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ⅩⅩⅩⅩ农村商业银行等级管理办法农村商业银行等级管理办法为健全和完善全行业经营管理评价体系,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推进经营机制转换,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和综合发展实力,实现稳步健康发展,依据银监会下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银监发〔2012〕34 号),结合全行业改革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一、等级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农村商业银行等级管理,旨在采取定性、定量的考核方法,对全行业的业务发展情况、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服务质量、风险抵御能力以及综合发展实力等进行全面考核与评定,确定相应等级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各单位不断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范处置能力和综合发展实力,实现长期稳步健康发展等级管理的考核评定对象为各农村商业银行等级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突出重点,全面考核根据阶段性经营发展重点和长效发展的目标要求,设置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二)明确标准,综合评价以全行业经营管理实际和银行业监管标准为基本依据,按照正态分布的基本要求,设置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参数值,科学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12 -坚持正确核算、真实反映的基本要求,以年度会计、监管统计报表为基础,结合有关检查及工作中反映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严格考核评价,客观公正反映经营管理水平和等级状况。
四)分类指导,奖优罚劣根据不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等级状况,对全行业实行分类指导,评定结果与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及员工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奖优罚劣二、等级管理的指标设置等级管理考核由资本充足、经营发展、信贷风险控制、成本效益、综合管理等五大类指标构成,根据全行业经营发展实际,对照银行业监管要求适时调整一)资本充足类指标(100 分)资本充足率类指标设置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 2项指标具体考核内容如下:1.资资本充足率(本充足率(标标准分准分 60 分)分)资本充足率达到或者高于 12.5%得标准分,每低 1 个百分点扣减 10 分,低于 10.5%部分每 1 个百分点扣 15 分,扣减分值最多不超过标准分(下同)考核口径为: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应用资本底线后的风险加权资产)×100%数据来源于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G41 资本充足率汇总表》2.核心核心资资本充足率(本充足率(标标准分准分 40 分)分)- 13 -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或高于 8.5%得标准分,每低 1 个百分点扣减 8 分考核口径为: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应用资本底线后的风险加权资产×100%数据来源于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G41 资本充足率汇总表》(二)经营发展类指标(200 分)经营发展类指标设置人均存款额、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每股净资产等 3 项指标。
具体考核内容如下:1.人均存款人均存款额额( (标标准分准分 60 分)分)以人均存款额 3400 万元为标准,分档按比例折算得分①人均存款额在 3400 万元以上的计算公式为:人均存款额考核得分=(人均存款额-3400 万元)÷1000 万元×5 分+60 分②人均存款额在 3400 万元(含)以下,存款市场占有率高于30%(含)的计算公式为:人均存款额考核得分=人均存款额÷3400 万元×60 分+(年末存款市场占有率-30%)×60 分;合计最高得 60 分③人均存款额在 3400 万元以下,存款市场占有率低于 30%的计算公式为:人均存款额考核得分=人均存款额÷3400 万元×60 分考核口径为:人均存款额=本年度各项存款日均余额÷员工总人数按季平- 14 -均数各项存款日均余额为年度 12 个月本外币各项存款月日均余额之和除以 12数据来源于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G01 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附注》第Ⅸ部分:存贷款月日均情况表存款市场占有率=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不包括异地支行的存款余额)÷年末当地银行类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城区银行类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地级市银行类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辖内各县(市、区)银行类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及省联社相关统计报表员工总人数=在编正式员工-内退员工+劳务派遣工数据来源于省联社人事部门员工统计季报2.电电子子银银行柜面替代率(行柜面替代率(标标准分准分 70 分)分)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达到或高于 70%得标准分,每低 1 个百分点扣减 2 分考核口径为: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电子渠道业务交易笔数÷(电子渠道业务交易笔数+柜面业务交易笔数)电子渠道业务交易笔数、柜面业务交易笔数均为账务性交易,不包括查询类交易数据来源于省联社系统生成报表3.每股每股净资产净资产( (标标准分准分 70 分)分)标准值按资产规模大小不同分别设定,计算口径为:- 15 -标准值=4 元+(40 亿元÷年末应用资本底线之后的风险加权资产余额)×1 元以对应标准值分档按比例折算得分①每股净资产高于对应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考核得分=(每股净资产-对应标准值)×2 分+70分②每股净资产低于对应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考核得分=每股净资产÷对应标准值×70 分考核口径为:每股净资产=净资产÷股本金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减值准备金-考核口径不良资产余额考核口径不良资产余额=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正常及关注类贷款中逾期 90 天以上和欠息 90 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正常及关注类贷款中 90 天以上垫款余额+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五级非信贷资产分类正常及关注类中的 100%抵债资产余额数据来源于各单位财务报表。
三)信贷风险控制类指标(200 分)信贷风险控制类指标设置考核口径不良贷款比例、考核口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抵质押贷款比例等 3 项指标具体考核内容如下:1.考核口径不良考核口径不良贷贷款比例(款比例(标标准分准分 80 分)分)- 16 -考核口径不良贷款比例低于 3.0%得标准分,每高 1 个百分点扣减 10 分考核口径为:考核口径不良贷款比例=(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正常及关注类贷款中逾期 90 天以上和欠息 90 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正常及关注类贷款中 90 天以上垫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本办法中的“各项贷款余额”,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央行金融统计口径的各项贷款数据来源于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G11 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第Ⅱ部分:资产质量及准备金以及各单位财务报表2.考核口径不良考核口径不良贷贷款款拨备拨备覆盖率(覆盖率(标标准分准分 70 分)分)考核口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或高于 150%得标准分,每低 1 个百分点扣减 1 分考核口径为:考核口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正常及关注类贷款中逾期 90 天以上和欠息 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正常及关注类贷款中 90 天以上垫款余额)×100%年度中如遇监管部门调整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应达标准的,按调整后的应达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于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G11 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17 -3.抵抵质质押押贷贷款比例(款比例(标标准分准分 50 分)分)抵质押贷款比例达到或高于 60%得标准分,每低 1 个百分点扣减 1 分,其中不良贷款比例低于 3.0%或农户贷款占比超过30%的单位每低 1 个百分点扣减 0.5 分考核口径为:抵质押贷款比例=[抵质押贷款月均余额÷(各项贷款月均余额-票据贴现月均余额)]×100%不良贷款比例口径与“1.考核口径不良贷款比例”相同农户贷款占比=农户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数据来源于省联社相关统计报表四)成本效益类指标(200 分)成本效益类指标设置净收入费用率、人均金融增加值、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 4 项指标具体考核内容如下:1.净净收入收入费费用率(用率(标标准分准分 50 分)分)净收入费用率低于 32%得标准分,每高 1 个百分点扣减 5分考核口径为:净收入费用率=业务及管理费÷净收入×100%净收入=营业收入-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考虑到营改增影响,营业收入中的利息收入均为含税利息收入,下同数据来源于省联社财务报表 18 -2.人均金融增加人均金融增加值值( (标标准分准分 70 分)分)以人均金融增加值 120 万元为标准,分档按比例折算得分。
①人均金融增加值 120 万元以上的计算公式为:人均金融增加值考核得分=(人均金融增加值-120 万元)÷10万元×1 分+70 分②人均金融增加值 120 万元(含)以下的计算公式为:人均金融增加值考核得分=人均金融增加值÷120 万元×70分考核口径为:人均金融增加值=金融增加值÷员工总人数按季平均数金融增加值=营业利润+(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资产减值损失)当年计提金额-当年新增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金额当年新增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金额=本年末考核口径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金额-上年末考核口径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金额考核口径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金额=关注(扣除信贷五级分类关注类中逾期 90 天以上与欠息 90 天以上贷款以及 90 天以上垫款)×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信贷五级分类关注中逾期 90 天以上与欠息 90 天以上贷款以及 90 天以上垫款×25%数据来源于各单位财务报表,当年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金额同比减少时,不调增当年金融增加值3.资产资产利利润润率(率(标标准分准分 40 分)分)资产利润率达到或高于 1.5%得标准分,每低 0.1 个百分点- 19 -扣 3 分。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1/2(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为“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数据来源于各单位财务报表4.资资本利本利润润率(率(标标准分准分 40 分)分)资本利润率达到或高于 15%得标准分,每低 1 个百分点扣减 3 分考核口径为:资本利润率=净利润÷1/2(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所有者权益)净利润为“损益表”中的“净利润”;所有者权益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来源于各单位财务报表五)综合管理类指标(300 分)管理质量类指标设置信贷服务、合规经营、创新转型、质量管理以及风险管控等 5 项指标,同时对出现案件、重大风险及违纪事件实行加扣分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如下:1.信信贷贷服服务务( (55 分)分)(1)涉农贷款投放(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涉农贷款投放目标实现情况以及涉农贷款占比稳步增长情况等2)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标准分 15 分)- 20 -主要考核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三个不低于”目标实现情况等3)存贷款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或有所增长(标准分 10 分)主要考核各单位存贷款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情况(4)阳光信贷实施与推进(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阳光信贷”授信面、用信面稳步提升情况等。
2.合合规经营规经营( (75 分)分)(1)公司治理及“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公司治理以及“三重一大”制度执行符合规定情况等2)制度流程建设(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操作流程科学合规情况等3)财务管理(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财务管理符合规定情况等4)薪酬管理(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严格执行行业薪酬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情况等5)监管政策规定执行(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年度内有无被物价、税务、银监、人民银行等执法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情况等3.创创新新转转型(型(65 分)分)(1)创新产品推广(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省联社统一开发或其他重点项目应用推广情况等 21 -(2)非贷款利息收入比例(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非信贷资金营运收益情况3)银行客户数增幅(标准分 10 分)主要考核银行客户数增长情况4)电子银行客户覆盖率(标准分 15 分)主要考核电子银行客户覆盖面稳步提升情况5)银行自助贷客户占比(标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