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材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课本教学时数:60课时授课教师:二年级数学组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数与代数《除法》:学习竖式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并正确掌握其书写格式《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分、秒》: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并能说出钟面上从一个时刻走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 空间与图形《方向与位置》: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3、 统计与概率《调查与记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能看懂他人对调查数据及结果的记录,会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4、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七单元《时、分、秒》:借助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操作活动,认识时、分、秒,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利用拨、数、画图等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四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3、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能看懂他人对调查数据及结果的记录,会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1.到操场上看一看,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什么2.贴一贴希望小区示意图 3.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4.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5.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 000米大约有多少步?6.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长度7.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再摸一摸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单元序号单元专题学习目标课时课题课时安排1除法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分苹果 2、 搭一搭(一) 3、 搭一搭(二)4、 分草莓 5、租船7课时2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 东南西北2、 辨认方向2课时3生活中的大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1、 数一数(一)2、 数一数(二)3、 拨一拨4、 比一比5、 有多少个字9课时4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1、 铅笔有多长2、 1千米有多长2课时5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买电器2、 回收废电池3、 十年的变化4、 小小图书馆5、 小蝌蚪的成长6、 算的对吗?11课时6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1、 认识角2、 认识直角3、 长方形与正方形4、 平行四边形5、 欣赏与设计7课时7时、分、秒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1、 奥运开幕2、 1分有多长3、 淘气的作息时间4课时8调查与记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能看懂他人对调查数据及结果的记录,会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1、 评选吉祥物2、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课程实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
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在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又如,在探讨“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与边的长短没关系”时,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挪动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的边;用两块不同大小的三角尺,比较它们的对应角,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知识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
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如,计算102+129=?学生在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后,在进行实际计算时,可能有以下方法,都应受到鼓励 102+129 =102+130-1 =232-1 =231 102+129 =100+120+11 =220+11 =231 102+129=231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学习“洗衣机”这一节,研究“如果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几个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可能有以下做法: 960-438=522(元) 522-438=84(元) 需要攒3个月。
960-438=522-438=84 438+438=976,两个月不够,需要攒3个月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例如,实践活动“有多少片叶子?”在进行这一活动中,我们首先考查学生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估计和设计数数的方案,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