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闹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凹**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39KB
约13页
文档ID:172384671
医闹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_第1页
1/13

医闹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很大进步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保护所以看病时想要更好的治疗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导致大量出现医疗方面的纠纷案件,并且解决纠纷的难度也很大,涉及赔付的金钱也会变多,甚至于没有处理得当便会激化双方的冲突进而导致势态恶化变成医闹事件目前"医闹";现象已严重的影响了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正确认识"医闹";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建立预警机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从医源性和非医源性两方面对"医闹";现象的产生进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对整个"医闹";过程中的相关角色进行分析并辅以2017年两个经典案例,概括目前我国对"医闹";处理方面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医闹";;角色分析;原因;对策   1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些年,一方面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近,诊断数量逐年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导致两边产生矛盾,随其逐渐加深导致"医闹";现象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近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医疗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医疗暴力频发,医患关系不断恶化。

通过卫生部公布的权威数据能够知道,从2002年开始,中国一共出现了超过五千件对医疗秩序产生破坏的事件,其中医务工作人员被打至伤的人数超过了两千六百人、给医院带来了超过六千七百万的损失到2006年为止,一共出现了超过九千八百件对医疗秩序产生破坏的事件,其中医务工作人员被打至伤的人数超过了五千五百人、给医院带来了超过两亿的损失2006年,因医疗纠纷而导致的案件超过了一万件2009年,该数字超过了一万六千件2010年,该数字超过了一万七千件这些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秩序,破坏了医院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及财产损失通常而言,医院等卫生机构基于快速处理医疗纠纷的目的,往往会选择给予病人以及其家属适当的金钱,然而并非每一次补偿的金额都在适当范畴区间,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劳而获的风气盛行"医闹";现象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医闹";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建立预警机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文章吸取他国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现状从而看是否能丰富我国调节"医闹";现象机制的理论,为有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2)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分析"医闹";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研究如何防止"医闹";现象的产生,这对于维护医院的秩序,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患者的治疗环境同时消除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处理"医闹";事件方面,西方的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早,因此在这方面的管理相对我国而言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1】"医闹";较少是因为一方面医生会对病人全盘托出,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治愈率,后遗症等而且得益于美国是医药分离,通常是先看病后交钱,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闹";现象的产生   英国先由社区医生初诊,严重的在送往医院而大部分医院有着"伦理委员会";是不属于医院相对独立的,专门解决医患纠纷且有"医疗服务诉讼委员会";专门解决赔付问题的,一部分钱来自财政拨款,一部分来自医生的"投保";   德国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由雇员和雇主分担),私人医疗保险为辅【1】   把他们的行为综合起来我们发现已经初步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2.2国内研究现状   什么是"医闹";?大多数的媒体把其认为它的内容主要指:专门从事医闹的人员勾结病人的家属,用无理的要求胁迫医院、阻碍医疗行为的正常实施以及给医院带来了不好的消极作用进而从中获利"医闹";多数堵门、打砸、人身攻击等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2015年8月29日,《中华人们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被批准颁发,2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开始正式施行,如果医闹情况严重,相关人员有可能被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国内学者均认为"医闹";是违法的,在打击的同时还要研究"医闹";产生更深层原因,比如:   1)政府方面法律还不完善虽然"医闹";已入刑法但单从字面意思上来讲有些"医闹";还是能"完美";避开碰触这些高压线的   2)医疗机构自身监管不力,"医闹";抓住医院大夫在行使医疗行为中产生的问题来找医院麻烦   3)医患沟通不足从而导致信任危机,再加上"职业医闹";团伙的挑拨就很容易产生"医闹";行为   医院因为以上等一些列原因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和秩序很容易就妥协了,从而让"医闹";人员尝到了甜头,助长了不良气焰   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诸多的解决办法,比如加强医患沟通,遇到"医闹";时及时疏导防止事态扩大;完善医疗制度;配合媒体工作,坚决打击"职业医闹";团伙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闹";现象的产生   1.3研究方法   1)定义法:明确"医闹";的概念   2)文献法:查询文献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论文撰写提供参考   3)案例法:联系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做到有根有据   2核心概念界定   2.1医疗纠纷的概念   在当前,国内关于医疗纠纷的共同认识为:因为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医治行为,进而使得医疗方和病人之间产生一些纠纷,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实施医疗的过程中选择错误的医疗方法、由于违反约定进而导致的纠纷以及在合同方面的纠纷。

  2.2医闹的概念   对于医闹而言,可以将其视为一般的医疗矛盾由于受到激发加剧而出现的,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   郭景萍和刘萍兰这两位专家提出,对于医闹而言,它的含义为病人在接受治疗中,病人与医院产生了一些矛盾,病人想要在医院那里讨要一个说法,这是病人应当采取诉讼的合法途径,或者是申请医疗鉴定的合法方法当时总有一群与病人或者与整个治疗没有关系的别有用心的人主动帮助病人讨要说法,在和医院的协商中假借为病人主持公道的借口故意激化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的正常实施,诱导社会舆论的方向,给医院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作用,借以向医院施加舆论压力,并从中获得相应报酬,这种行为便被称作为医闹【2】   郎会珍则指出所谓的医闹,其含义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与医院出现一些涉及治疗方面的矛盾,选择使用无理取闹阻碍医院的正常的运营,进而实现自我的利益要求,可以由病人或者亲属实施也可以由专门的医闹人员实施【3】   王衡将医闹理解为在发生医疗事故的基础上,病人、家属以及别有用心的职业医闹人员使用激进的行为或者胁迫医院,进而阻碍了医院正常的实施治疗,侵犯了医院的权利【4】   基于他们的研究结论,可以将"医闹";分为两种:广义与狭义。

广义是指一种行为,比如【5】【6】:   1)故意损坏医院财物,强多毁坏病历的行为   2)堵医院大门限制人员和车辆出入的行为   3)侮辱、威胁、殴打医生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   4)发传单挂横幅、摆灵堂烧花圈、弃患者拒移尸的行为   5)较为严重的打、砸、抢、烧行为   这五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医闹";表现   狭义是指通过不正当即非法的手段进行闹来获取赔偿的群体,他们可以是患者或其家属,也可以是职业医闹团体   2.3医疗纠纷和医闹概念比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医疗纠纷与医闹概念比较如下【7】:   1)主体为:医患双方;医患双方或职业医闹团体   2)客体为:患者健康;医院秩序和医务人员安全   3)处理妥善方式:协商,诉讼;处罚医闹   4)处理不妥方式:医闹;赔偿   3医闹现象及原因   3.1医闹现象分析   通过中国医师协会的权威数据可以看出,从2004年起的三年里,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医闹";事件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9.58%、93.75%和97.72%在2004年,对于一个独立的医院而言,平均都会经历10.48次的"医闹";事件,一年后该数字提高到了15.06次,两年后该数字提高到了15.31次。

在2006年,一共出现了超过一万件的医疗纠纷案件,三年后该数字超过了一万六千件,四年后该数字超过了一万七千件,医院因此出现的财产损失从2002年的6709万到2006年超过2亿人民币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医闹";事件逐年上升,总赔偿金额越来越大另外"医闹";现象的持续发生使得一些人看到了"商机";他们与患者或其家属协商后打着帮助患者的旗号冒充患者家属向医院讨要赔偿进而获利,这些人被称之为"职业医闹者";他们的出现使得本来就不牢固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坍塌   3.2医闹原因分析   3.2.1医源性原因   医源性原因是指,医疗纠纷的成因源自医方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或者与医学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将其分为可控行为和不可控行为   1)可控行为   医疗技术不够硬:一些医生可能自身基础掌握不劳,临床经验不足,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患者病情引起纠纷   病历书写不规范:病历书写不规范使得患者不能够从中了解自身的病情,一旦转院治疗可能会导致误诊或病情延误,有可能被患者利用加以发难   医德医风有缺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务人员的信仰和使命,但一些医生缺乏责任心,工作不认真,藐视患者的建议与患者缺乏沟通,索要贿赂等使得患者对医生的整体产生不好的刻板印象。

  医疗机构管理松懈:部分医院监管力度不够对医生未树立明确的查房,会诊,病情讨论制度,对病人没有设立有效的投诉反馈渠道   2)不可控行为   疾病的治疗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过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并发症,使得病情充满多样性、变化性、复杂性一些疑难杂症更是要求医生不断地尝试各种治疗方法,这一过程本身就充满了风险这些完全不是因人力而能避免的   3.2.2非医源性原因   非医源性原因是指,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是无关于医学科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其他因素一般包括社会环境、制度法规等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患者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患者如同职业打假人一般专门以"医闹";获利,抓住各种有的没的问题向医院发难   对于职业医闹人员而言,由于他们的出现把医闹由个体实施的行为转变成为复杂的群体行为,并挂上了职业的标签,并且医闹的成功对于实施者而言并非只是运气好,而是逐渐变成了一种职业,在治疗过程中任何事情都可以以此为借口实施医闹,甚至于会根据是否能够实施医闹、能够取得何种效果、能够获得多少利益以及如何瓜分等方面均有标价   社会舆论导向失衡当今医患矛盾是社会一大热点问题,部分媒体为了抢热点占头条,不顾医疗的特殊性和科学性,片面调查,认为在"医闹";中医院和患者两个主体之间,患者处于弱方便偏向患者进行扭曲事实的报道,利用广大群众同情弱者的心里在炒作下使得社会舆论对医院产生了极大地压力,促使了患者理直气壮的向医院索赔营造一种"我弱我有理";的不良氛围,从而造成了"医闹";现象并严重化。

  2)制度法规   在当前而言,中国施行的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法通则》对于上述两者而言,它们过度保障了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利益,在保障病人的权益方面表现不佳,并且在某些方面,上述两者存在相互矛盾的规定,进而增加了依法处理纠纷案件的难度此外,对于政府的主管部门而言,当"医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