的比照,编曲上,主要乐器由弦乐组演奏,中国民间水鼓、沙锤等作为打击乐进行填充,而钢琴贯穿整首曲子后期缩混中,减少压缩比,减少整首曲子的生硬感 三、演唱实践 〔一〕民歌新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提倡“中国声乐〞何为中国声乐?我解读的中国声乐有那么几点第一,符合我们中国人审美的声乐中国的戏曲文化、民歌文化非常的深厚且多元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声乐的符号,也是区别于欧美声乐的根本元素,我们中国人有对中国声乐独特的审美第二,符合我们发声构造的声乐地域的不同造就人种的不同,欧美人的发声构造与中国人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欧美人腔体能打那么开的原因,而我们在这方面逊与他们所以在演唱时歌者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身体的本能在此次课题研究中,大局部的歌曲都是遵循中国声乐这个概念去演唱的例如?美在锦绣壮乡?与?蝉动思情?,在演唱时要十分注意腔体的拿捏,不能像上世纪的民歌一样用大白嗓捏着唱,也不能用纯美声的方法唱,这样会失去歌曲的韵味。
所以歌者在演唱时要十分注意腔体与咬字的拿捏,注意运用气息,才能演绎好这两首作品〔二〕通俗流行素描山歌?和?再唱蝴蝶歌?两首歌在编曲上都运用了流行歌曲的编配手法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大大的区别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对歌曲处理的要求也更加的情绪化,在演唱方法上的要求与民族、美声唱法不一样例如?素苗山歌?在演唱中的高音与民族唱法中的高音就不同,民族唱法的高音要求气息的支持与用假声的比例多些,但是在流行唱法中,真声的比例就会更高再唱蝴蝶歌?是一首男声独唱,这首歌的声乐技巧要求不高关键在于对歌曲的情感把握与气息的控制在低吟浅唱中娓娓道来,咬字不能过轻也不能太重表达的是一个翩翩君子对瑶乡的喜爱 四、结语 广西素来享有歌海之称,对于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要传承要保护更要创新在此次课题研究中,创新始终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原那么例如在录音技术中,选用心形指向式拾音器进行拾音,在合唱局部那么用全指向式混音时,给人声发送少量的混响,到达人声集中靠前的效果在编曲中,用了古筝、笙、萧、失真电吉他及金属鼓进行编配,尝试用民乐与电声乐器相融合在演唱中,尝试不同唱腔不同的风格演绎不同的作品希望此次的尝试,能对传统民歌带来更多的活力。
【1】徐寒梅.黑衣壮山歌唱腔析论.中国音乐,2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