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第三单元人教版必修1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0.50KB
约4页
文档ID:10041305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第三单元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4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 7 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含义亦称“立宪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和二元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第二帝国)历史条件1、13 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当时它还是封建性的议会由国王和上、下院组成2、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688 年,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者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形成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过程1、确立:1689 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 (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2、补充:17 世纪末的《三年法案》与 18 世纪初《王位继承法》等从法律上确认“议会至上”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发展:①内阁制形成:内阁由国王的咨询机构转变为最高行政机构,1721年,乔治一世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内阁制开始形成,第一任首相是华尔波尔②两党制形成:先是托利党(保守党)与辉格党(自由党) ,后是保守党与工党③议会普选权扩大:1832 年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工商业资产阶级增强在议会的地位,保证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后来议会改革使成年男子和妇女获得选举权④19 世纪末,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内阁成为权力中心,成为议会的‘第三院’特点君主立宪制的两个基本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1、国王 “统而不治”2、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议会权力至上)3、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用心 爱心 专心内阁产生与权力: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内阁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主要职权是对提交议会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行使最高行政权,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和控制下院等议会可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迫使内阁辞职首相的产生与权力: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其是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拥有各部大臣提名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事实上掌握了国家大权国王的地位与权力: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批准和公布法律等象征性权力实际君主 “统而不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上院的产生与权力:不经选举,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等组成,无任期,有提出法案的创制权、对立法的拖延与修改权、有最高司法权。

1999 年上院改革,取消了世袭贵族的当然议员资格,一部分议员由选举产生下院的产生与权力:由普选产生,任期 5 年,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等一切大权,是政治权力的核心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第 8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 年宪法)背景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邦联制的松散和中央政府的软弱导致国家形势严峻:政治不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阻2、美国没有封建传统,又深受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意识强目的直接: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保护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根本: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理论来源 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由序言和正文组成,序言部分阐明了制定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分对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加以说明和规定;对其他立法事项进行了规定;特别提到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问题;规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问题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主自治相结合。

主要国家权力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和外贸等由中央掌握,地方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等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内容国会 产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1913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直选),每州两名(现共 100 名),任期 6 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众议员由选用心 爱心 专心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现共 435 名),任期 2 年两院地位平等权力①立法权 ②征税权 ③宣战权 ④政府拨款权 ⑤调整贸易权 ⑥征兵权⑦对总统等官员的弹劾权 ⑧可用 2/3 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的法案的否决 ⑨可规定政府及法院的组织与权限 ⑩两院可各自否决对方的法案 ⑾众议院倡议预算法案、弹劾政府官员、以及在选举人团僵持不下时选举总统 ⑿参议院对总统任命的官员、大法官及签订的条约的审批权产生 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 4 年(1951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不能超过两届)总统 权力①国家行政权归于总统还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的总司令. 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总统对宪法和人民负责②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及大法官③签署法案成为法律,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实行否决权(间接立法权)④有权与外国签订条约产生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命(共 9 人)。

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年满 70 岁、任职满 10 年或年满 65 岁、任职满 15 年者,可自动提出退休联邦法院 权力 ①最高司法权 ②最高审判权 ③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可宣布总统与国会的法律、条约或政策“违宪”而无效原则体现了①分权制衡原则(最主要)(三权分立的原则,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代议共和制原则 ③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原则 ④“联邦与州分权”的原则(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制原则)⑤法治原则 ⑥文官控制军队原则特点 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以总统共和制为政体,实行分权制衡作用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确立了联邦制,有利于巩固统一,又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3、实行分权制衡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对以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总之,它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为美国的强大提供了制度保证 局限1、没有及时写入人民的民主权利 (经过几年斗争后以修正案补充进了宪法)2、允许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不能和白人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

(后发修正案加以修正)美国联邦政府建立1789 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同时选出了第一届国会,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形成过程19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 世纪 50 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驴象之争”民主党与共 评价 利使其政策更能适应社会和民众的需要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用心 爱心 专心使其政治更加清明、高效,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党轮流执政 弊 容易导致两党之间的对立和社会裂痕第 9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背景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第二帝国被第三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共和派与帝制派之间经过近百年的曲折斗争,1875 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最终确立共和政体产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 7 年,可连选连任总统 权力①行政权归总统和内阁(总统命令需部长副署) ,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 ②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的任命权 ③缔结和批准条约权 ④特赦权 ⑤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的权力总统和部长对议会负责产生 实行两院制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 9 年。

众议员由普选直接产生,任期 4 年内容议会 权力 ①立法权,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②议会拥有组阁权,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选举总统权特点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大,二者相互制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共和制作用①在法律上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②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 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同年春天,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不完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二元君主立宪制实行联邦制帝国政府控制各邦军事、外交、海关立法、民法、刑法等大权地方留有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普鲁士占统治地位皇帝的产生与权力皇帝世袭: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军队统率权、立法权拥有绝对实权宰相的产生与权力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大臣只是其助手内容议会的产生与权力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联邦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权力大,代表不经选举,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帝国议会有立法权,帝国议会的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行政监督作用。

但有批准预算权作用①确立了二元君主立宪制,是历史的进步②促进了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意志帝国宪法》——二元君主立宪制 特点与局限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议会权力小,容克地主的利益没有根本触动,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最大的特点)和军国主义的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