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学论文-法 库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0.50KB
约36页
文档ID:7424209
历史学论文-法  库_第1页
1/36

历史学论文-法 库一、前言 法库如今是辽宁省沈阳市(Mukden Hoton, Mügden Qota)属县名称,在沈阳直北[1]光绪三十二年(1906)分新民府及开原、铁岭、康平三县地,设治于法库门,建立法库抚民厅,隶奉天行省;[2]民国二年(1913)改厅为县,称法库县,仍属奉天省再北是康平县,建立在原科尔沁左翼(Qorčin jegün γar)三旗(qošiγun)地域,亦今沈阳市属县清代有柳条边之设,如今的法库县领域即跨越柳条边里外:柳条边东北—西南横越本县中部(地图 I)其边外部分,清代多数时间分属科尔沁左翼的中、后、前旗明朝在东北撤除元朝设立的民政(州县体制),而实行军政(卫所体制),使东北居民构成乃至整个社会遭到变更,原来聚落不存在,或变得零散,[3]地名也无法保持通常的历史性演变[4]当建州女真兴起,族类更替,地名遂产生更大变动,法库即是新起满洲语地名 关于“法库”这个地名的意义和所指,晚近有三种解释:一是满洲语“鱼梁”,因地形起名;二是“八户”的转音,意谓这里原有八户人家或者八姓人家居住,因名八户,衍为法库;三是因山得名,境内有法库山(俗称八虎山)经温丽和先生研究,以第三种说法为可靠,但认为法库山恐怕不是如今保有此名的山,根据曼殊师利喇嘛(?-1636)在法库山修行和圆寂之史事,应该是如今县东南部的喇嘛山。

[5](地图 II) 温先生民国十四年(1925)出生本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6]当如今八虎山下,温姓是此地的蒙古大族,平生究心乡邦文化,看法自有依据囿于客观条件,他未能得到最早因而最根本的纪录即《旧满洲档》,也缺乏条件广泛参考清以降重要的满汉蒙辞书及相关志书,故未能综合考虑各种曲折情形,作出充分的解释;另外名称的更易,例如“八户”之说,还有民间文学中八虎山地名故事,也应纳入讨论再者ボルジギン・ブレンサイン(优全、布仁赛音)氏对如今科尔沁左翼中旗(Qorčin jegün γar un dumdadu qošiγun)居民中的“八户人”、“拔户人”考察,谓即“法库人”的蒙古口语表达,他们原住地是法库康平,为此地陵丁或者佃户,[7]这样看来,要理解东部蒙古(jegün oron u mongγol)地域族群与文化的构造,亦需将视线引向“法库”名义的探讨 就地理学而言,地理名称是一种文化景观对地理环境内突出地理现象名称的考证,不光可以阐明地名演变实况,回答“原来是什么?”这样的历史问题;从地理学“人地互动关系”的立场,更可以把握其环境特性、居民彼时彼地的环境意象、价值体系、所创造出的文化景观,这同样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但超出一般地名“客观”考证的方法和宗旨了。

本稿亦尝试为之 二、Fakū 音义 现从满洲语词汇“fakū”起始在早期满洲语字典大致并没有“fakū”词条,但有释义作“鱼梁”的别的词语《满汉类书》(1706)册六,卷二十二,器用类(orin juweci, fiyelen,, tetun baitalan i hacin)叶 30a 有两个词条(原书直写):[8] fasan 鱼梁 taihan 鱼梁 康熙皇帝满洲文《御制清文鉴》(1708)卷十四,产业部二,打牲类,打牲器用类二, 叶 20a(//表示分行处)始有 fakū 一词: Fakū, bira birgan be wehe feise i // kame dalifi, dulimba be //angga sulabufi nimaha Fakū 河川 溪涧 把 石头 砖 以 拦挡包围 护卫 中间 把口子 留下 鱼 butarangga be, fakū sembi; ši ging ni siyoo ya i yuwan // yang fiyelen de, ijifun niyehe 捕捉的 把 fakū 叫做 诗 经 的 小 雅 的 鸳 鸯篇 在 鸳鸯 fakū de bici, hasahū ergi asha be kamcimbi sehebi,,[9] fakū 在 如果在 左边 方面 翅膀 把 合倂 已说了 Fakū, 用石头、砖把河川围起来,在中间留着口子以捕鱼,把这个叫做Fakū。

《诗经·小雅·鸳鸯》篇已说过: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御制满蒙清文鉴》(1717)卷第十四,产业部二,打牲类,打牲器用类第二,[10]满洲语释文: Fakū, bira birgan be wehe feise // i kame dalifi, dulimba be angga sulabufi nimaha // Fakū 河川 溪涧 把 石头 砖 以 拦挡包围 护卫 中间 把口子 留下 鱼 butarangga be, fakū sembi,, 捕捉的 把 fakū 叫做 Fakū, 用石头、砖把河川围起来,在中间留着口子以捕鱼,把这个叫做 Fakū 蒙古语释文: cidhūlang, gool gorohon ni cilaku tokushan iyar // hagan halhalaju, dumda inu amasar uledegeju jigasu // kurugelekoi ki inu, cidhūlang kememui,, 这是用满洲文写的蒙古语,若还原成蒙古文,则: čidqulang, γool γoroqan i čilaγu toγosqan iyar qaγan qalqalaju, dumda anu amasar čidqulang 江河 溪涧 把 石头 砖 以 拦挡 抵御着中间 的 口子 üledegejü jiγasu görögeleküi yi inu čidqulang kememüi,,[11] 留着 鱼 打猎 把 的 čidqulang 叫做 跟满洲文释文意思一致,是由之翻译来的。

明铎《音汉清文鉴》(1735)第三册,第十四卷,打牲器用类(juwan duici debtelin, buthašara de baitalara jaka i hacin)叶177a(格式依旧,但原书直写):[12] fakū 鱼梁 用石绝水 留口子打鱼者 乾隆皇帝满洲汉文合璧《御制增订清文鉴》(1771)卷二十二,打牲器用类第二,叶 33a: 读音清文意思读音 阿法 乌枯 fakū,鱼 梁 ioi liyang, bira birgan be // wehe feise i // keme dalifi dulimba be angga sulabufi // nimaha 河川 溪涧 把 石头 砖 用 拦挡包围 护卫 当中 把 口子留下 鱼 butarangga be, fakū sembi,,[13] 捕捉的 把 fakū 叫做 Fakū, 读做法阿-枯乌,意思是鱼梁(读做 ioi liyang)把河川涧溪用石砖拦挡包围起来,当中留下一个口子以捕鱼的,叫做 fakū 再乾隆四十五年(1780)《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卷二十一,打牲器用类,叶 38a:[14] 满珠字蒙古字汉字 阿法 fakū,čidqulang,鱼梁, 乌轱 faγu/faqu,法轱 cidkūlang(鱼梁)緀忒呼朗 ioi liyang,ioi liyang, 汉字记音蒙古音汉音满洲音 汉音蒙古音满洲音 以上三书为字书。

归纳三书关于“fakū”的语词解释:“fakū”为满洲语的一个字,意思是鱼梁,读音是“法阿枯乌” 三、“法库”作为地名 Fakū 本是一个普通的名词,作为地名的法库或发库,原是它的音译怎样证明这一点呢?检《御制增订清文鉴·二次续入新清语·地舆》有一条: fakū, jase,法 库 边汉文 fa ku biyan 清音 此条前后还有几个词条:yengge jase/ing e biyan/英额边,janggūtai/jang u tai/彰武台,horongge jase/wei yuwan pu /威远堡[15]就当时柳条边诸边门情况看,这儿的“法库边”即柳条边上的法库边门,地名法库即满洲语 fakū 的音写 再者一百三十卷本《钦定盛京通志》(1784)卷三十三,叶 3a,关邮,奉天府关隘,开原县: 发库边门国语,发库,鱼梁也城西北一百里边门外为蒙古科尔沁界本朝康熙元年设有防御等官驻防,统于奉天将军[16] 也说明法库或发库即 fakū 的音译 “法库”是后金政权(Aisin Gurun, Manju Gurun, 1616-1635)兴起才在文献上出现的地名,而且远在上述满洲诸语辞典编纂之先。

最早的纪录在无圈点满洲文《旧满洲档》天聪六年(1632,明崇祯五年)五月十一日条: muse i werihe bele be lioha bira de guribufi ulan fetefi saikan // olhome te,, jai yangkuri 咱们 的 留下的 米 把 辽河 河 于 使转移 壕坑 挖掘 妥善地谨慎着 驻守 又 Yangguri efu,, babutai age be tehe baci boo de jifi te,, karacin be // fako alinde usin tarime dosinu 额驸 Babutai 阿哥 把 驻 地从 家 在 来 驻守 喀喇沁 把Fakū 山在 田 耕种 进到里去 sehe bihe,, tarime wajici wajiha,, tarime wajire unde oci // wacihiyame tarikini saikan 云云 有 耕种 完成的话 完成 耕种 完成 尚未 如果一律 耕种了好 妥善地 olhome te,,[17] 谨慎着 驻守 把我们剩下的米转移到辽河,挖壕,妥善地小心地驻守。

又,叫杨古利额驸、巴布泰阿哥从驻地回家驻守把喀喇沁安置在法库山种地耕种完毕的话就好;如果耕种未完,要一概种好,妥善、警惕地驻守 在这旧满洲文纪录中(依现今满洲文拉丁字转写规则)fako 这个字,如果隶写为新满洲文,第一音节可以是 ba-, fa-和 wa-第二音节可以是:-go, -gu, -gū; -ho, -hu, -hū; -ko, -ku, kū但乾隆朝重钞本《满文老档》一概隶写作——因而是被解释作——新满洲文 fakū alin[18]后来的实录、字书也一致的,只有“fakū”这一种写法可是如今锡伯语有词[bɑkkuː](下文有介绍),“小的水坝”,意义与 fako 相近,可能是同源词,说明后者如果隶写成“bakū”,也会是正确的 上述《旧满洲档》是事件发生当时的记述,乾隆朝的新满洲文隶写本即《满文老档》,内容全同[19]乾隆修汉文《清太宗实录》卷十一,天聪六年(1632)五月(戊戌朔)戊申日记上面同一件事,文字如下: 遣孟阿图率各旗官一员、兵一百还沈阳,传谕云:额驸达尔哈属下人逃入敌境,泄漏军机,致察哈尔觉而远遁,追之不及,因旋师取察哈尔部民,直入明境,所有遗留粮饷可移贮辽河,掘壕,加意防护。

贝勒阿巴泰、额驸杨古利防御之兵,可撤回守城,前者令喀喇沁人,于法库山耕种,若耕种未完,当督之尽耕,仍慎守勿忽[20] 其后《旧满洲档》崇德元年(1636)的记事又出现了法库山名:崇德元年八月十七日,盛京迤北法库山喇嘛曼殊师利呼图克图过世, 宽温仁圣皇帝派遣察汉喇嘛(Ča。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