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俄关系

lil****ar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KB
约4页
文档ID:289424494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俄关系_第1页
1/4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俄关系的演变2011214040 戴晨 教育技术学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关系经过了好几个阶段,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也曾经出现过相互敌对的现象可以说,中俄关系的演变是曲折的、跌宕起伏的新中国成立伊始,苏联率先对新中国予以承认,和新中国建立起外交关系,接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与中国建交这一时期,中国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热潮,政治制度上,中国参照苏联模式进行建设;外交上,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时期就好像是中俄关系的蜜月期,在中苏结盟的基础上,苏联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上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中苏关系以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形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中苏友好同盟在一段时期内维护了两极格局的稳定然而,国际风云变换,当面对着在现实的国家利益时,过于理想化的同盟关系破裂了自六十年代起,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撤走了派驻中国的所有专家,并在中苏边境地区鼓动和威胁大量边民外逃。

中苏边境摩擦不断,且越演越烈,最终导致了1969年的珍宝岛流血冲突此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甚至威胁要对付中国实施核打击中国一方面在反苏防修的方针下进行文化大革命,一方面加大力量备战备荒,将北部邻国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中苏两国剑拔弩张,同盟关系演变为武装敌对然而,俗话说物极必反,1969年之后,中苏两国的领导人认识到对抗是没有尽头的,于是开始了寻找新的出路,中苏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中国调整了外交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实行建立和维护反苏统一战线的政策,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使得苏联对中国的国际角色有了新的认识这时,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即将到期,在1979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中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将不再延长同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向苏联建议举行双边谈判,消除关系正常化的障碍1979年,中苏两国政府达成一致,决定在莫斯科举行双边谈判1982年,外交部苏欧司司长于洪亮受命前往莫斯科,向苏联方面转达了中国将认真谋求中苏关系正常化的立场和条件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赴苏联参加了葬礼,并作出了友好表示。

此后,中苏两国开始了高层官员的频繁对话和互访,双方就消除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障碍问题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政治协商从1982年到1989年,中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逐步恢复,并不断加快了往来的步伐1989年2月,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访问北京,双方在会谈结束后发表了《中国苏联两国外长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声明》,并宣布了戈尔巴乔夫访华的时间表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对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其未来将遵循的准则做了概括性的说明1989年至今,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发展的时期字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苏各方面的接触和各领域的合作以及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访频繁起来中苏联合公报发表结束了两国长达20年的对抗,为中苏关系的平稳发展过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与苏联相比,民主化的俄罗斯对其国家利益的认定和实现手段已有很大的不同,中俄外交合作原则体现为政治现实主义两国戏曲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从友好合作的大局出发,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突破不同国情与文化国家之间的障碍,成功的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21 世纪以后, 中俄关系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巩固。

1999年年底,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辞职, 由普京接替他的职务2002年秋天, 中国也实现了最高权力的新老交替中俄关系没有因为国家政权的更替而出现停滞, 相反却在已有的基础上, 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了2001年7月, 普京第一次以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身份访华;2003年5月,胡锦涛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访俄在访问期间, 双方回顾了中俄关系发展的进程, 高度评价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两国的合作以及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充分肯定了两国过去签署的文件和各领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双方愿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共同努力开创中俄关系发展的新局面”2006 年是中俄建立外交关系15 周年, 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 周年在过去的15 年里, 国际风云变幻, 俄罗斯国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中俄关系排除了种种干扰, 克服了各种困难, 按既定方向稳步地向前发展1992 年, 中俄宣布双方“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 年两国关系上升到“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96 年双方又宣布建立“平等与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5 年之内, 中俄关系连续迈上了3 个台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 两国为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为加强两国的全面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为推动世界多极化、民主化和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制序而密切合作。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上世纪90 年代后半期, 中俄两国遵循战略协作伙伴的原则和精神, 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国高层交往实现制度化、机制化, 政治互信增强;解决了绝大部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在边境地区建立信任措施和实行裁军;联合打击“三股势力”, 维护地区稳定;拓展包括经贸在内的各领域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和配合, 等等实践证明, 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我们可以看出,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六十几年来,中俄关系由情绪化走向了务实和理性化,两国政府为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而做出了不懈努力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俄之间扩大了经济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他们对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奉行的政策也具有很大相似性尽管中俄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却仍不协调,时有冲突,不过,中俄两国友好合作的趋势不会改变,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和政治基础,21世纪的中俄关系将继续健康发展,将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