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叶赫那拉氏杏贞之所以不把标题立为“浅谈慈禧”是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把她作为慈禧、作 为一个垂帘听政的实际统治者来看, 她的所做所谓是理所当然, 再正常不过了的 但作为一个女子:清朝历史上一场场深刻变革、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次丧权辱国、 一个辉煌的王朝在她的手中走向最后的没落、两个天子被她玩弄于股掌间形如虚 设⋯⋯这一切,却当真是令人惊叹! 叶赫那拉氏杏贞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没有高贵的血统、显赫的门第, 却在男人一统的世界里, 使自己脱颖而出, 华丽的出现在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之 下三度垂帘听政,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政权成为 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女皇的三人之一 一、由贵人到贵妃的辛酸 咸丰二年( 1852 年) ,恰逢咸丰帝大选秀女,时值17 岁、美貌动人的 叶赫那拉被选中入宫 因为她出生于满族的官宦人家 (其父惠征此时为安徽 府宁池太广道道员), 因此入宫之初, 即被封为兰贵人 咸丰三年五月初九, 叶赫那拉奉旨入宫,从此登上历史舞台这年,杏贞18 岁与她一同进宫 的还有 3 人分别为:贞嫔(钮祜禄氏,入宫一个月便封为皇后)、丽贵人、 云嫔 在这四人中, 刚刚入宫的叶赫那拉氏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云嫔、贞 嫔二人皆在咸丰帝即位前就已入藩邸,对咸丰帝的性格、 生活习性等非常熟 悉。
丽贵人则是天生丽质 要想在后宫之中生存, 叶赫那拉氏只能竭尽其所 能,吸引咸丰帝的注意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叶赫那拉氏得宠,应该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 、天生丽质、姿容超群、美貌无双 据德龄《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 的描述,叶赫那拉氏虽已年届古稀, 但她“的 确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 ,德龄在书中这样描述叶赫那拉氏的手: “不仅白 腻,而且是极柔嫩,绝对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德龄是这样对叶赫那拉氏进行 评价的: “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 时常称道的; 就是伊在渐渐被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 也还依旧保留着几分 动人的姿色咧!” 从美国女画家卡尔撰写的《慈禧写照记》 、I·T·赫德兰所写的《一个美国 人眼中的慈禧太后》等人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得出,叶赫那拉氏的姿色可见一斑, 所以,凭借这样的美貌来吸引咸丰帝的注意力自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了 (二) 、聪明与才智 据《慈禧外记》记载,“以己之聪慧,遂蒙帝宠” 由此可见,叶赫那拉氏在 宫中是以才见长的 叶赫那拉氏自幼就在读书方面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灵气据野史记载, 杏贞的 两个哥哥书读不好, 整天舞枪弄棒将家中请的教书先生先后打跑4 个,而杏贞却 总是捧着经史子集之类的书看个没完。
先生提问时,两个哥哥总是向小杏贞求助, 甚至让杏贞帮忙写策论以应对阿玛的检查 叶赫那拉氏能读写汉文, 虽然不精通, 但是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之间是极为罕 见的因此,在咸丰帝批阅奏章的时候,叶赫那拉氏便能凭借这一优势,侍候左 右,红袖添香也正是因为这样,叶赫那拉氏才有机会将政务了然于胸,在咸丰后期才可以代阅奏章、 参与机要为后来的垂帘听政奠定了处理政治事务能力的 能力基础 除此之外,叶赫那拉氏的文学书画才能也是极高的据记载,那拉氏在圆明 园居住时,“因日习书画以自娱,故后(慈禧)能草书,又能画兰竹 (三) 、母凭子贵 如何能长久的抓住皇帝的心, 这也许是那拉氏思考最多的问题咸丰子嗣不 旺, 因此,抢先为咸丰生下一子就成了那拉氏的首要目标从保留至今的清代《宫 廷医药档案》 所记载的为慈禧所整治的药方中,可以证明那拉氏年轻时患有痛经 等妇科疾病 在长达四年的调养后, 叶赫那拉氏为咸丰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皇子载淳与 此同时,叶赫那拉氏的地位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清皇室嗣谱》中记载道:“六年 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同治帝) 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 晋懿贵妃 因为为咸丰生下了一个皇子,叶赫那拉氏由第四级的“嫔”,在短时间内迅 速升为贵妃。
由于当时还没立皇贵妃, 所以叶赫那拉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与皇 后,跃居为第二 艳丽的外表、机敏的性格、聪颖的头脑,再加上为皇帝生下唯一的继承人, 这一切,构成了叶赫那拉氏得宠的原因,也为叶赫那拉氏后来掌握政治的大权,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入皇权的核心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咸丰北逃热河 咸丰帝在热河行宫——避暑山庄 里,每日流连于花天酒地, 这使得他本来就很孱弱的身体更加脆弱作为咸 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的生母,只要争取, 叶赫那拉氏就有机会以太后的 身份辅助幼帝,操控皇权 然而此时的那拉氏却是危机四伏:作为未来幼皇帝的生母, 她是肃顺等 人专权的最大障碍与此同时,咸丰帝也对那拉氏也颇为不满意在《清史 拾遗》中,有这样一处记载: “帝晚年颇不满意慈禧,以其佻巧奸诈,将来 必以母后破坏组训平时从容与肃顺密谋,欲以钩弋夫人例待之 但是,咸丰对于肃顺也是不放心的因此,他设立了共由八人组成的顾 问团,让其相互牵制,同时他将两枚印章——“御赏”印、“同道堂”分别 赐予皇后钮祜禄氏和小皇帝载淳 为了保障大清帝国的江山永存, 咸丰帝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 而正因为 如此,叶赫那拉氏逃过了钩弋夫人的命运,被默许进入皇权统治的核心。
为了摆脱肃顺等人的控制, 挣脱肃顺等人的束缚, 叶赫那拉氏迅速与钮 祜禄氏进行商议,决定联系恭亲王奕?发动政变,赐死载垣、端华,将肃顺 斩首,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五人革职,发配新疆由于此次政 变发生在 1861 年(阴历的辛酉年),所以史称“辛酉政变” ,又称“北京政 变”或“祺祥政变” 但叶赫那拉氏知道, 这八人党羽众多, 早已遍布六部九卿 如果一一追 究,必定弄得人人自危,风声鹤唳,不利于笼络人心于是,这位年轻的寡 妇毫不犹豫的下令,当众将抄家抄出来的、 与肃顺等人联系的书信全部烧毁 用以稳定人心 辛酉政变之所以能完美且迅速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完成,除去绝大 多数大臣的拥护和支持之外,与年仅27 岁的叶赫那拉氏准确的判断力、冷静的思考力、 果断的决策力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此时,叶赫那拉氏所 异于其他女子的政治方面的才华才刚刚显露 三、甲申之变 1883 年 12 月至今 1885 年 4 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 ,法 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 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 但由于清朝统治 者的腐朽昏庸, 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战争 中,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后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
叶 赫那拉氏为进一步获取权力, 借此机会全面改组军机处 曾经的盟友恭亲王 奕?处罚最重:被革去一切职务,并撤去恩加双俸,令家居养疾 上谕加给奕 ?等人的罪状是: “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行政之枢纽恭亲 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则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 朝廷振作求治之意, 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率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 或貉其萎靡,或为簠簋不饬,或谓昧于知人 ( 《清代通史》)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是有机会胜利的因为镇南关大捷使中国在 军事、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 但由于叶赫那拉氏此时只注重于建立一个完 全听令于她的中枢机构, 从而不得以错失良机, 被迫签订中法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 甲申政变为那拉氏踢开了奕?等人这些绊脚石 且这次在叶赫那拉氏的 策划下,仅用了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军机处的大换血这次高层人事的大变 动,无论从借口之恰当、行动之迅速、更换之彻底、安排之巧妙、反响之微 弱,都表现出那拉氏在政治上老练的手段 四、总结 平心而论,在强大的观念和制度笼罩之下, 被剥夺了早期教育权利的叶赫那 拉氏杏贞在她的政治演出中表现的才干和能力还是出人意料地杰出她比大部分 男人刚强果断。
她可以称得上有胆有识, 机智精敏在她四十八年的统治生涯中, 她始终牢牢控制着整个局面, 把那些操纵在股掌之间 她很有胆量, 就在英法联 军逼近北京, 咸丰皇帝准备仓皇逃走的时候, 她从储秀宫的帷幕后面第一次站出 来,冒着违反祖制的巨大危险,极力反对这个懦弱的决定当皇上之将行也, 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慑一切 圣驾若行,则宗庙无主,恐为夷人践毁 昔周室东迁,天子蒙尘,永为后世之羞今若遽弃京城而去,辱莫甚焉在丈 夫死后,她以闪电般的手段, 发动宫庭政变, 颠覆了由顾命八大臣组成的权力中 心但是,她只杀了为首的三个大臣,对其他人都轻轻放过,并且当众焚毁了搜 出来的政治信件,不追不问,从而使大批和政敌集团有牵连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 稳定了局面,安定了人心 中国历史上只有三个女人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一是吕后,一是武则天, 再有就是慈禧她们作为中国女性的代表, 希望改变男尊女卑的命运, 但事实上, 她们无法改变所以她们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不妨比较一下 慈禧与武则天最大不同是: 武则天有幸生活在一个盛世皇朝 里,更有幸地嫁给了一个重情的帝王唐高宗李治,而慈禧则不幸生活在一个世风 日下国之将亡的末世皇朝中,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形势同武则天相比均要复杂百 八十倍儿,这也是为什么武则天会受到后世的广泛好评而慈禧皇太后却要受到后 世千夫所指、体无完肤地谩骂的根源所在。
倘若给慈禧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 她会很成功地完成 她的政治生涯, 不但会胜过历史上大多数女执政者,也会胜过大部分政绩平平的皇帝当然,历史是不公正的,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限制了中国女性的思维,叶 赫那拉氏,这个极其自信,敢做敢当,从不压抑自己,也不委屈自己在面对一 群男人组成的政治世界, 她毫不胆怯的通过自己的聪明和狡黠成功地把这个世界 变成了维护自己欲望的工具的女人精力充沛, 热爱生命, 不像别的女人那样缺 乏生命的热度, 自甘于生命火焰有气无力地默默燃烧的女人在病榻上留给人们 的最后一句话却是:“以后勿使妇人干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 慈禧之幸在于她从一个官员之女一直做到中国政治权力的巅峰她享受了一 切她能想到的慈禧之不幸又在于作为妻子和母亲,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虽 然她拥有至上的权力, 使无数王公大臣匍匐在脚下顶礼膜拜,却无法得到一个普 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欢女爱, 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的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 饴弄孙的幸福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文化就是君权重于社稷与民众,只要能保住君主的地位, 国家怎么割让土地, 民众怎么受苦, 那都是其次的 数千年的封建历史反复演绎 这一思想。
为什么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就如此紧张,难道是因为嫉妒吗?慈禧不 是许多人想象中的那么愚蠢, 一个通过政变登上政治顶峰的女人,哪会是蠢人? 事实上她可算是清朝的功臣,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没有她,清朝早就亡了 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在民族战争之前战和不定,犹犹豫豫, 唯唯诺诺的, 哪 有一个最高决策者的胆识和魄力,所以输掉了战争, 但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一 次胜利,中法西南大战为什么胜利了?那是因为慈禧太后此时已然得到了统治权 慈禧明确主张战! 并且将主和之人革职, 这是一种怎样的魄力?纵观慈禧,她一 向都是主战的 至于为什么后来有那么多的负面影响,我不知道 但是不要忘记 她代表的是整个满清,整个统治阶级,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是一种代表性 很多时候她可以说是一个“傀儡” 维新变法,慈禧是欣然接受的她也渴望中 国强大,也希望中国能摆脱列强的压迫, 但是维新派说到底就是一群光说不练的 假把式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政策 倒是正中慈禧的七寸 与其说他们要在中国实 行资本主义, 倒不如说是他们是在向封建阶级要权力君权重于社稷与民众, 我 们先不要说是慈禧干预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试想,有人明着抢你的权力, 你 会答应么? 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作为一个封建社会、 连书都没有怎 么读过的文化层次不高的女人, 用尽各种手段来勉力支撑这个行将倒塌的帝国大 厦, 最终没有使其沦为殖民地, 应该说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假象没有她的存在, 而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