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氢与氘原子光谱-4页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2.50KB
约6页
文档ID:431195007
氢与氘原子光谱-4页_第1页
1/6

氢与氘原子光谱原子光谱的观测,为量子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1885年,巴尔末(J.J.Balmer)根据人们的观测数据,总结出了氢光谱线的经验公式. 1913年2月,玻尔(N.Bohr)得知巴尔末公式后,3月6日就寄出了氢原子理论的第一篇文章,他说: “我一 看到巴尔末公式,整个问题对我来说就清楚了. ” 1925年,海森伯(W.Heisenberg)提出的量子力学理论,更是建筑在原子光谱的测量基础之上的. 现在,原子光谱的观测研究, 仍然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20世纪初,人们根据实验预测氢有同位素. 1919年发明质谱仪后,物理学家用质谱仪测得氢的原子量为1.00778,而化学家由各种化合物测得为 1.00799 .基于上述微小的差异,伯奇(Birge)和门泽尔(Menzel)认为氢也有同位素2H (元素左上角标代表原子量),它的 质量约为1H的2倍,据此他们算得1H和2H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大约为 4000:1 .由于里德伯(J.R.Rydberg)常数和原子核的质量有关, 2H的光谱相对于1H的应该会有位移.1932年,尤雷(H.C.Urey )将3升液氢在低压下细心蒸发至 1毫升以提高2H的含量,然后将那1毫升注入放电管中,用它拍得的光谱,果然出现了相对于 1H移位了的2H的光谱,从而发现了重氢,取名为氘,化学符号用D表示•由此可见,对样品的考究,实验的细心,测量的 精确,于科学进步非常重要.本实验通过氢氘光谱的拍摄、里德伯常量和氘氢质量比的测定, 加深对氢光谱规律和同位素位移的认识,并理解精确测量的重要意义.、实验原理巴尔末总结出的可见光区氢光谱线的规律为2■ h =364.56 飞 nm (1 61)n — 4式中入h为氢光谱线的波长,n取3、4、5等整数.若改用波数表示谱线,由▽三 1/ 人 (1 6 2)则式(1 6.1)变为〜 1 1 jvH =109678 (〒 2)cm (1 6 3)22 n2式中109 678 cm-1叫氢的里德伯常量.由玻尔理论或量子力学得出的类氢离子的光谱规律为上式的是元素A的理论里德伯常量,和电荷,£ 0是真空介电常数,〜。

1VA A3 z)1 1(n2/z)2 一(16 4)2 42兀me(45)2ch3(1 m Ma)(1 6 5)z是兀素A的核电荷数,q ,阳为整数,m和e是电子的质量 c是真空中的光速,h是普朗克常量,Ma是核的质量•显然,Ra随A不同略有不同,当 Ma 时,便得到里德伯常量2二 2 me4(4二;0)2ch3(1 6 6)#所以,##Ra(16 7)应用到H和D有R::(1 6 8)1 m M HR::1 m M D可见RD和RH是有差别的,其结果就是D的谱线相对于H的谱线会有微小位移,叫同位素 位移.'H , ■ D是能够直接精确测量的量,测出 ■ H , -D,也就可以计算出 Rh , Rd和里德伯常数Rm,同时还可计算出 D, H的原子核质量比Rd(1 6 9)(1 6 10)图161平面光栅摄谱仪光路图于是得光栅方程 d (sin i + sin v ) = k ,式M d m ' h = M h M h (八 d 1 ' h ■■ -d m M h )式中m/MH = 1 / 1836.1527是已知值.注意,■是指真空中的波长.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 中波长是不同的,唯有频率及对应光子的能量才是不变的. 我们的测量往往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应将空气中的波长转换成真空中的波长.空气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如表 1 6 1所列.表1 61空气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15C, 760 mmHg干燥)入(nm)380 420 460 500 540 580 620 660(n-1) x 1072829 2808 2792 2781 2773 2766 2761 2757、实验仪器装置光栅摄谱仪或棱镜摄谱仪,氢氘光谱灯,电弧发生器,光谱投影仪,阿贝比长仪等.1 •平面光栅摄谱仪(1)光路原理•一般平面光栅摄谱仪的光路如图 1 6 1所示•图中M1, M2是同一大凹球面反射镜的下、上二个不同框形部分•光源A发出的光,经三透镜照明系统 L1 L2 L3后均匀照亮狭缝S.通过 S的光经小平面反射镜N反射转向 二.2后射向M1 .因S 由N所成的虚像正好处在 M1的焦面上,所以狭逢上一点S发出的光,经M 1反射后成了微微向上射出的平行光,并正好射 到N后上方的平面反射光栅 G 上. G把入 射光向M2方向衍射.M2把来自不同刻纹 的同一波长的平行衍射光会聚成一点 s/,S,正好落在照相胶版 B 上. G相邻刻纹的衍射光传播到 S,的程差S = d (sin i + sin二),式中d是光栅常数,i, B分别是 入射光、衍射光相对于G的法线的夹角, sin^取+号是因为B , i在法线的同 侧.显然,S/要是个亮点,必须 k,,中■是光波波长,k=0,± 1,± 2,”叫衍射级.除 0外,对同一 k,因i相同而■不同则B将不同,也就是不同波长的像点S, 将落在E的左右不同位置, 成为一个单色像 S「.狭缝S是连续的点的集合,所以 S「是一条亮线•对同一 k, A发出的所有波长所形成的所有单色像构成A的光谱,用胶版 B就可以把它们拍摄下来.(2)中心波长和光栅转角的关系. S落在E中心线附近的波长 .0叫中心波长.显然这时9= i,对1级谱光栅方程变为2d sin i = .0,所以中心波长■ 0和i有一一对应关系•光栅安装在一个金属齿盘上,盘底的轴插在机座的轴套上,盘边有一蜗杆和齿啮合,蜗杆用一 连杆和机壳外的手柄联结; 转动手柄就可以转动光栅, 并在手柄边上可以读出光栅转角 i.仪器色散能力较大,一次摄谱E只能容下相差约 100 nm的波长范围,所以拍摄不同波段的光谱时,必须把光栅转到相应的 i角位置.⑶ 谱级分离.设E上某点 =600 nm,对600 nm的光波,k= 1,得到了加强;对■2 = 300 nm的光波,k= 2,也得到了加强.这样在E上 :.=600 nm处出现的谱线,就无法确 定它是还是'2,这叫谱级重叠•但'2是紫外光,它不能透过玻璃,在狭缝前放一无色玻 璃作为滤色片,所有紫外光便都到不了 B,从而简单地实现了 1级可见光谱和2级紫外光谱 的分离,滤色后在= 600 nm处出现的谱线一定是 、.(4)拍摄比较光谱的操作原则.谱线是狭缝的单色像.让12 mm高的狭缝全部露出来被 光照亮,可得到12 mm高的一系列谱线; 让上端6 mm露出, 就得到上端6 mm高的谱;让下端6 mm露出,就得到下端 6 mm高的谱.设想用 Na (钠)黄光照亮S,先让上端 6 mm 露出摄谱后,保持胶版E和光栅转角 i都不动,再换为下端6 mm摄谱.这样摄得的4条谱线,一定是后二条在前二条的延长线上, 因为它们只是同一狭缝上、下二段成像先后不同而已.Na黄双线的波长大家都很熟悉,由此我们推想:把先摄下的二条谱线看成波长未知的 被测谱线,后二条看成“波长标尺”上波长已知的二条刻度线, 显然测得的结果非常准确. 由此得出操作原则:拍摄互相比较的两列光谱时,不能移动胶版,不能转动色散元件,只能在 换光源后换用狭缝的相邻部位摄谱.换用狭缝的不同部位很简单,狭缝前有一金属薄圆盘, 叫哈特曼光栏盘,盘上不同位置开了不同高度的方孔, 转动盘子让狭缝在所需的孔中露出就行了 .“波长标尺”也现成, Fe (铁)的光谱线相当丰富,波长都一一已知,把 Fe的光谱拍在被测光谱的旁边,也就相当于摆上了一把 “波长标尺”.Fe光谱可以用电弧发生器激发 (请 联想电焊时的弧光).2. 棱镜摄谱仪.棱镜摄谱仪的一种光路如图 162所示.图中,A是要分析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经照明透镜L会聚后,照亮竖直的狭缝S.狭缝上的一点S发出的光, 经消色差的准直透镜L 1后成为平行光.此平行光经色散棱镜P的第一个表面折射后,因波长不同 折射率也不同而发生了角色散,不同波长的光线不再相互平行,同一波长的光线仍相互平 行.折射光再经P的第二个表面全反射后射向出射表面. 在出射表面上再一次折射, 角色散加大.成像透镜L2把同一波长的相互平行的出射光, 会聚在它的后焦面上形成像点S,,所以S,是个单色像.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出射角不同, 各单色像点的位置也就左右不同. 狭缝是连续的点的集合, 它的单色像就是左右排列的一条一条的竖直亮线, 一条亮线和一个波长对应.这些亮线是实像,把感光胶版E放在L 2的后焦面上就能把它们拍摄下来,从而得到光源A的光谱.棱镜摄谱仪没有谱级重叠问题, 仪器色散能力较小, 也不需要变换中心波长摄谱. 但有的仪器既可作摄谱仪使用,又可作单色仪使用.作单色仪使用时, 需转动色散棱镜,使所需波长的光在出射狭缝处输出,故棱镜有转动机构•所以,使用这样的仪器拍摄比较光谱时,除不能移动胶版外,同样不能转动色散元件, 而只能在换光源后, 借助狭缝前的简易哈特曼光栏板,换用狭缝的相邻部位.3 •氢氘光谱灯•氢氘光谱灯(或放电管)内所充的纯净氢氘气体,在高压小电流放电时分解成原子并被激发到高能态,在跃迁到低能态的退激过程中发出原子光谱. 灯管的使用请先阅读说明书.、实验内容注意安全用电,未经充分准备,未经确认无误,不能随意给灯具、仪器通电,而且要防 止胶版误感光.1 •拍摄氢氘的和铁的光谱•按实验要求,拟好摄谱程序表格, 调好光路后,按程序用 哈特曼光栏的相应方孔, 分别拍下氢氘的光谱和铁的光谱. 注意,每次一定要按程序表格检 查有关数据正确后再进行感光.版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吹干处理得到谱片.图1 62棱镜摄谱仪光路图2 .显示谱片.取下底片盒,到暗室将胶3. 观察和测量氢氘光谱线的波长 .在光 谱投影仪上观察谱片上的光谱, 区分、熟悉铁光谱和氢氘光谱.基于在不大的波长范围内可 以认为线色散是个常数, 在阿贝比长仪上测出 有关已知波长铁谱线和氢氘谱线的相对距离 后,用线性内插法就可算出氢氘谱线的波长.4 •数据处理.计算出R H、R D、M D /Mh、Rs ,以及含不确定度的最后结果.5 •实验设计训练.设已知氢核的质量 为M,氘核的质量为 2M,设计一个实验,测量质子的质量 mp和电子的质量 me之比mp / me •四、思考与讨论1.拍摄比较光谱的操作原则怎样?2•在同一 n下氢氘谱线的波长,'h大一点还是'd大一点?为什么?参考文献[1]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 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