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情分析 一.学生心理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大概处在十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 所以他们对课件里的动画和能动发声的教具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比方做作业时,由于孩子的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经常看错题、有学生会bd不分,单词抄着抄着就错了,而且在教师指出时,他们仍然意识不到错误出在哪里,这些现象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 在记忆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他们记忆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们不仅仅能记忆押韵的,朗朗上口的英语儿歌,也能够通过图片很快背诵A部分的课文这个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所以语法的讲解在这个阶段会比较困难,抽象的概念很难被他们接受,与其去讲宾格主格和感叹句的结构,还不如通过词句的反复训练和感知来习得语法知识从情感的表现方式来看,四年级的孩子仍然显得情绪比较外露、易激动、不够稳定持久;喜怒哀乐很容易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从情感反映的内容来看,他们出现了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联系的理智感;控制情感能力逐步增强在小组比赛时,他们一方面会显得异常兴奋,另一方面比较调皮的孩子会为了小组的利益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保持克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与小组利益冲突的人将面临同伴攻击性言行二. 学生现阶段学习现状对于四年级的英语学习 ,具体要求是这样的一).单词和词组必须掌握,词汇资料上的词组会灵活运用,这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进入四年级后,默写单词,词组的能力和正确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本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和运用句子,这是重难点绝大部分孩子学习态度端正,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增强,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把书上B部分单词当场消化,回去以后能自觉地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背和默二). 课文要熟练、准确背诵,并理解到每个词语我们教育学生:学英语跟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积累过程,谁脑海里的知识越多,以后在运用上就越灵活。
但我也发现很多同学在写到可数名词的复数时总是要忘记s,所以在背诵时,我们也要强调一个准确性,一定要精确到每个音,仔细听 Do you like puppets?而不是Do you like puppet?这样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哪一部分容易出现问题,也会引起重视三) 逐渐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本学期我们开始进行语言的读写运用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开始有系统的书面练习主要题型为语音辨析,词组英汉互译,连词成句,完成句子,翻译句子,陈述句改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阅读理解等等这也是考试的主要题型有些同学错误率高,原因总结为这几点:1 单词词组没掌握一切都无从谈起课堂听讲不认真,虽然掌握基础词汇,但语言规律没搞清楚订正不认真,一知半解,敷衍了事四).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表象,这对于学生在课中学习新知识时,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建议在上新课前,打开书本听听录音看看图片,大体了解接下来的上课内容这也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
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要求学生先从行为英语做起,再到怎样学习英语,后到提高英语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年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所以在新的学年里,学习有点儿吃力不过对生活中能用英语表达的有关“吃的、用的、玩的”物体名称也已有一定的积累,而有关“I like… ”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也早有“耳闻”,已不陌生实践也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说“I like…”的话题而且他们觉得此话题容易说、有话说此时的学生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把握好他们的学习情感与认知趋势,相信对他们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次,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要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创造,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做学习上的小老师另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让教学更加完美: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设计教学过程,在实施教学过中灵活运用,根据学情适当调整2, 运用情景教学法,尽量在英语课堂上创设真实自然的情景,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
3, 采用活动教学法, 通过教师创设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与家长、班主任多沟通,让其了解现有学生的学习内容状况,家校结合,一步步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