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分为二得意思(多篇)

zha****6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78KB
约3页
文档ID:324597378
一分为二得意思(多篇)_第1页
1/3

一分为二得意思(多篇)推荐第1篇:一分为二,哲学用语 一分为二,哲学用语 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 释义 原为中国古语,指事物内部的可分性、矛盾性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和阐述过这个概念《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隋杨上善已提出:"一分为二,谓天地也"北宋邵雍在解释《易传·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时,曾用此语(见《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上》)南宋朱熹在说明"理一分殊"时认为"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中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是唯心主义色彩甚浓朱熹的一分为二,并没有超出一个分割为两个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1957年毛泽东在《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98页)以后又多次加以论述和应用,并肯定:"一分为二"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来的于是"一分为二"逐渐广为流传。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一分为二"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互相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就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来讲,一分为二是普遍的,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应该看到事物可分性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一分为二,就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这个意义上,一分为二也可以看作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当然《导读》也讲了现代以来的中国人的故事比较突出的是有关毛泽东的故事在“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章里,讲到毛泽东曾引用庄子这句话,与几位科学家讨论“物质的无限可分性”毛泽东说:“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事物总是发展的,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宏观、微观是无限的,是无限可分的所以,科学家有工作做,一万年以后也有工作做《关于哲学问题的谈论》)1977年于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科学家新发现的构成“夸克”和“层子”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毛泽东《导读》说在国际科学界,有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新科学概念的,但也有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新科学发现的,但几乎没有用政治家的名字命名的。

用毛泽东的姓氏命名“毛粒子”则是一个例外 ? ?毛泽东主席与物质无限可分说王德奎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发动的物质无限可分说世界科学大战,是他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界的将帅们向诺贝尔科学奖冲刺的一次伟大尝试这场“战争”虽然远没有结束,但它已使中国的认知天平发生了巨大倾斜;也许沿着这块斜面向上攀登将是一座通天塔这就是中国科学界应该认真总 结这场“战争”的现实意义毛泽东与诺贝尔奖 毛泽东对诺贝尔奖是什么态度?我们可以从他生前接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的友好和热情上看得出来,他是承认诺贝尔科学奖的进步价值的他发动的长达二十余年的“物质无限可分说”的攻尖战,凸显了他企图通过权势、政治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为甲国科学在世界上争得二块诺贝尔奖“高地” 目前中国科学界有人认为,赵忠尧、王淦昌、邹承鲁、刘耀阳等四人应该获得诺贝尔奖,遗憾诺贝尔奖评委会的不公正我不是说这四人不够获诺贝尔奖,因为与他们取得相似成果的都获得了该奖;而是说首先国内没有及时授予他们科学大奖,以及他们的后继工作也有诸多的分散 最有说服力的是刘耀阳,他原是中国科技大学很有才华的理论物理学家,1964年他还是年轻教师时,持物质不是无限可分取得了与盖尔曼夸克模型相似的成果。

同时他还被选人毛泽东组织的六十多位专攻物质结构的科学精英小组,当时国家动用大笔专款在北京召开五大洲科学家大会应该说刘耀阳有很好的获诺贝尔奖的条件,但刘耀阳获奖的机会被扼杀了,他的论文只能象征地作为是对物质无限可分说的争鸣, 3Word版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