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联育小学 胡婉清教学背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培智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也应该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时俱进,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为此,在培智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 1 至 10 的加、减法,了解 1 至 10 的数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教材分析:本课从“买文具、 ”买碰碰船门票” ”买报纸” “存钱”等小朋友在具体的生活具体情景中,引出 生活中需要用到人民币,同时渗透要爱护人民币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 “摸一摸” “说一说”以及“动手分类”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大小、颜色、图案不同,同一面值的人民币由于版本不同也有差异等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再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 1元=10 角、 1 角=10 分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 元、1 角、5 角的纸币和硬币与 1 分、2 分、5 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 1 元=10 角、1 角=10 分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演示法和教授引导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理解 1 元=10 角、1 角=10 分学法:通过学具操作法、自主探究、互相交流等学法相结合,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理解 1 元=10 角、1 角=10 分教具准备:1、教师: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课件、投影仪2、学生:每组 2 个装有人民币的信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学生个别回答2、教师提问:谁能说说说看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个出示课本第 52 页主题图:说说看,下面的小朋友们分别在什么地主,做什么?3、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的最后一幅(一位小朋友存钱)问:你们有零用钱吗?是否会将起零用钱存起来?大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钱,不要乱花钱 (设计意图: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人民币的价值并没有概念,课本的主题图已经举例向学生说明了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4、提示课题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识别人民币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 ,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习兴趣,突出知识增长点 )2、特征认识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师:(拿出装着人民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 (举起1 元的纸币)这种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上面写着数字“1” (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师:可能是 1 角、1 分啊 (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 1 元的字样 (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纳出来) 师:辨认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师:这一张呢?(举起一角)生:1 角 (教师问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个别学生说说他判断的依据)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人民币小结每一种方法)3、认识其他的人民币1)小组认识活动师:真是聪明的小朋友,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活动,教师下组听,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2)以抢答方式小组汇报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得又对又快!课件显示跳跳熊,学生抢答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啊,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 5、元、角、进率师:(举起 1 元币)看,这是——师:你能拿出和我一样价值的人民币吗?生 1:一个 1 元的硬币师:对,1 元有纸币,还有硬功夫币生 2:两张 5 角和 1 元一样多呢?生:因为两张 5 角合起来就是 10 角,10 角就等于 1 元师:可见,1 元就等于 10 角5、角、分进率师:同学们学的很好,小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妈妈想考验一下小明,于是让小明拿一些一分硬币去买一块橡皮小明来到商店一看,橡皮上只写着“1”角,他为难了谁能帮帮他?生:拿 10 个 1 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 角就是 10 分,10 分就是 1 角 (板书:1 角=10 分)(设计意图:这次活动中,引导学生由动手而动脑,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并逐步做到独立操作,并进行曲归纳总结。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 53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让学生说说理由,教师集体讲评 2、完成课本第 53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要注意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后强调:认识人民币可以通过图案、字样、颜色、大小等方面辨认以及 1 元=10 角,1 角=10 分)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元 角 分1 元 1 角 1 分5 角 2 分5 分1 元=10 角1 角=10 分教学反思: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 1 元就是 10 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 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首先请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活动,教师下组听,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这种小组互动的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小组长的领导能力,而且充分给学生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