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成果玉门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玉门市人民政府2016年 09月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I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I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1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三章 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 ...............................................4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 ..............................................................5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 ..............................................................5第六章 旅游发展与布局 ..............................................................7第七章 城乡交通网络 ..................................................................8第八章 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9第九章 全域空间管制 ................................................................11第十章 新市区用地布局 ............................................................19第十一章 新市区支撑体系布局 .............................................25第十二章 老市区用地布局 ....................................................31第十三章 老市区支撑体系布局 .............................................37第十四章 玉门东工业园用地布局 .........................................44第十五章 玉门东工业园支撑体系布局 ..................................47第十六章 集中建设区“四线”划定 .....................................53第十七章 实施保障 ................................................................54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1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 1 条 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并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及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要求,结合玉门实际,制定本规划,指导玉门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以解决多个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更好实现玉门市"石油名城、转型先锋"的总体目标。
第 2 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 2015 年至 2030 年,其中 2020 年为近期,2030 年为远期规划期内,统筹衔接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并对全域空间进行统一布局和管控第 3 条 空间层次1.市域:以全域空间利用的多规融合与管控、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布局为重点2.集中建设区:新市区(含玉门镇) 第 4 条 地位和作用市域层面唯一全局性的空间规划,对下位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全局性的空间指导,而本规划也通过部门专项规划落实、细化规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2划的各项内容第 5 条 强制性内容本次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以“加粗下划线”的形式表达,所有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违反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按照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第 6 条 总体目标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导向,规划提出玉门市“石油名城,转型先锋”的总体目标定位在总体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将玉门的发展目标细化为“石油名城、能源新都、低碳新区、生态家园”等四个方面:石油名城:突出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的文化传承,将玉门建设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的纪念地。
能源新都:依托玉门自身的能源区位和资源条件,将玉门建设成为全国石油与新能源产业高地低碳新区:科学发展以煤化工为主的循环产业,将玉门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低碳循环产业基地生态家园:生态保护优先,建设活力城镇,将玉门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戈壁绿洲城市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3第 7 条 发展战略1.生态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先保护,后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功能不退化;以水定产、以水定人,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发展前提,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超载;划定环境功能分区,确保总体环境质量2.工业主导,推动产业多元化、集群化发展加强与中亚地区的油气合作以及与新疆、蒙中、陕北等地的煤炭开发合作,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促进石化增产扩容,推动循环产业发展;立足清洁能源条件,联动酒泉、嘉峪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围绕石化、新能源等强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关联产业培育,打造以石油及精细化工为主的石化产业集群、围绕新型煤化工的循环产业集群和新能源产业集群3.以产促城、提升服务,激发城镇发展活力选择新、老市区等发展条件好的城镇集中建设产业园区,以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促进人口向主要城镇集中。
4.树立品牌,突出特色,推进文化旅游发展识别玉门旅游资源特色,着力塑造“铁人故里,五彩玉门”的总体旅游形象;突出玉门红色旅游和多样化地理景观特色,以戈壁荒漠户外探险板块、丝路百里景观大道、祁连运动体验板块三大板块组织市域旅游发展;以新市区为核心,以兰新线、国道 312 和县乡公路为发展轴,以线带点,以点促面,推动旅游向周边地区扩展,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4开发形成工业文化游、休闲旅游、冰川旅游和大漠旅游等主导的精品旅游线路第三章 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第 8 条 生态资源保护将玉门重要生态资源划定为自然生态保留区和生态功能保育区自然生态保留区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应根据相关法律对各类保护区实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禁止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开发建设话动,保持生态环境的自然本底生态功能保育区可发展不影响生态功能的旅游等产业,应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推进生态保育,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禁止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第 9 条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落实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要求,依据玉门市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与生态资源保护要求,构建“两带、三核、四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
第 10 条 环境保护将玉门市全域按“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划分为“自然生态保留区、生态功能保育区、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区、工业聚集区、农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六类环境功能类型区进行环境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5功能控制,根据各环境功能区特点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管制政策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6第 11 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及保护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它相关遗址进行保护,在文物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需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得对其构成破坏或威胁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第 12 条 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市域形成“一轴双心,三园四洲”产业布局结构:“一轴”是指依托陇海线、连霍高速,打造市域产业集聚和对外交流协作的主导发展轴;“双心”是指新市区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市区综合服务副中心;“三园”是指玉门工业园、玉门东工业园和老君庙工业园;“四洲”是指四大绿洲农业发展区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一、 城镇化目标第 13 条 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预测全市 2020 年总人口规模达到 19.2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3%, 2030 年总人口规模达到 26.5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73%。
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7二、 城镇空间结构第 14 条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市域城镇形成“一轴、双心、四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是沿兰新线、连霍高速和 312 国道综合走廊的综合发展轴;“双心”是新市区和老市区,新市区为市域主中心,是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老市区打造市域以石化产业为特色的副中心,并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四区”是依托市域四大绿洲的城镇相对集中分布地区三、 美丽乡村建设第 15 条 村庄体系规划以行政村为单元,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层级,制定差异化的公共设施布局策略,引导人口层级有序布局规划中心村配置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服务设施;基层村是指除了中心村以外的其它行政村,原则上只配置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第 16 条 美丽乡村建设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乡村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城乡统一供水;完善县乡公路系统,提高建设标准;推进乡村电力、通信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实现村村通、通广播电视,发展农村互联网用户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82.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地区的文教体卫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利用网络等新技术推动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3.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以确保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加强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营第六章 旅游发展与布局第 17 条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构建“一心、一带、两轴、五区”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心”:以新市区(玉门镇)为全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发展新市区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产业 “一带”:丝绸之路旅游带,结合丝绸之路旅游带建设河西百里景观大道,串联铁人纪念馆、火烧沟文化遗址、赤金峡风景区、风电观光景区等重要旅游景点,使玉门融入大河西旅游区 “两轴”包括新市区至花海旅游发展轴和新市区至昌马旅游发展轴 “五区”包括东南部工业旅游景区、中部红色旅游和休闲观光旅游景区、西部玉门风电旅游景区、东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以及东北部干海子自然风光旅游景区玉门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公示稿9第七章 城乡交通网络第 18 条 铁路系统提高现状铁路支线货运能力,满足老君庙工业园及玉门东工业园物流运输需求;规划铁路火车站四座其中,客运站一座,位于玉门新市区南部;铁路货运站三处,分别位于玉门新市区西部、老市区(老君庙工业园) 、玉门东工业园,承担相应区域货物运输功能第 19 条 公路系统提升国道 G312 为二级公路标准,与连霍高速共同构筑市域东西向公路交通主动脉;提升市域内省道 S302、S215、S238、S301 线至技术等级二级,加强玉门新市区与市域各乡镇之间的联系;注重乡村公路建设,提升市域内现状各县乡公路等级至三级公路标准,逐步推进玉门市域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规划 7 处长途客运站:其中,玉门市新市区客运中心站为一级站;老市区(老君庙工业园)客运站、玉门东工业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