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2009 年 11 月 25 日)一、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一)广西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1、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广西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等级和品位高,特色突出,资源互补性和组合性好,科学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主要旅游品牌有:世界驰名、风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国第一滩—北海银滩;世界第一大天坑群—百色大石围天坑群;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以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和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区之一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为主 题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等2、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广西背靠大西南,临近粤港澳,面向东南亚,与越南山水相连,沿海、沿江又沿边,是大西南出海重要通道,是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交汇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和大湄公次区域旅游合作的东北门户,并构成了与泛珠三角区域及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和交流的叠加平台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产业优势,推动广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3、气候舒适宜人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平均气温多在 17-22℃之间,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 300 天以上,温和宜人,一年四季适宜旅游。
2-4、生态环境优良广西森林覆盖率达 52%以上,受工业和城市污染的程度轻,总体环境质量优良,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条件综上所述,广西具有将旅游业发展成为特色经济产业的优势和条件二)广西旅游业发展概况广西旅游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旅游资源大省阶段二是从 98 年开始的旅游大省建设阶段经过八年的建设,广西已于2005 年建设成为旅游大省第三个阶段从 2006 年开始2006 年的广西人代会和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经两年多的努力,实施旅游强省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08 年,旅游总收入 533.7 亿元,同比增长 20.24%,相当于当年全区 GDP 的 7.5%;国内旅游人数 9687.41 万人次,同比增长13.31%;国内旅游收入 491.88 亿元,同比增长 22.35%;接待入境旅游者 201.02 万人次, 同比下降 2.03%;旅游外汇收入 6.0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9.27%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位列全国前十名——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广西有星级饭店 384 家,旅行社 378 家,共有 2 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
各类旅游企业 1000 多家,旅游客车 3152 辆,旅游游船 474 艘,总座位约 2.77 万个;A 级景区 96 个,其中 5A 级 2 个,4A 级 46 个,位居全国前列;全国工农-3-业旅游示范点 42 个,位居全国第 9,广西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165个;旅游客车 2967 辆;游船 352 艘;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有 41 所国家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 15 家,旅游规划质量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旅游公共服务全面加强推进了广西旅游信息化工程,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推出了“三联盟一中心 ”旅游信息化合作,即“广西酒店完美联盟”、 “广西旅游景区完美 联盟”、 “广西精品旅游线路联盟” 、“广西旅游呼叫中心”开通了“12301 广西旅游服务热线” ,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全面启动汽车旅游营地建设,组织完成《广西汽车旅游营地发展规划》,完成了首批 9 个汽车旅游营地建设并正式接待自驾车游客加快开展旅游自驾车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在主要旅游交通干道设置自驾车交通服务标识,为游客出行提供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旅游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旅游产品日趋丰富,整体旅游形象更趋鲜明通过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精品,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桂林“甲天下”的自然山水风光和“ 印象刘三姐” 的人文旅游;沿海地区迷人的 亚热带滨海情韵;各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凭祥、东兴市神秘的中越边关风貌;百色、河池、桂林等市经典的红色旅游;全区各地的原始自然生态游以及休闲养生康体等旅游产品,正-4-在成为自治区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精品线路这些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档次高的旅游产品、精品景区已成为广西新的旅游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同时,一批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和设施的配套完善,使全区名景胜地相互贯通,形成了南北对接、东西呼应的大旅游格局以“广西 —休闲养生的诗境家园” 为主题,以“山水广西、美甲天下”和“ 山水广西,养生天堂”为宣传口号,逐步树立起了广西整体旅游的新形象,突出了广西主打的旅游产品中观光类和休闲度假类产品的优势广西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更加鲜明——区域旅游合作成效显著与世界旅游组织和亚太旅游协会的合作不断加强,阳朔县成为世界旅游组织观测点,2007 和2008 年连续两年成功承办了世界旅游组织和旅游趋势研讨会,还举办了旅游教育国际论坛,加入亚太旅游组织成为正式会员。
与美国乔治亚洲旅游局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良机,创建了中国(广西)东盟旅游合作平台;举办中国(广西)—东盟国际旅游合作论坛,形成区域合作发展共识;加强国际旅游交通对接,实现旅游交通便利化;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建立了维护游客权益的国际旅游应急合作机制;开创了“走 进东盟—广西国际旅游大篷车” 等跨国旅游 联 合营销新模式,成立了 “中越两国四方旅游营销联盟”启 动了泛北部湾旅游圈建 设 ,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港澳台的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桂林开通了对台直航包机全区开辟了“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 等多条跨国旅游 线路与泛珠等区域-5-旅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与广东、贵州、海南、湖南、云南等邻省区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广东签订了 “两广旅游合作协议”,确定了 “两广山水游”和“两广 滨海游” 主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2008 年 10 月 1 日正式实施 《广西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 《广西旅行社服务质量标准》等 7 个重要服务标准也相继出台,使广西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各类旅游经营和服务日益规范,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至今共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 个,中国旅游 强县1个,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量在全国列第九位;创建了广西优秀旅游市(县)12 个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功能、综合接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开展“让游客满意在广西”活 动成效显著航空、公路、铁路、航运和海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旅游大交通加快构建,南宁市和桂林市已开通至东盟 7 国及韩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 14 条定期国际航线,开通了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海防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旅游直达快班以及南宁至越南河内国际客运列车主要旅游交通干道全线畅通,初步构建起便捷畅通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水电、通讯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口岸、防疫、安全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全区 14 个市都已经把旅游业分别确定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和投入力度同时,自治区各相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6-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旅游从业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加强旅游培训、提高技能、提高企业内部质量监督水平、狠抓行风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导游服务大赛等措施,不断培育壮大了旅游人才队伍,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全区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约 120 万人(直接从业人员约 33 万人)二、广西旅游业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一)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强省(区),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主要集散地和目的地二)总体思路未来,广西旅游将按照发展定位,加快发展步伐,实现跨越发展主要工作思路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广西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的方针;围绕建设旅游强省(区)和千亿元产业的目标;实现三个突破(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突破);实现四个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由满足游客基本消费需求向提供高质量服务、由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积极发挥综合功能的转变);加快四个结构性调整(旅游产品-7-结构、客源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到 2012 年接待旅游者 1.34 亿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 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100 亿元,相当于同期广西 GDP 的 9%左右。
2020 年实现广西旅游总收入 3000 亿元,相当于同期广西 GDP的比重大于 2012 年发展格局:一个旅游龙头(桂林),二大旅游集散中心(桂林、南宁),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大桂林、北部湾、红水河流域),四大旅游品牌(桂林山水、巴马长寿养生天堂、北部湾滨海休闲胜地、刘三姐民族风情),五大旅游特色产品(自然山水、滨海休闲、边关览胜、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六大精品旅游线路(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中越边关探秘游、北部湾休闲度假跨国游、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桂东祈福感恩游),形成重点突出、覆盖全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体系发展重点:加快大桂林旅游圈、北部湾滨海旅游、涠洲岛旅游开发、红水河流域特色旅游、百色和桂林等红色旅游、桂东宗教历史文化旅游、中越边境跨国旅游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桂林、北海国际旅游名城,发展自然生态、滨海休闲、边关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等特色旅游建立中国—东盟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高层旅游事务磋商机制,把广西建成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主要集散地和目的地8-(三)主要措施1、构建广西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实施资源整合、品牌带动、质量提升、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战略,构建支撑广西旅游强省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打造桂林山水、德天瀑布、北海银滩、百色天坑、民族风情、红色旅游六大旅游品牌;集中建设观光游览类、休闲度假类、历史文化类、民族风情类、宗教名胜类、会展商务类、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八大类旅游精品;完善桂林山水精华游、环北部湾滨海休闲度假游、德天跨国瀑布边关游、 “刘三姐 ”风情游、大石 围天坑群探秘游、桂 东宗教历史文化游、邓小平足迹之旅、壮瑶苗侗仫佬民族风情游、孙中山北伐足迹游、中越边境跨国游等十条主要旅游线路2、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体系完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桂林—越南(河内)国际铁路旅游专列,增设桂林、南宁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列车或车次;开辟境外重点旅游城市及主要客源地的定期航班;开通北海至海南、香港以及东南亚主要客源地城市的环北部湾国际海上旅游航线等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宾馆饭店档次和品位,形成广西旅游饭店经营网络;重点推进旅游营地、汽车旅馆、高速公路旅游服务驿站的建设,推进南宁、桂林、北海等重点旅游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信息网站建设,增强散客自助旅游服务功能;开发特色饮食,积极挖掘广西民族风味美食;系统包-9-装《八桂大歌》、新版《刘三姐》、 《梦幻漓江》等一批文化精品为广西文化旅游品牌。
3、创建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加快完善旅游形象识别、促销口号和形象行为规范传达系统,树立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品牌和标识;加快全球分销系统的推广,在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