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25.31KB
约8页
文档ID:574972116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_第1页
1/8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以大营小学为例 摘 要: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古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弄清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中存在对传统文化兴趣不大,学习根基不牢,戏曲备受冷落,书画后继无人,传统道德影响力滑坡,家长对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支持度不高由此推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塑造优雅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文化;社会氛围 一、调查目的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 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 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 但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 由于不加以比较辨别的吸收,以至于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精华,吸收了他人的文化垃圾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防止外来垃圾文化侵蚀,特做此次调研,以了解目前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大营小学位于云南省中部, 属于中国西部教育落后地区的一所乡村完小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针对来自大营村周边的大营小学校内的学生。

在这些学生中有 位女生和 位男生,这些学生的年龄在 9 到 12 岁之间,基本上都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占 95%以上这些调查样本很具有代表性,基本上能够反映本地区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真实状况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 问卷内容主要来自以往对传统文化研究的硕士论文和学术刊物,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这些基本信息的差异会影响问卷调查结果的不同; 第二被调查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第三被调查者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实际情况 问卷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的方法主要依据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然后对这些处理进行描述, 在描述的过程中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逻辑思辨和推理,强调价值判断和数据描述的有机结合,同时体现定性研究的特征 三、调查结果 (一)学习兴趣不大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兴趣,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对于他们没有价值 通过下表 1 和表 2 体现这一结果, 同学们当被问到 “您是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时, 有 人选择了“讨厌传统文化”占整个调查人数的 65%,有 126 人选择了“没什么兴趣”占整个调查人数的 25.2%,如果这两个答案放在一起基本上有 90%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兴趣。

当同学们被问到“您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有没有学习价值?”时,有 356 人选择了“没有特别的想法”,这充分证明同学们都不认同传统文化有学习的价值,而且对于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兴趣, 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设置了很大的阻力, 如果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必须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始 表 1:您是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非常感兴趣 17 3.4% 2 有些感兴趣 32 6.4% 3 没什么兴趣 126 25.2% 4 讨厌传统文化 325 65% 表 2:您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有没有学习价值? 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有 39 7.8% 2 无 105 21% 3 没有特别看法 356 71.2% (二)戏曲备受冷落 当学生们被问到“您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态度是?”有 201 人选择了“不喜欢”,其中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40.2%有 121 人选择了“无所谓”,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24.2%,这两个选项加在一起占调查总数的六层以上,而选择“非常喜欢”的仅有 88 人,占所有调查人数的17.6%,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戏曲不是很喜欢。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词语方言比较重, 听起来不容易理解, 其次就是传统戏曲离现代社会的社会年代久远,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不愿回顾彼时的历史场面,体会故人的历史情怀 表 3:您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态度是?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非常喜欢 88 17.6% 2 喜欢 90 18% 3 无所谓 121 24.2% 4 不喜欢 201 40.2% 今天的孩子对古典乐器很陌生, 古时经典名曲基本上没有听过, 即使听过没有深刻体会,或者说欣赏不好这样的音乐在调查中,当问到“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时,有 180人选择了“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36%,有 158人选择了“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31.6%,仅有 36 人选择了“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7.2%如何让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传统名曲无疑是摆在复兴传统文化教育目前的一个难解问题 表 4: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 36 7.2% 2 比较喜欢,听过一些 124 24.8% 3 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 158 31.6% 4 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180 36% 国粹京剧被当下的少年儿童所厌弃。

在这项调查中, 当问到 “你对国粹京剧的看法是?”时,有 206人选择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占了所有调查人数的 41.2%,是所有选项中最多的,而选择“我很喜欢”的有 93 人,占所调查人数的 18.6%,是所有选项中人数最少的 这一结果证明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多喜欢西方的电影艺术, 而对传统艺术京剧里面的故事情节都是王侯将相之间的事情不感兴趣, 对于京剧表演者的花脸感觉有些害怕 这是国粹京剧受到冷落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表 5:你对国粹京剧的看法是?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我很喜欢 93 18.6% 2 我知道一些 162 32.4% 3 我很了解并熟知它 39 7.8% 4 我一点也不喜欢 206 41.2% (三)书画后继无人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然后今天的小学生很多无法辨认行书、草书、隶属和篆书在调查中,学生们当问到“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吗?”有 208 人选择了“勉强可以”,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41.6%,这个选项是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多的, 有 189 人选择了 “不能区分” ,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37.8%, 选择能区分的只占 20.6%,书法艺术在孩子的心理是陌生而无用的东西, 印象现在学生们用的最多的是水笔, 写的楷书,关于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古代字体,大概有 79%的人无法识别,这一状况令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后继人才感到担忧。

表 6: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吗?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 16 3.2% 2 可以区分,但看不出某个名家字体 87 17.4% 3 勉强可以 208 41.6% 4 不能区分 189 37.8% 同学们对于国画的欣赏力和鉴别力较差 通过下表可以清楚看出在所有五百个调查对象中仅有 10 人能“从较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有 289 人只能感觉到国画的美,但是对于很多作品说不出美在哪里,占总调查人数的 57.8%,有 126 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鉴赏力,占总调查人数的 25.2%,这一数据充分说明 70%同学对国画知识一无所知或者说没有任何的国画欣赏能力,所以,中国传统艺术国画的后继人也是岌岌可危 表 7: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可以从较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 10 2% 2 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 75 15% 3 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 289 57.8% 4 完全没有鉴赏能力 126 25.2% (四)学习根基不牢 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懂得过少。

在调查中,当提到“对某一门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您学习的程度如何?”时,在所有的调查者中仅有 35 人回答“精通”,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7%,而对这一问题回答“学过皮毛”的有 228 人,占所有调查比例的 45%,回答“一概不知”的有 150 人,占所有比率的 30%,因此,从总体上看,同学们对传统艺术精通的太少,75%以上的人都是学过一些皮毛,复习传统艺术必须加强书法、国画、民族乐器的普及 表 8:对某一门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您学习的程度如何?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精通 35 7% 2 有所掌握 87 17.4% 3 学过皮毛 228 45.6% 4 一概不知 150 30% 同学们对传统节日了解甚少 传统节日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以风俗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是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起点在这项调查中,60.8%的调查学生只知道 1-3 个民族节日,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对民族节日的认识十分有限,而令人惊奇的是有28 人居然知道 10 个以上的节日,其实知道十个以上节日对于大多数大人们来说都很少见,这说明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根基 表 9:您知道()个中国传统节日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1-3 304 60.8% 2 3-8 120 24% 3 8-10 48 9.6% 4 10 以上 28 5.6% (五)背离传统道德 同学们基本上不认可传统道德, 对于传统态度持反对的态度。

很多学生认为传统道理伦理重社会,轻个人,无法指导和适应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日常生活,如今的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基本上是利人利己, 双赢观念 这种观念来自西方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观经过北京 大学王海明教师的新道德伦理观念 从这个调查表中, 当问到: “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您的看法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 193 人回答的是“不认同”,这一回答是四个选项中占认识最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 36.8%,而选择“非常认同”的有 26 人,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5.2%,从两个选择答案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今天的学生的道德观念越来越偏离传统 表:10: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您的看法是?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非常认同 26 5.2% 2 认同 100 20% 3 基本不认同 181 36.2% 4 不认同 193 38.6% (六)学习环境不利 家长反对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很多家长认为传统文化很多是文科知识, 与今天经济时代理科的应用性知识主导这个世界发展潮流相去甚远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点钢琴、舞蹈、科技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在调查中,当问到“您的长辈对您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时,选择“反对”的有 212 人,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42.4%,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一项,选择“支持”和“非常支持”的只有不到所有调查人数的 30%,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环境不理想。

表 11:您的长辈对您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序 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 1 非常支持 87 17.4% 2 支持 108 21.6% 3 不制止,中立 93 18.6% 4 反对 212 42.4% 四、对策与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应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社会氛围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相关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工厂、军营、车站、机场、码头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其次,大众传媒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再次,文艺界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 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 进入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最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二)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不仅包括官方记载的经史子集还有口头传说、传统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民间工艺等;还有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比如岭南文化、秦晋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类型。

[②]这些文化遗产如经史子集一样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如果让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必须在小学生日常接触的学科课程中体现出来 在课程设置方面, 应选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 《三字经》 、 《弟子规》 、《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音韵学教材是《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为学生对对联、做诗、填词、写赋与作文打好基础;训话学教材《说文解字》与《尔雅》等古代蒙学和小学课程作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 (三)塑造优雅校园文化 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讲的就是环境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的确,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养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而环境文化是由碎片构成的,“碎片”是环境文化的元件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名片、展台和符号在学校的墙面上可以悬挂一些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可以用中国的毛笔书法艺术表现出来; 在走廊里面可以用镜框装裱几幅精美的中国画, 以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 在教室里面的墙壁上面可以张贴些传统文化的句子, 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出无限的教育资源,这样学生随时可以感受到人文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大师的召唤。

(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拓展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有益于增强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③]首先,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欣赏诸如《梁祝》、《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观看诸如《长生殿》、《牡丹亭》等经典戏剧这样,更有助于中小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现场视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其次,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社区开展民俗文化采风活动,直接参与当地民风、风俗中去,真切领略民俗风土人情,亲身感受这些久传不衰的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总之,中小学要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 学校并依托这些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使其成为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直观生动的校外课堂,并与课堂传授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使学生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自己的日常学习、 生活和行为规范联系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在做一项关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素养的调查为了了解小学生传统文化现状,以促进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次问卷调查不记名,仅为学科研究所用,一定为您保密,请如实在选项前的□里划“√”或直接填写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 □ 6-8岁以下 □ 9-10 □ 11-12 □ 12 岁以上 3.您学校的位置 □ 城市 □ 县镇 □ 农村 4.您是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 非常感兴趣 □ 有些感兴趣 □ 没什么兴趣 □ 讨厌传统文化 5.您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有没有学习价值? □ 有 □ 无 □ 没有特别看法 6.您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几部吗?? □ 一部 □ 两部 □ 三部 □ 四部 □不知道 7.对某一门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您学习的程度如何? □ 精通 □ 有所掌握 □ 学过皮毛 □ 一概不知 8.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您的看法是? □ 非常认同 □ 认同 □ 基本认同 □ 不认同 9.您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态度是? □ 非常喜欢 □ 喜欢 □ 无所谓 □ 不喜欢 10.您知道()个中国传统节日 □ 1-5 □ 5-10 □ 10-15 □ 15 以上 11.您的长辈对您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 非常支持 □ 支持 □ 不制止,中立 □ 反对 12.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 □ 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 □ 比较喜欢,听过一些 □ 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 □ 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13.你对国粹京剧的看法是? □ 我很喜欢 □ 我知道一些 □ 我很了解并熟知它 □ 我一点也不喜欢 14.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 □ 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 □ 可以区分,但看不出某个名家字体 □ 勉强可以 □ 不能区分 15.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 ) □ 可以从较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 □ 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 □ 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 □ 完全没有鉴赏能力 谢谢您的参与! 祝您学习进步!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