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曼和谢林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27KB
约9页
文档ID:442122912
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曼和谢林_第1页
1/9

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曼和谢林:一切尽在博弈中2005年 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拥有以色列和 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乍为当代博弈论“四君子”之一的罗 伯特•奥曼,在国际经济学界早已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作为美国军事控制理论创始人之一 的谢林,也为业内人士所熟知既陌生又熟悉的经济学大师白须飘飘、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罗伯特•奥曼,1930年6月8日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 的法兰克福1938 年因逃避纳粹迫害,随全家迁到美国纽约1950 年奥曼从纽约州立大学 毕业并获数学学士学位,又于 1952年和 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 学博士学位奥曼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是一名在以色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享有极高学术声 誉的著名经济学家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以色列科学与社 科院院士、英国社科院通讯院士,曾担任国际博弈论学会首任主席目前仍担任耶路撒冷希 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 数学学会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职务奥曼是一位谦和平淡而又直爽的老人。

他在个人网站上介绍自己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一个死了老伴,现在有5个子女、 17个外孙和 1 个曾孙的老头子他说一不二,信守 承诺,遵守时间,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也同样要求别人履行对他的承诺奥曼还是 一个虔诚的犹太教信徒2002年他在青岛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恰逢犹太教的礼 拜日,奥曼硬是推掉了所有活动,把自己关在酒店的房间里整日闭门不出作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奥曼在决策制定理性观点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对博弈论和 其他许多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他曾于1983 年获得了 以色列技术机构颁发的科学技术哈维奖,于1994 年获得以色列经济学奖很长时间以来, 奥曼还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位应当获得诺贝尔奖但却没有获得的经济学家1994 年,奥曼曾 经以微弱的票数败给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等三人,与当年的诺奖擦肩而过今年的诺奖颁 给奥曼,无疑是对他的最终肯定上个世纪 90 年代,博弈论开始进入中国经济学界的视野许多人因此也较早地认识了国际知名的博弈论专家奥曼在2001年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挑战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大师们》中,就较详细地介绍了罗伯特•奥 曼与托马斯•谢林对经济学的贡献。

2002年,奥曼与约翰•纳什一同被山东青岛大学聘为 名誉教授,并来到中国参加了由青岛大学承办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获得诺贝尔 经济学奖后,奥曼在回复《北京晨报》记者采访的邮件中,还没有忘记讲述自己的这次中国 之行,并表示有计划再来中国被专业人士称为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大师的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1921年4 月1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194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学士学位, 后又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 1951 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48年到 1953 年, 他先后为马歇尔计划、白宫和总统行政办公室工作,1953 年至 1958 年进入耶鲁大学,担任 经济学副教授、教授 1958 年被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第二年转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 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从事教学工作长达20 年,并获得退休名誉教授的称号 1978年, 他从哈佛大学辗转来到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经济系担任教授,同样获得退休名誉教授 称号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士曾在 1991 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1995 年担任东部经济学会主席谢林是美国著名学者、经济学家,也是有限战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还是外交事务、国 家安全、核战略以及军备控制方面的研究专家。

因此,对于谢林这个名字,军事迷可能比经 济学专业的学生们更加熟悉从上个世纪50 年代开始,谢林的研究成果就已经应用于美苏冷战中1962 年的古巴导 弹危机就是将谢林的博弈论应用在军事和国际关系决策上的绝佳范例,谢林也正是凭借这一 事件,奠定了在军控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和博弈论中的权威地位是年,苏联在古巴设立进攻性导弹发射基地一事被美国发现,美国在仔细权衡前苏联的 进攻可能性后最终决定派兵拦截两国因为核武器事件一度对峙,最后以苏联的撤出告一段 落当时,美国预期能通过威慑解决危机,而苏联也因此得以体面地退出谢林的研究工作, 让威慑理论有了博弈论这一精确数学模型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称他是经济学家,还不 如把他看成政治家或者军事家更为贴切奥曼和谢林的获奖再次提升了博弈论的影响博弈论是一门十分有趣但理论上又十分艰深的学问所以,大多数人虽然对博弈论都有 所了解,但又不能完全理解由于博弈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自然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因而在外行人看来就是一大堆 数学公式,看上去像“天书”今年 5月下旬,当凭借“非合作博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传奇人物纳什应邀出席“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时,出现了他在台上侃侃而谈, 台下听众大皱眉头的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博弈论呢?博弈论(The Game Theory)有时也被称为对策论,或赛局 理论,奥曼则称其为“交互的决策论”因为博弈论要研究的是决策者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 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形成的互为影响的关 系一个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所以用“交互的决策”来描述博弈论应 该比较简洁明了奥曼还从经济主体的理性分析出发,认为博弈论是要研究交互式条件下的最优理性决策”,即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能以其偏好获得最大的满足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一个非零和博弈,说的是两个嫌疑 犯甲和乙私入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住但未获证据警方于是将两个嫌疑犯分开审讯警 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3 个月,对方将被判刑 10 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入民宅将各拘留1 年;如果两人均招供,每人将 被判刑5 年于是,两个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结果是,尽管甲不知乙是 否招供,但他认为自己选择“招供”最好,因而甲会选择“招供”,同样乙也会选择“招 供”,两人各判5 年而两人都选择不招供,虽证据不足但因私入民宅将各拘留1年的结果 是不会出现的。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 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 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 重要术语,它是以美国数学家、日后成为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的纳什的名字命名的在 上述囚徒困境例子中,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这种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 略以及因此被判刑5 年的结局就是“纳什均衡”在博弈论中,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叫“智猪博弈”说的是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 小猪,它们共用一个猪槽猪槽的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跷跷板,踩一下跷跷板猪槽 里就会掉进一定量的饲料如果大猪去踩的话,它还能够在小猪吃完饲料之前赶来抢到一点 饲料;如果小猪去踩的话,大猪在小猪回到食槽之前就已经把饲料吃完了,这样一来小猪什 么也得不到,反而浪费了精力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出现的局面将是,大猪乐 此不疲地来回奔跑于食槽和跷跷板之间,小猪则选择守候在食槽旁边,坐享其成这也是一 个博弈模型结论是,在一个双方共享的竞争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最终得到的结果却 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

类似于“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这样的例子在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 理和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价格战、军备竞赛、环境污染等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决策 问题都可以认为是博弈,一切尽在博弈中一般认为,对博弈论的研究始于策墨洛、波雷尔以及约翰•冯•诺伊曼其实,具有博 弈性质问题的研究还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例如 1838年的古诺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 模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隐含着许多博弈论的思想比如孙子兵法就指出,在国家之间 的利益冲突中,最佳的决策不是一方将对方消灭,而是要避免两败俱伤,以求得长治久安的 局面中国古代军事家孙膑利用博弈论方法帮助田忌赛马取胜等等也属于早期博弈论的萌 芽1944年,诺伊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概括了经 济主体的典型行为特征,提出了标准型、扩展型和合作型等基本的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 析方法,奠定了经济博弈论大厦的基石,标志着现代博弈理论的创立但是,诺伊曼的博弈 论过于抽象,使应用范围狭窄,在很长时间里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因而影响力很有限 正是在这个时候,约翰•纳什于1950年提出了非合作博弈一一“纳什均衡”,奠定了博弈 论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博弈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 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博弈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人们更加深刻 地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对指导人们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十年来,博弈论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和其他社 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博弈论者也成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人物 1994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授予了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贡献的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匈牙利裔美籍经济 学家约翰•豪尔绍尼和德国经济学家莱因哈德•泽尔滕这三个人也因此被称为当代博弈论 的“三大家”奥曼和谢林之所以一同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以博弈论分析方式增进 了我们对于冲突与合作的理解具体到经济领域,是他们帮助“解释了诸如价格战和贸易 战之类的经济冲突,以及为什么一些社区相对于其他社区在管理共有资源方面更为成功 奥曼和谢林的获奖,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博弈论的地位和影响奥曼和谢林对博弈论的主要贡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奥曼对博弈论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具有与 众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从博弈论基本概念的确立到理论研究工具与方法的发展、理论体系的 形成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都具有开创性的进展。

可以说,奥曼对博弈论作了全面系统 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研究其代表作品主要有:《非原子型博弈的价值》、《博弈理论》、 《博弈论讲义》、《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博弈论及其应用手册》等奥曼首先是一位数学家,他对博弈论的研究是按照传统主流经济学的范式,沿着完全信 息理论和数学表达的两条基本途径进行的他在博弈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有:构建和完善 博弈论的基础问题,完全竞争经济模型的精确论证,使重复博弈论得到理论系统的发展等奥曼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显示了他的数学才能他用严格的数学模型证明了19 世纪以来 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完全竞争经济模型”、“为什么充分竞争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方 式”众所周知,完全竞争经济模型描述的是,市场上存在众多参与者(居民和厂商),单个 参与者决策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个人只能接受既定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对此,奥曼将 深厚的博弈论功底应用于市场的经济均衡研究,给出了市场力量根源的解释奥曼认为,只 要参与人的人数是有限的,单个个体对经济的影响,在数学上就不能忽略不计一个适用于 完全竞争经济概念的数学模型必须包含无限多个参与人很显然,这时每个个体在模型中的 影响的确可忽略不计。

奥曼最著名的贡献是在重复博弈上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 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奥曼发现,在很多现实情况中,长期合作关系的维系远比一次简 单的际遇来得容易,因此短期博弈理论往往具有很多限制性为此,他首先提出了完整详尽 的无限期重复博弈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