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表1-1主要完成工作量表序号项目工作量备注1线路塔位36基2孔数/总进尺35个/1007.7m3标准贯入试验169次4静力触探4/48.9m5电阻率36组6线路总长11.0km2.区域地质概况及地震参数2.1区域地质概况查阅区域资料,沿线区域地质条件较为稳定,适合本线路工程建设2.2地震参数根据四百万分之一《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1999年),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其超越概率为10%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0年),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另据《中国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画图》(GB18306-2001,本区特征周期分组为第一组,对应的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g3.岩土工程条件3.1地形地貌线路为珠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带,地势较平,坦杆塔多位于农田、鱼塘及平地3.2地层岩性根据1:20万广东省地质图等资料,结合野外现场踏勘、调查、钻探,本段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冲积层(Qal)、第四系残积层(Qel)、第三系泥质粉砂岩(N)和燕山期花岗岩(丫)32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1-1)层杂填土:杂色,稍湿,中密,为粘性土夹碎石以及少量砂土。
硬质物含量约为30%仅在第G3G4,G6G7,G8T1,G10,G12,G13G14,G15,G19,号孔一带可见,厚度1)层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分布,局部分布,仅在第G5G9,G11,G16,G17,G18G2QG21,G22,G23G24,G25,G26G27,G28G29G3QG31,G35,G36,G37,号孔一带可见;厚度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7.8kN/m3第四系冲积层(Qal)(2)层淤泥质土:灰黑色,饱和,软塑,含有多量的贝壳,具有腐殖质气味局部分布,仅在第G4,G5,G6,G7,G10,G11,G12G13,G14G15,G16G17,G18,G19,G2QG21,G24,G25,G27,G28,G29G30,G37,号孔一带可见;厚度1.40-15.40m左右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7.0kN/m3,压缩模量Es=2.5MPa,内摩擦角©=3.0°,凝聚力C=5.0kPa第(3)层:粉质粘土:褐红色,湿,可塑,土质均匀,粘粒一般局部分布,仅在第G5,GQG8,G9,T1,G10,G11,G12G13G16,G21,G22,G23G24,G27,G28G30,号孔一带可见;厚度,层面埋深:。
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8.0kN/m3,压缩模量Es=4.0MPa,内摩擦角©=17.5°,凝聚力C=22.0kPa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100kPs第(4)层:粉砂:灰白色,饱和,稍密,级配较好,主要为石英颗粒,磨圆度较好局部分布,仅在第G8,G9,T1,G11,G12G13G14,G15G16G19,G20,G22,G23G25G26G28G29,G37,号孔一带可见;厚度,层面埋深: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8.0kN/m3,第(5)层:中砂:灰白色,饱和,稍密,级配较好,主要为石英颗粒,磨圆度较好,局部含有薄层的粉质粘土局部分布,仅在第G22,G23,G24,号孔一带可见;厚度,层面埋深: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8.0kN/m3第(6)层:淤泥质土:灰黑色,饱和,软塑,含有多量腐殖物的遗体,具有腐殖质气味局部分布,仅在第G9T1,G21,G25,G26,号孔一带可见;厚度,层面埋深: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7.0kN/m3,压缩模量ES=2.5MPa内摩擦角©=3.0°,凝聚力C=5.0kPa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50kPa第(7)层:粉质粘土:红褐色,湿,可塑,土质均匀,粘粒一般,局部含有少量的粉细砂。
局部分布,仅在第G3,G4,G7,G9G11,G15,G23G25G2QG28G29,G37号孔一带可见;土的力学性质较好,本层标准贯入试验7次,修正击数平均10.7击,厚度,层面埋深: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8.0kN/m3,压缩模量Es=4.5MPa内摩擦角©=17.5°,凝聚力C=22kPa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150kPa第四系残积层(Qel)第(8-1)层粉质粘土:红褐色,湿,可塑,土质均匀,粘粒一般,为泥质粉砂岩风化的残积物局部分布,仅在第G3,G4G5G6,G7,G8,T1,G10,G11,G15,G1QG17,G18,G19,G20,G21,G22,G23G24,G2QG27,G29,G31,G3Q号孔一带可见;土的力学性质较好,本层标准贯入试验18次,修正击数平均17.4击,厚度,层面埋深: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8.5kN/m3,压缩模量Es=4.5MPa内摩擦角©=18.0°,凝聚力C=23.0kPa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200kPa第(8-2)层:砂质粘性土:褐黄色,稍湿,硬塑,主要为花岗岩残积物,局部可见原岩碎屑局部分布,仅在第G32,G33G35号孔一带可见;土的力学性质较好,本层标准贯入试验12次,修正击数平均17.3击,厚度:,层面埋深:。
物理力学指标建议:重力密度丫=18.5kN/m3,压缩模量Es=4.5MPa内摩擦角©=18°凝聚力C=23.0kPa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200kPa第三系泥质粉砂岩(N)和燕山期花岗岩(丫)第(9-1)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岩芯结构,构造被破坏,全被风化呈土状局部分布,仅在第G29G30,G31,号孔一带可见;土的力学性质较好,厚度:,层面埋深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400kPa9-2)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褐红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母岩风化强烈,呈半岩半土状,遇水软化,局部呈碎块状仅在G32,G33,G34,G35孔未见外,其余的全场分布厚度:,层面埋深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500kPa9-3)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暗红色,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发育,节理面矿物多遭受不同程度风化,易破碎,岩芯呈短柱状,碎块部,锤击声脆仅在G15G32,G33G34G35孔未见外,厚度,层面埋深: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2000kPs第(10-1)层: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原岩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已基本风化成黏土矿物局部保留原岩结构,遇水易软化。
局部分布,仅在第G33G35号孔一带可见;厚度,层面埋深:13.8-25.5m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400kPa第(10-2)层:强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矿物部分被风化呈土,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可折断,遇水易崩解局部分布,仅在第G32,G33号孔一带可见;厚度,层面埋深: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500kPa第(10-3)层:中风化花岗岩:麻灰色,岩芯呈碎块状,块径在3-8cm,锤击可碎,敲击声较清脆局部分布,仅在第G32G33G35,号孔一带可见;厚度,层面埋深: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2000kPa各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详见线路塔基工程地质条件一览表3.3水文地质条件本段线路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一)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中的孔隙水,构成统一水位,含水介质主要为④粉细砂和⑤中砂,其富水性中等,水量中等,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外围含水层的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地下径流,由于③层粉质粘土和⑥淤泥质土为相对隔水层,此类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3.4不良地质作用本线路所经地带未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作用弱发育,对杆塔无直接影响。
4岩土工程评价根据野外调查、勘探资料,本线路所经地段,从地貌、地层岩性结构条件,将本线路分区进行地基土的评价:G32-G35杆塔地势相对较高,地基土力学性质较好,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选择(8)层残积层若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杆塔抗拔、抗倾覆的设计要求,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挖桩过程应注意,若遇地质不明情况,应及时通知地质单位验桩其余塔位于平地,其浅部地基土的力学性质较差,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9-2)层、(10-2)层及以下地层为桩端持力层5结论和建议(1) 沿线地貌类型主要为残丘、平原地貌为主线路所经地段未见有大的活动断裂,处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2) 拟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3) 位于丘陵地段的G32-G35塔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平地区的杆塔由于覆盖层中含有孔隙水,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及运行安全影响微弱4) G32-G35塔位于残丘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杆塔地基其余塔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强风化及以下地层作桩端持力层5)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均根据本区经验提供,详见《线路塔基工程地质条件一览表》6) 各钻探点位置,详见附件:杆塔桩位与钻孔平断面示意图,由于钻探点位置与塔位有一定距离,若施工中遇到有不明地质现象或与地质资料不符的情况,请及时与地质人员联系。
7) 塔位处的土壤电阻率值详见《土壤电阻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