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攻打 (3)师:军队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当权,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 :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 (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专,独享,个人专有 (12)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3)遍:遍及,普遍 (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5) 加:虚报 夸大 (16)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信,信用,指对神说实话 (17)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信任 (18)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诉讼案件 (20)察:明察 (21)情:实情 (22)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3)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4)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5)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6)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7)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8)驰:追赶 (29)驰之:驾车马追逐。
(30)辙(zhé):车轮碾过的的痕迹 (31)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2)既克:已经战胜 (33)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 (34)测:估计,预料 (35)靡(mǐ):倒下 (36)虽:即使 (3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 (38)遂:于是,就 (39)败绩:大败 (40)属:类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如何参与呢?”曹刿说:“掌权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去觐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曹刿说:“小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曹刿说:“尽力(为人民)做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从你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横木望了望齐军,(然后)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殆尽而我方的士气高涨,所以打败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轮印混乱,望见战旗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①由西汉刘向编订战国时期诸侯国史料汇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简称《国策》内容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测谋和言论的汇编,分为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邹忌,战国时期齐国人 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邹忌的故事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战国策.齐策一》,相传由刘向编撰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脩:同“修”,长,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有:通“又” (4)形貌昳(yì)丽:容貌光艳美丽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动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谁,哪一个】孰与:与…相比,谁(哪一个)更…】(有争议)徐公,人名 (8)君美甚:你美极了 (9)及:赶上,比得上 (10)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宾语前置用法 (11)复:又 (12)旦日:第二天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5)弗如远甚:远远的不如 (16)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7)之:助词美我:以我为美美,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18)私:动词,偏爱 (19)诚:确实,实在 (20)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动词,以为,认为 (21)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 (22)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莫:没有谁 (2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6)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讥,指责议论市朝,指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7)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闻,使……听到 (28)门庭若市:宫门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29)时时:有时间(jiàn):间或,偶然进:进谏 (30)期(jī)年:满一年 (31)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意指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33)题目:讽用比喻、暗示等方法,委婉地规劝纳谏,接受批评意见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的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判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鱼,我所欲①也,熊掌②,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③,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④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⑤有所不辟⑥也 如使⑦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⑧何不用也⑨?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