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单元解读 1单元设计概述 2分课时解读及教学建议 3教参的学习方法 目录 CONTENTS 单元设计概述 1 研究对象 概述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受到的力、能量及其存在形式 研究目标 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 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的运 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 研究方法 延续三年级物体的运动单元研究方法,以小车为研究载体,经历明确 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探究学习过程,认识物体的运动 状态与力的关系 单元设计概述 01 可利用的经验 概述 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是因为有力的作用, 物体慢慢由运动到静止是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受到摩擦力, 静止的物体不受到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是具有能量的 迷思经验 对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现象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树上的 苹果往下落?汽车为什么会运动?地上滚动的球会为什么停下来?球被推 后滚动是因为一直有力的作用吗? 单元设计概述 01 单元设计概述 01 第一课 让小车运动起来 第二课 用气球驱动小车 第三课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第四课 弹簧测力计 第五课 运动与摩擦力 第七课 设计制作小车(一) 第八课 设计制作小车(二) 第六课 运动的小车(能量) 运动和力 单元设计概述 01 5.力 作 用 于 物 体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形 状 和 运 动 状 态。
单元设计概述 01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单元设计概述 01 17. 技 术 的 核 心 是 发 明 ,是 人 们 对 自 然 的 利 用 和 改 造 单元设计概述 01 18.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学和产品的活动 通过学习,学生需要理解 u力是施加于物体上的推力或拉力 u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u 有些物体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弹 力 u 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可以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经常与 运动方向相反 u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的 u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比较和测量的 u 生活中的能量有很多形式,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u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 进完善等 力是什么?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测量?运动的快慢如何测量? 能量是什么?如何制作、改进动力小车? 如果理解,学生将做到 u 知道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推或拉的作用 u 知道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或停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得 越快。
u 能够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比较小车运动得快慢 u 知道橡皮筋、弹簧等拉伸得越长,弹力越大 u 知道反冲力是气体等物质喷出时会产生的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u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简单的使用方法,知道力的单位是牛 顿 u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滑动、滚动等)和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 u 能够根据具体的任务,绘制不同侧面的设计图、分工协作,并根据量规 进行评估和反思 u 能够在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中,运用力与运动的相关科学概念解决问 题 会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在用弹 力、反冲力作动力的同时,认识力的的大小和方向;会 通过改变运动方式去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能绘制简单的 三视图,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和反思 运动 小 三年级的 学习 静止 运动快慢 力 大小 方向 抽象 运动 小车 三年级的 学习 静止 运动快慢 力 大小 方向 抽象 具体 运动 小车 三年级的 学习 静止 运动快慢 力 大小 方向 抽象 具体 建模:帮助儿童认识复杂建模:帮助儿童认识复杂 的、抽象的事物,建立起实的、抽象的事物,建立起实 际情境与模型之间的联系际情境与模型之间的联系 科学思维方式 运动 小车 三年级的 学习 静止 运动快慢 事物之间是 有联系的 力 大小 方向 抽象 具体 建模:帮助儿童认识复杂建模:帮助儿童认识复杂 的、抽象的事物,建立起实的、抽象的事物,建立起实 际情境与模型之间的联系。
际情境与模型之间的联系 经验”是有机体与环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 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境的 反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 殊结合 认识,被看作学习者适应环 境的一种实践行为 科学思维方式 已有 认识 小车 运动 条件下 的情境 实现经验重构 (具有一定逻辑) 新的 认识 体验 思考 实践 认识,被看作学习者适应环境的 一种实践行为 分课时解读及教学建议 2 探究脉络:引导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不同 类型的车辆,发现它们的动力来源;从 安装(重力作为拉力)小车开始,到体 验运动与静止的互变,再到应用拓展到 踢球(与儿童生活贴近) 在车头中 间拴绳 绳长与桌子 高差不多 1.注意起点和终点 2.一个一个增加,发现什么 3.多个多个增加,发现什么 4.用运动时间判断运动快慢 延时符 延时符 将小车的运动 迁移到足球上 1.体验如何改变小车 的运动状态 2.观察拉力大小对小 车运动速度的影响 延时符 探究脉络:组装并利用气球作动力来驱动小车,会通过改变小车的装置来改变它的运动 快慢,这是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体验工程技术与科学的融合通过研究反冲力与小车运 动的关系,进一步建构“运动和力”的关系 对比气球喷气方 向和运动方向 学生经历问题明确、方案设计、尝试实践、评价 改进等环节,在观察小车运动方向和喷气产生动 力的方向中,思考充气量、喷嘴粗细等因素对小 车行驶距离的影响。
拓展迁移部分引发学生思考 ,其它交通工具的是如何运用反冲力为动力的 提示两种 改进方法 组装小车 的材料 提示两种 改进方法 从能量角度 给出解释 研究脉络:不同的车辆可能有不同的动力 驱动方式,通过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 动特点,发现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 圈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机动 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 擦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延时符 转动车轮 缠绕皮筋 车轮轴上安装 了一个车轴套 呈现出关于车辆组装的关 键点,以及探究活动的注 意事项实验中关注车轮 的动力与其运动距离的关 系,即橡皮经产生的弹力 与其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 况拓展迁移到橡皮筋因 弹性形变产生的力,这就 是弹力 比较缠绕 1圈和多圈 标清楚 起点终点 通过改变橡皮 筋长度来改变 力的大小 延时符 转动车轮 缠绕皮筋 车轮轴上安装 了一个车轴套 呈现出关于车辆组装的关 键点,以及探究活动的注 意事项实验中关注车轮 的动力与其运动距离的关 系,即橡皮经产生的弹力 与其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 况拓展迁移到橡皮筋因 弹性形变产生的力,这就 是弹力 比较缠绕 1圈和多圈 标清楚 起点终点 通过改变橡皮 筋长度来改变 力的大小 延时符 研究脉络: 围绕“力的测量”展开研究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重要工 具。
先是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刻 度标示以及如何读数;再是用弹簧测力 计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符合学生 对力的认识规律 延时符 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 ,先引导学生尝试用手 感受力的大小,在测量 前估测物体的轻重,逐 渐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建 立起“牛”大小的概 念在体验后,进一步 探索弹簧测力计的制作 原理,认识到“弹力是 因为弹簧被拉伸而产生 的” 启发认识到弹簧测力 计是利用弹簧的特性 来测量力的大小 延时符 探究脉络:从古人搬物的真实事件引入,围 绕“物体在多大力的作用下能从静止开始运 动”开展研究,体验从直接滑动到用滚木, 再改进给物体装上轮子,从而发现“轮子” 是进一步的优化“滚木”,这是人类对技术 的大大改进学生已经对摩擦这个词比较熟 悉,但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 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 还比较模糊,这就是本节课教学的起点 延时符 创设情境,模 拟真实的搬运 过程 将纸盒放在木板上,通过逐 步增加垫圈来测量摩擦力的 大小,思考当垫圈很少时木 块不滑动的原因用于承载 小盒的滚木逐渐演变成“轮 子”时,学生逐渐体会技术 (工具)的改进对能进一步 满足人们的需求。
将视野拓 宽到各种交通工具上,进一 步理解,这是不断改进技术 并运用于产品的结果 1.利用花纹增大摩 擦力2.利用滚动减 小摩擦力 从动摩擦力的角 度给摩擦力下了 简单的定义 延时符 将纸盒放在木板上,通过逐 步增加垫圈来测量摩擦力的 大小,思考当垫圈很少时木 块不滑动的原因用于承载 小盒的滚木逐渐演变成“轮 子”时,学生逐渐体会技术 (工具)的改进对能进一步 满足人们的需求将视野拓 宽到各种交通工具上,进一 步理解,这是不断改进技术 并运用于产品的结果 延时符 探究脉络:从能量的角度去研究运动的物体 ,同时也是以运动的小车为载体来认识能 量先是通过敲击音叉实验,观察不同敲击 速度下的音叉震动情况;再是研究放在不同 高度的小车下滑后,撞击木块的距离学生 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 用“能量”这个词,但是在他们的认知中还 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延时符 声音大小的变化、振动 大小的变化,跟音叉具 有的能量大小有关 敲击实验需要学生用感官去判 断、解释,用不同速度敲击音 叉后的现象,这是运动物体所 具有的能量通过转化成声音的 大小来体现撞击实验需要学 生测量撞击前后木块移动的距 离,通过比较距离的远近来推 断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两 个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 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速度的 关系 释放小车的位置、 木块放置的位置要 在同一斜面上的同 一位置 延时符 声音大小的变化、振动 大小的变化,跟音叉具 有的能量大小有关 敲击实验需要学生用感官去判 断、解释,用不同速度敲击音 叉后的现象,这是运动物体所 具有的能量通过转化成声音的 大小来体现撞击实验需要学 生测量撞击前后木块移动的距 离,通过比较距离的远近来推 断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两 个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 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速度的 关系 释放小车的位置、 木块放置的位置要 在同一斜面上的同 一位置 延时符 研究脉络:这两节课将围绕设计制作小车 展开,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归纳和 总结,又是发展他们对工程设计的认识、 理解和应用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热衷制作一些新奇的物品,但是往往能 “想到” 未必能“办到”,因此,要引 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去设 计能“做到”的产品,还要让他们能持续 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开展有始有终的实践活 动 设计是工程制作的前提和关键,学生要综 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分工合作中 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任何产品都需要不 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人们对产品更高、 更好的需求。
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实践的方向 ,给出制作的材料,以及其他 辅助用具,对制作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为设计思路提供了有 利的脚手架,同时为小组间评 估奠定了公平的指标基础 引导学生学习流程图,并按照 这样的程序设计小赛车,第一 次课先完成第一、第二步 完善设计图:1.观察小车结构 ,鼓励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的 结构图2.最好能将制作的尺 寸标识清楚,有利于更加科学 的制作小车 延时符 延时符 车轴怎样装在车架上 ?气球作动力怎样安 装在小车上? 1.合理分工:在同一时间 完成任务的不同部分 2.汇报内容:设计思路、 展示设计图、组装流程、 测试结果 3.班级记录表:遇到的问 题、可能的原因、解决方 案 4.反思:是否达到自己的 设计期望 5.量表:制作前,学生在 明确创造产品的方向,鼓 励和引导他们向“3分”的 评估标准努力制作后, 根据评估情况,反思设计 和制作过程并不断改进产 品,满足需求 正确认识“失败”在工 程制作中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