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俄罗斯远东七个地名探源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3页
文档ID:280813634
俄罗斯远东七个地名探源_第1页
1/3

周定国众所周知,在外兴安岭以及石勒喀河以东、黑龙 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中外史料文献 证明,我国各族人民早就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和繁衍 在这块土地上了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代,黑 龙江各族人民就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密切交往公 元八世纪初,中国唐朝在黑龙江流域正式设立行政 机构唐以最大的部落设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 其他各部为州,受都督府统属十二世纪初,居住在 东北地区的中国女真族,建立了金朝,在黑龙江流域 设置了蒲与路十三世纪时,元朝政府在黑龙江流 域下游设置了水达达路,并在黑龙江河口设立了征 东元帅府,统辖这一地区到了十五世纪初,中国的 明朝政府又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建立了各级行政 机构进行管辖在明万历年间,管辖范围西起鄂嫩 河,东到库页岛,北至乌第河,南临日本海十七世 纪初,清朝政府接管了明朝在东北的职土,继续在黑 龙江流域行使主权居住在这一地区我国各族人民 在从事严峻生产活动的同时,为了相互交往和生产 斗争的需要,各族人民对其居民聚落及其周围的自 然地理实体——山脉、河川、港湾一一予以命名为 此,在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我国各族人民早以 满语、汉语、鄂温克语、赫哲语和乌德海语命名了许 多地理名称。

为此,在地名命名上,在地名专名和地 名通名的体例和使用上,黑龙江南北两岸、乌苏里江 东西两岸本是浑然一体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传统地名是生 活在这一地区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产活动和对当地 大自然认识所赋予命名的结果只是由于19世纪 中叶沙俄的入侵才使这一地区地名发生了极大的变 化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黑龙江流域没有一个以 俄语命名的名称然而由于1858年、1860年沙皇 俄国通过《暖球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 条约强行割去了这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山河,俄 国殖民者在此到处设置军事哨所,并以俄语名称篡• 8 •改传统的中国地名沙皇俄国为了吹捧殖民扩张活 动所取得的功绩,往往采取以沙俄殖民活动探险家、 先驱者、军官以及其主子沙皇姓氏来篡改中国已有 的传统地理名称;或者以俄语中为殖民扩张活动歌 功颂德的名称命名之如将海兰泡更名为布拉戈维 申斯克;把伯力更名为哈巴罗夫斯克;把海参歲更名 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为纪念彼得大帝,将塔阳鄂萨哈 湾更名为彼得大帝湾;为纪念俄国海军上将K. N. 波西耶特(1819 ~ 1889),将摩阔歲更名为波西耶特 湾,湾边一居民点也命名为波西耶特;为纪念基辅大 公弗拉基米尔一世(? -1015),将葫芦歲改名为弗 拉基米尔湾;为纪念沙皇尼古拉一世将庙街更名为 尼古拉耶夫斯克。

本文将俄罗斯远东地区7个地名的俄语名称来 源、含义和传统的中国名称来源、含义一一向读者介 绍布拉戈维申斯克俄罗斯联邦远东地区城市、阿穆尔州首府与 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隔江相望从黑河市乘船只要 5分钟就可抵达;冬季江面结冰后,汽车可以直接开 过去中国传统名称为“海兰泡”,它是哈喇泊之传 讹哈喇系满语、蒙语“黑”之意,泊和泡都为汉语 通名因此海兰泡意为“黑河”或“黑泡子”之意 1858年5月8日,堪察加大主教英诺森来此主持了 该地第一座圣母报喜教堂的奠基仪式同年5月 28日,沙皇俄国用武力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不 平等的《中俄煖瑋条约〉,割占了我国东北大片领 土沙俄政府官员为“庆祝”《中俄發理条约》的签 订,同年8月,将瑾瑋对岸的海兰泡改名为“布拉戈 维申斯克”,俄语寓意为“报喜城”,表示俄国殖民者 入侵这一大片领土,完成了沙皇俄国侵吞我国黑龙 江流域的侵略计划和目标,以此向圣彼得堡沙皇尼 古拉一世报告黑龙江流域北岸并入俄国的喜讯海 兰泡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之时,标志了我国正式 丧失黑龙江以北六十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布拉戈维申斯克向来是俄 远东地区对华贸易的前沿口岸整座城市在绿树、 草坪、鲜花、江水的环绕之中。

1987年,黑河用一船 西瓜从该市换回大批化肥,结束了两岸20年的隔 绝,打开了两国边贸的序幕如今,双方的边贸、旅 游已经搞得红红火火,每天有三四千人过江由于 俄语名称太长,念起来拗口,为了方便称呼,中国人 干脆简称它为“布市”远东地区的铁路枢纽、河港和航空要站,人口 61万 哈巴罗夫斯克与我国哈尔滨、沈阳每周都有班机往 返中国于1992年9月9日在此设领事馆1993 年6月15日与哈尔滨结为友好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太平洋岸最大的 海港原属中国,元朝称永明城中国传统名称哈巴罗夫斯克“海参歳“歲是我国东北地区通行的地方性地理 通名,来源于满语,意为“港湾”汉语标准读音为俄罗斯联邦远东区城市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Wai”,上声,不读为“Wei”的平声海参歲意为汇合处东岸,与我国黑龙江省抚运县近在咫尺I860年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沙俄割占中国传统名称为“伯力”原是女真部族博和“海参的港湾",因港内盛产海参而得名当地口语 又简称它为“歲子”继《中俄環环条约》签订后的 第二年(1859年),沙皇派侍从将军伊格纳季耶夫前哩的住地唐初为黑水都督府驻地,“绝沃沮千里,来北京,胁迫清朝政府批准《發瑋条约》,并签订割至颇黎”。

开元十年(722年)曾在此设勃利州剌史 辽代时,伯力属五国部节度使,辖黑龙江下游各部, 博和哩为五国头部十五世纪时明朝在此设巴忽鲁卫,隶属于奴儿 干都司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设博和哩嚼 珊颇黎、勃利、博和哩、剖阿里都是今伯力的谐音, 来源于部落名博和哩据《满洲源流考》卷11《疆 域》载:“博和哩,满洲语,豌豆也”1858年,沙皇亚 历山大二世派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侵占中 国黑龙江沿岸并在此设军事哨所穆拉维约夫为吹 捧俄国十七世纪的侵华急先锋叶・帕・哈巴罗夫在 远东地区的“考察”功绩,将名称伯力改称为“哈巴 罗夫卡"随着居民点的扩大1883年10月又改 为“哈巴罗夫斯克“据沙皇侵华史料记载,叶・帕・哈巴罗夫是继波雅科夫第二个入侵中国黑龙江流 域的俄国人此人原是勒拿河畔一个贩卖盐、粮兼 经营土地的暴发户,后来因故破产走投无路,投靠雅 库茨克督军手下,充当沙皇政府入侵中国黑龙江流 域的前先锋哈巴罗夫这伙无恶不作的俄国强盗在 黑龙江流域沿江抢掠,杀戮我国各族居民,焚烧城市 和聚落,奸淫妇女,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惯怒反 抗,在一次战役中击伤了哈巴罗夫沙皇俄国认为 他侵占黑龙江流域有功,封他为军役贵族。

如今在 哈巴罗夫斯克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亞立着一座哈巴 罗夫的全身塑像立碑纪念这样一个江湖大盗,却 让乌苏里江以东土地的新条约在伊格纳季耶夫与 中国清朝政府谈判的同时,另一方面俄国沙皇下令 占领乌苏里江右岸和沿海港口按照沙皇的命令, 穆拉维约夫派遣滨海省司令卡扎凯维奇率兵占领了 从乌苏里江口直到图们江口的中国滨海地区,强行 拆毁清政府设置的卡伦(哨所),并于I860年在海 参歲建立了侵略据点1862年沙皇政府改称为“符 拉迪沃斯托克”,其名称在俄语中意为“控制东方" 或“镇东"它赤裸裸地暴霭了沙皇俄国对东方的 侵略野心当年海参歲居住着很多华人据1920 年统计,全市劳动人口中40%仍为华人,后来几乎 全部被驱逐出境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大城 市和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它以其环境优美、气候 适宜、港口设施完备、战略地位重要、文化科技发达、 城市建筑绚丽多彩而著称于世,素有“远东明珠”之 美誉它是一座集军港、商港、渔港于一身的混合型 港口是远东远洋捕鱼基地,也是太平洋舰队司令 部所在地二战后长期以来属于军事禁区直到 1992年1月俄政府才宣布对外开放1992年9月 10日与大连市结为友好城市。

尼古拉耶夫斯克全称为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俄罗斯联 邦远东区港市在黑龙江下游左岸中国传统名称正好是树立了暴露沙俄扩张行径的一座耻辱柱哈叫“庙街”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所绘地图在黑龙江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 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口南岸标注为“庙屯”,并在旁注以满语对音庙屯即庙街c以后清朝地图和文献中又称“庙喝珊I庙尔瞩珊"“庙尔”“庙尔街”瞩珊在满语中为“乡 村”的意思,是清政府在这一带设置的基层行政组 织1850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派遣侵华急先锋涅韦 尔斯科伊入侵黑龙江下游,同年7月11日在黑龙江 口附近的亦失开湾建立了第一个俄国侵略据点—— 彼得冬营他继续沿江而上,8月13日•公然在中 国领土庙街升起俄国军旗,建立了以沙皇尼古拉一 世的名字命名的又一侵略据点——尼古拉耶夫斯克 哨所1858年《中俄環瑋条约》签订后正式为沙俄 割占,从此,俄国领土扩张主义野心家尼古拉一世名 字就刻在黑龙江口1926年改称阿穆尔河畔尼古 拉耶夫斯克曾为沙俄和苏联前期重要的太平洋海 军基地由于冬季冰冻期长且位置偏北,其位置被 海参歳取代现人口 3万多为河海转运站和渔业 基地。

萨哈林岛俄罗斯联邦太平洋沿岸最大岛屿西隔做靶海 峡同大陆相望,南隔拉彼鲁兹海峡同日本北海道对 峙萨哈林岛名称来源于满语满语称黑龙江为 “萨哈林乌拉”,因该岛位于黑龙江即“萨哈林乌拉” 河口而得名中国传统名称为“库页岛”以居住 该岛屿的民族是库贞人(即阿伊努人)而得名早 在西汉《山海经》的《海外东经》篇里就对库页岛有 记载从唐朝起,中国就开始管辖库页岛在唐代, 献上又称其为“黑龙屿% 1853年4月23日(咸丰 三年三月十六日),沙俄用武力非法占领库页岛c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库页岛 被沙俄割占1904至1905年日俄战争后,根据《朴 次茅斯和约》库页岛的南半部归日本管辖1920年 至1925年日本也曾占领岛北部,日语称此岛为“桦 太”,以岛上长有粗大桦树而得名1945年根据《波 茨坦协定》苏联将库页岛收回1947年1月将该岛 和千岛群岛合在一起,行政上设萨哈林州乌苏里斯克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城市中国传统名称为“双城子”清光绪年间曹廷杰著《伯利探路记》称:“双城子……以东西两城得名(相距四里许)俄国 占东城,其城以土为之,髙可丈余,城南北长,东西 短……按双城子古为肃慎国地,亦女真部地。

唐 为北沃,明为建州卫与野人卫交界之处,国初属瓦尔 喀部《大清一统舆地图》东城曰富尔丹,西城曰朱 尔根,未知创自何时”俄国殖民者于I860年占领 该城,1926年命名为“尼科尔斯克一乌苏里斯克” 1935年至1957年改称“伏罗希罗夫”1957年俄 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将此改为“乌苏里斯克”因 位于乌苏里地区而得名乌苏里来源于满语,是 “天王”的意思乌苏里斯克是中国黑龙江省边境 城市绥芬河市至海参歲的必经之地人口 16万 目前,乌苏里斯克已与东宁县开发以边贸为主的一库页岛是黑水秣碣的窟说部,到元朝称其为“骨日游据《明会典》记载,1412年(明永乐十年)明朝 政府在库页岛北部设置了囊哈儿卫正统以后又在 中部波罗河流域设置了波罗河卫17世纪初清朝 政府继续在库页岛行使主权在《尼布楚条约》签 订之后,清朝将黑龙江下流两岸包括库页岛在内规 定由宁古塔将军(1757年改称吉林将军)管辖每 年夏季派岀官吏由松花江进入黑龙江于6月中旬到 达特林,在那里征收赋税并渡海前往库页岛,巡视全 岛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向清朝政府缴纳貂皮等土产 品作为赋税有人曾在库页岛发现了隋、唐、宋各朝 的珠子和耳环,足以证明库页岛与中原王朝关系密 切。

明朝文献写作“苦兀”或“苦夷”,清朝文献写作 “库叶”或“库野”,均为库页岛的不同意译历史文斯塔诺夫山脉东西伯利亚南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