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野火 5.0之 CAM刀路专家 默认分类 2008-10-01 21:09 阅读 462 评论 12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NC制造 新建文件 新建 → 制造 →NC 组件 → 名称 → 取消勾选 → 确定 →mmns_mfg_nc→ 确定 装入参照 同一(互变)、继承(没联系)、合并(正向变)三种类型 创建工件 即胚料自动、同一、继承、合并、新建五种类型有时不必建立 加工特征 铣削窗口(属体积块类)、曲面、体积块三种工具建立有时不必建立 *铣削窗口:有影像、草绘、边链三种方法建立; 可以指定加工深度,不指定即加工到曲面; 选项可设置刀具在围线内、围线上、围线外 体积加工 采用层切法且从体积块伸到的顶面开始常用于凹腔(包括曲面凹腔)开粗 加工 → 点击 NC机床后的图标 → 切削刀具 → 打开切削刀具设置对话框 → 输入参数后应用,确定,确定 → 点击加工零点后的指针 → 选取或创建零点坐标 (此坐标决定是分中或单边取数加工以及加工方向),确定 → 点击退刀曲面后的指针 → 创建退刀面(输入如 20,确定) → 确定(退出操作设置) → 加工,体积块, 3轴,完成 → 刀具,参数,窗口,完成 → 确定先前的刀具设置(也可修改) → 编辑序列参数(切削进给量或用壁轮廓切削进给量如 1000mm/分钟;步长深度即层切深度如 0.5;跨度通常取小于刀底接触直径,如直径 30、 R5的飞刀 取跨度小于 20例如 10~ 19.9,有时 NC检测后有残料应将跨度设置更小;允许轮廓坯件输入余量值如 0.5;扫描类型为类型 3配合 “粗加工 ”选项设为粗糙轮廓,或跟随硬壁且 “退刀面选项 ”设为智能 “粗加工 ”选项设为仅限粗加工,或类型螺旋配合 “粗加工 ”选项设为仅限粗加工;安全距离即由退刀面进入到此距离开始斜向慢速进刀如 3;主轴转速如 2500;在类别框中选进刀 /退刀运动和在参数框中选全部并将斜向角度改为如 5),确定 → 选取窗口线 → 演示轨迹 →NC 检测(调整速度,播放,关闭,不要存档退出) → 过切检测(从右键列表选种所需曲面或面 组,也可选零件,确定,完成,完成,运行,完成,完成) → 完成序列(对刀路不满意可选序列设置),完成(退回制造菜单)。
*以上适合一腔或多腔情况,如果腔内有岛也可以将 “跟随硬壁 ”改为 “类型螺旋 ” 配合 “粗加工 ”选项设为仅限粗加工 *关于主轴转速在普通铣床的经验数据: 慢波一级 约 60 转 /分 适于大钻咀等 慢波二级 约 100 转 /分 适于镗孔等 慢波三级 约 200 转 /分 适于 T坑、 5分、 6分刀光框等 慢波四级 约 300 转 /分 适于 4分刀、 5分刀光框等 快波一级 约 600 转 /分 适于 4分刀光框、 1分 2分 3分刀锣铁等 快波二级 约 1000 转 /分 适于 1、 2、 3、 4分刀锣铜公等 快波二级高速 约 2000 转 /分 适于飞刀、两凡刀、水口 R刀等 快波三级 约 1600 转 /分 适于飞刀、两凡刀、水口 R刀等 快波三级高速 约 3200 转 /分 适于小两凡刀等 注意:以上数据不绝对,主要靠经验观察电脑锣通常可快少许。
局部加工 可用于开粗、光刀或清角有四种类型: 1)参照上一 NC序列即对上一 NC序列乘下的部分(可以包括整个凹腔面)进行加工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局部铣削,完成 →NC 序列,完成 →NC 序列,选取已有 NC序列 → 选切削运动 → 刀具(也可不选而使用原刀),参数,完成 → 修改刀具参数,应用,确定 → 编写局部铣削参数(切削进给量如 1000,步长深度如 0.5,跨度如 10,扫描类型如类型螺旋,安全距离如 3,主轴转速如 1500,在参数框中选全部和在类别框中选进刀 /退刀运动并将斜向角度改为如 5),确定 → 演示轨迹, NC检测 … 2)顶角边指参照竖向转弯角的边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局部铣削,完成 → 顶角边,完成 → 刀具,参数,曲面,顶角边,完成 → 设定刀具参数,应用,确定 → 设定拐角局部铣削参 (切削进给量,步长深度,跨度,允许轮廓坯件即余量,切割类型可设为 “转弯 -急转 ”即来回运动,安全距离,主轴速率,在 参数框中选全部和在类别框中选切削深度和余量并将转角偏距设为比上一序列的刀直径加 2目的是让侧壁范围延伸少许,在类别框中选进刀 /退刀运动并将引导半径设为 5入口角退刀角均设为 3),确定 → 模型,完成 → 选取将用于拐角局部铣削的曲面,确定,完成 → 定义,边,选取一个或多个拐角边,确定,完成(选取角),完成→ 演示轨迹, NC检测 … 3)根据先前刀具。
以先前刀具计算所有欲清角的地方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局部铣削,完成 → 根据先前刀具,完成 → 先前刀具,刀具,参数,曲面(或窗口),完成 → 设定 先前刀具参数(必须是球头铣刀!不能是圆鼻刀),应用,确定 → 设定当前刀具参数(可以是比先前小的球刀或平底刀)并将刀具名称 T0001的尾数改为 2即 T0002( ▲这里特别注意:有的控制器系统无法识别 “T0002”,只能识别“T0001”, “T0002”认为是自动换刀库的第二把刀),应用,确定 → 设定参照先前刀具局部铣削参数(切削进给量,步长深度,跨度,允许轮廓坯件即余量,扫描类型 1,切割类型攀升,安全距离,主轴速率),确定 → 选取曲面(或铣削窗口) → 演示轨迹, NC检测 … 4)铅笔描绘踪迹对所有欲清角的地方以所设定 的刀具建立独立的刀路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局部铣削,完成 → 铅笔描绘踪迹,完成 → 刀具,参数,曲面(或窗口),完成 → 设定刀具参数(只能是球头铣刀!),应用,确定 → 设定铅笔描绘轨迹参数(切削进给量,允许轮廓坯件即余量,切割类型攀升,安全距离,主轴速率),确定 → 选取曲面(或铣削窗口) → 演示轨迹,屏幕演示 … 曲面加工 常用于光刀。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曲面铣削,完成 → 刀具,参数,曲面(或窗口),定义切割,完成 → 设定刀具参数( 可在 “类型 ”中选取各种形状的刀具,球刀、圆鼻刀、平底刀均可),应用,确定 → 设定曲面铣削参数(切削进给量,跨度,允许轮廓坯件即余量,扫描类型 3,切割类型攀升,带选项即刀路首尾连接方式为曲线连接,安全距离,主轴速率),确定 → 选取曲面(或铣削窗口) → 定义切割 …→ 演示轨迹,屏幕演示 … *为防止前模胶位口不被刀具碰损,最好将刀路延伸 2mm,具体如下: ① 在定义铣削窗口时以 “链窗口类型 ”选取前模胶位口边线,这样窗口就不会把胶位口边线外的分型面也选到 ② 进刀 /退刀运动参数 “切削 -进入 -延拓 ”和 “切削 -退出 -延拓 ”均设为 “直线 -相切 ” ③ 在 “序列设置 ”里选退刀曲面,并将值设为 2 *定义切割 ——常用如下两种类型: ① 直线切削(可设 0~ 90走刀角度) ② 自曲面等值线(曲面只能选取而不能以窗口定义;能灵活设定每个曲面的切削方向及加工顺序) 表面加工 即平面加工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表面,完成 → 刀具,参数,曲面,完成 → 设定刀具参数(平底刀、圆鼻刀均可),应用,确定 → 设定面铣削参数(切削进给量,步长深度,跨度出现残料须作适当调整,允许的底部线框即余量,安全距离,主轴速率),确定 → 模型,完成,选取欲铣削的平面,确定,完成 → 定义切割 …→ 演示轨迹,屏幕演示 … *将参数 “间隙边 ”和 “入口边 ”均设为 “中心 ”,刀具中心轨迹将不会超出平面围线。
轮廓加工 即外形加工可对直面、斜面、曲面组成的 外形侧壁开粗及光刀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轮廓,完成 → 刀具,参数,曲面,完成 → 设定刀具参数(球刀、平底刀、圆鼻刀、成形刀均可),应用,确定 → 设定剖面(即轮廓)铣削参数(切削进给量,步长深度,允许轮廓坯件即余量可为负数,安全距离,主轴速率),确定 →模型,完成,选取欲铣削的侧曲面,确定,完成 → 定义切割 …→ 演示轨迹,屏幕演示 … *“弧进给量 ”可实现转弯刀路减速 *开放外形可将 “切割类型 ”改为 “转变 -急转 ”即 来回运动 *序列设置增加 “检测曲面 ”项,可防止过切 *加工倒扣外形(例如 T坑、燕尾槽)须注意: ① 横向层数及每层进刀量 ——“数量 -配置 -通过 ”及 “轮廓增量 ”决定 竖向每次进刀量 ——“步长深度 ”决定;对燕尾槽而言设的深度应一步到位 ② 进刀 /退刀要离开倒扣位 ——“引入 ”、 “引出 ”、 “相切导引步距 ”“入口角 ”“出口角 ”决定 ③ “过切避免类型 ”设为 “刀尖侧面 ”; 对燕尾槽而言应设为 “仅限刀尖 ”。
④ 对 T坑而言,槽内上壁应定义为 “检测曲面 ”;对燕尾槽而言不必定义 “检测曲面 ” 腔槽加工 侧壁似 “轮廓加工 ”,底平面似 “体积加工 ”常用于 “铣削窗口工具 ” 或 “铣削体积块工具 ”建立的 “体积加工 ”后的精加工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腔槽加工,完成 → 刀具,参数,曲面,完成 → 设定刀具参数(球刀、平底刀、圆鼻刀均可),应用,确 定 → 设定 “容器铣削 ”参数(切削进给量 … ),确定 → 模型(或铣削体积块),完成,选取欲加工的曲面,确定,完成 → 演示轨迹,屏幕演示 … 定制轨迹 *此序列有可能被 “刻模加工 ”替代 实际上指平面轨迹,可以加工平面水口类,曲面的则不可以 加工 →NC 序列 → 新序列 → 定制轨迹,完成 → 刀具,参数,,完成 → 设定刀具 …→ 设定 “定制轨迹铣削 ”参数(切削进给量,步长深度,安全距离,主轴速率),确定 →“ 定制 ”框中选 “插入 ” → 草绘(边或曲线),完成竖向走刀数 → 在 “切减材料 ”( cut along应译作切削导轨)菜单中勾 选 “草绘 ”、 “起始高度 ”、 “高度 ”,完成 → 草绘一条轨迹 …→ 指定深度的参照面,完成 →以 “Z轴深度 ”的方式输入一个深度值(负数),完成 → 确认切减材料 → 确定(或继续 “插入 ”另一轨迹 … ) → 演示轨迹,屏幕演示 … *此序列有可能被 “刻模加工 ”替代。
轨迹 2轴 常用于水平面轨迹曲线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切削加工 加工 →NC 序列 → 轨迹, 2D,完成 → 刀具,参数,退刀面,曲线,方向,偏距,完成 → 刀具设定 → 轨迹铣削参数如 下: 切削进给量 弧进给量控制 ——平底刀或球刀均可设定刀中心或端面圆周边点 允许轮廓坯件 ——侧壁余量 允许底部线框 ——低部余量 最终加工走刀数 ——竖向走刀数 最终加工走刀偏余 ——竖向切削总量 最终加工切削数 ——横向走刀数(配合偏距设定才有效) 最终加工切削偏余 ——横向切削总量(配合偏距设定才有效) 安全距离 主轴转速 引入 ——设为 “是 ” 引出 ——设为 “是 ” 入口角 ——180° 退刀角 ——180° 确定 → 退刀曲面设定 → 曲线设定(可以是草绘的曲线特征, 而且草绘线的起画点即是下刀点,必须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