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工艺美术史结课报告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33KB
约8页
文档ID:10033042
中国工艺美术史结课报告_第1页
1/8

0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班级:建 1102-4姓名:曹雅静学号:20112160- 1 -指导老师:张文松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蜡染技艺一.简介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扎染) 、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 ,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装饰趣味很强,富有民族特色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 ,据考证, ”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 ,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 ”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二.历史起源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 世纪——公元前 771 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 2 -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 581--907 年)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 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 400—421 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 618—907 年) 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 130 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三.工艺流程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 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 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1、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3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绘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3、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 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 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四.原理蜡染的基本原理是在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涂抹蜡质(古代是蜂蜡,现代是石蜡、蜂蜡、木蜡等混合蜡) ,然后去染色,将没有涂蜡的地- 4 -方染成蓝色,有蜡的地方因为没有上色而呈现白色,行话叫做“留白” 但是无论哪种蜡,在高温下都会融化,因此用于蜡染的染料只能在低温下染布,否则蜡一融化,就无法留白了。

但是古代没有化学染料,只有天然植物染料,能满足低温染色的只有靛蓝一种当然,可以制作靛蓝的植物油多种,比如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等多种植物茎叶都可以发酵制造靛蓝染料靛蓝能够在低温下染色,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可溶性隐色体渗入纤维之后、在纤维上就地合成靛蓝染料的一个过程,这个氧化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古代染其他颜色的染料,比如红色的红花、茜草和黄色的栀子、姜黄,还有绿色的冻绿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现代印染工业中,大量使用的 X 型活性染料都是低温型的,可以在 20-35 度以下染色,而且色谱齐全,因此,现代蜡染工艺品可以做到五彩缤纷,各种颜色都能加工但是,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说,还是靛蓝蜡染布更加安全有益健康五.基本种类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 神奇的傣家蜡染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 5 -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

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 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六.以苗族为例蜡染的起源典故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 ,代代传唱蜡染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 6 -兴地唱起了山歌。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七.苗族蜡染技术的历史变迁随着苗乡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影 响,使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传统手工产品受到了中击,因此现代苗族人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苗族社区的过剩劳动力大批加入全国劳动力迁移大军,黔东南的苗族村寨中,60%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在工作的同时,他们也逐渐接受了发达地区的价值观念另外,随着电影、电视等传媒深入到苗乡,拉近了边远地区与文化中心地区的距离,也加速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传统的文化传承机制之所以能有效运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传统文化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世代相传的"过去由于居住在高山峡谷中的苗族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只能是祖辈所创造的文化但是当他们有条件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就有了比较和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念就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轻人的求富意识和求知意识- 7 -在外界信息的强烈中击下表现得分外突出,他们对生存、对美、对快乐都有了与祖辈完全不同的理解。

随着外界信息的传入,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化和他们对所处的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与几十年前相比,苗族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改变更大的是他们的心态以前苗族妇女画蜡染没有功利的目的,艺术劳动和生产劳动完全一致,可以说那时的苗族蜡染是一种地道的生产者为本身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当我们翻看苗族妇女出售的蜡染时,凭直觉就可明确地判断出这是新的还是老的她们的前辈在淡泊平静的心态 贵州苗族蜡染之下点蜡,'每一笔都透着灵气,构图也用心良苦,整个画面精致而饱满现在尽管还有画的不错的妇女,但比起人人都是点蜡高手的时代来说,苗族蜡染无疑呈退步趋势经济时代改变了她们的价值观,近年来画的蜡染多是草草了事,制作速度较快,笔画也显得粗糙所以由于苗装的文化功能逐渐减弱,费工费时的服饰工艺也就逐渐衰落但新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拓展,使苗族服饰工艺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得到了肯定,服饰工艺的传承不仅关系到苗族服饰文化的保存,也关系到了苗族人谋生技能的延续,因此可以说包括苗族蜡染文化在内的服饰工艺文化比苗族其他文化因子的发展机会更多八.文化特征苗族蜡染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已由原有功利内容的意念标记转化为用做欣赏的审美形式,人们在对这蓝白相间的幽远、神秘象征- 8 -符号的联想与品评中,重新领悟并充实了它的内容。

当人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时,它实际上已超脱了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元素 贵州苗族蜡染进入了现代艺术生活,实现了向新的文化氛围与审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义综上所述,苗族蜡染在新时代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人类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逐渐开始了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现代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观正渐渐同化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这显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保持发扬,还是任其自生自灭虽然苗族蜡染文化已经引起文化界和艺术界的重视,但其传统的独特工艺、其毫无功利内容的图案形式以及其所独具的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否以完整的,不掺杂现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