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报告撰写与评价

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5MB
约77页
文档ID:49255954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报告撰写与评价_第1页
1/77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报告 撰写与评价省疾控中心 王玉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相关 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 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 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九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 ,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1 〕86号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 素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 搜索、开展个案调查、采集有关标本和样品、描述发 病人群、时间和地区(三间)分布特征、初步判断事 故可疑致病因素、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根据调查需 要开展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 •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版)-卫办 监督发〔2012〕74号 数据来源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事件数流调报告提 交起数比例%201229517.22013271763.02014343088.220152020100.0合 计1107568.2• 关于**乡郑湾小学学生桐子果中毒事件调查报告• 定西市疾控中心关于渭源县会川镇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质量评价的目的l对撰写质量进行评价l了解基层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置的现场调查能力l梳理调查思路,规范调查l为流调报告撰写提供参考• 评价每起事件调查报告的关键信息,用比/ 率等来描述各项特征 – 事件背景信息 – 调查方法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食品卫生学调查 – 实验室检测 – 调查结论 • 背景 • 基本情况 • 调查过程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 • 调查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 验室检验结果 • 调查结论 • 建议 一 背景ü调查任务来源 –何时接报或接到上级行政部门调查指 示 ü事故简单描述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基本 经过等 ü参与事故调查的机构与人员 30起事件的调查报告背景资料描述评价内容n%接报时间具体明确30100事故过程简单描述2893.3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人员2583.3到达现场的具体时间1756.71-背景撰写举例• 2014年3月10日11时(接报时间),我中心 接卫生局通知(任务来源): • ***镇部分村民因聚餐出现群体性胃肠道症 状,要求中心尽快核实情况(事件描述) 。

• 中心立即组织流调、采样人员赶往现场开 展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参加机构和人 员)现将调查工作汇报如下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背景 • 基本情况 • 调查过程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 • 调查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 验结果 • 调查结论 • 建议 2-基本情况 • 气候、风俗习惯、人口数 • 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 学校/工厂/企业规模 • 住宿、非住宿 • 食品企业的日常活动和操作 • …… 30起事件中仅37.3%(11/30)的调查报告有基本 情况描述 2-基本情况撰写举例(1)2-基本情况撰写举例(2)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 背景 • 基本情况 • 调查过程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 • 调查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 验室检验结果 • 调查结论 • 建议 3.1-调查目的• 开展调查时需要达到的目标 • 简明扼要、有逻辑性 • …… • 30起事件中仅6.67%(2/30)的调查报告明 确提出调查目的 3.1-调查目的撰写举例(1)3.2-调查方法(1)3.2-调查方法(2)3.2-调查方法•流行病学 –调查人群描述、病例定义、如何开展病例搜索 、如何选择病例和对照、资料收集方法、资 料分析方法等 •实验室检测 –样本采集与运送方法、采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和数据分析方法 30起事件中仅10.0%(3/30)的调查报告制定了病例定义30起事件中仅6.7%(2/30)的调查报告开展了病例搜索 3.2.1-病例定义制定举例(1)3.2.1-病例定义制定举例(2)3.2.1-病例定义制定举例(2)• 疑似病例:从2012 年7 月8 日9:00~7 月10 日9:00,赴 闸坡山海天旅游团成员中,出现腹泻(≥1 次/24h,且伴有粪 便性状改变)、腹痛、呕吐之一者;• 可能病例:疑似病例中,出现呕吐和/或腹泻(≥3 次/24h ,且伴有粪便性状改变),伴有腹痛、恶心、头晕、发热等症 状之一者; • 确诊病例:疑似或可能病例中,粪便/肛拭子/呕吐物标本 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者3.2.2-病例搜索方法阐述举例(1)3.2.2-病例搜索方法阐述举例(2)• 经了解及询问旅游团导游,获悉所有病例均 在ZP滨海医院就诊,ZP卫生院无类似病例治疗;• 通过查阅滨海医院门诊日志、访谈旅游团团友和 调查方式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

3.2.3-病例对照调查方法阐述举例• 将该旅游团中的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作为 病例组,按1:1 的比例随机抽取无任何临 床症状的团友作为对照组 •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进食食物及数量 3.2.3-病例对照调查方法阐述举例(1)3.2.4-实验室检测方法阐述举例• 采集病例、餐馆食物、外环境等样本; • 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等国家标准对副 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 氏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 • 分离出的阳性菌株上送省疾控中心,参照美国CDC 关 于副溶血性弧菌PFGE 分型标准方法进行血清学鉴定 及分子分型和比对,限制性内切酶选用NotI 3.2.5-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阐述举例• 通过流行病学三间描述,分析事件分布特征;•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 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背景 • 基本情况 • 调查过程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 • 调查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 验结果 • 调查结论 • 建议 4-调查结果• 列出调查的主要结果 • –临床特征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食品卫生学调查 • –实验室检测 • –…… • 不需要解释或讨论数据 4.1-临床特征• 发病概况 –总发病数、计算罹患率 • 疾病临床信息 –症状体征、住院转归、临床检验结果等 • 疾病潜伏期 –最短、最长、平均 临床特征描述质量评价4.1-临床特征结果展示举例(1)4.1-临床特征结果展示举例(2)• 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部分病例 伴有恶心、头晕、发热等症状。

腹泻次数从1~20 次不等,中位数为6 次;且伴有粪便性状改变,以 黄色水样便为主,占68%(17/25);腹痛发生部位 以脐周为主,占44.00%(11/25);主要是阵痛、 绞痛,占64.00%(16/25);呕吐次数2~10 次, 中位数为5 次体温37.8~39.0℃ • 临床表现以轻症为主,病程1~2 天就诊患者中 有18 名病例抽取血样做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大 部分病例有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淋 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等 37374.1-临床特征结果展示举例(3)症状/体征人数(n=26)比例(%)腹 痛2596腹 泻2596呕 吐1662恶 心1350头 晕1142发 热727头 痛312血常规检测结果人数(n=16)%中性粒细胞升高1689淋巴细胞降低(%)1583白细胞计数增高(×1010/L)1583血红蛋白升高739血小板升高3174.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三间分布描述 –绘制流行曲线 –空间分布 –人群分布 • 2014年 17%(5)的调查报告绘制了流行曲线 • 30%(9)的调查报告描述了空间分布 • 73%(22)的调查报告描述了性别年龄分布 4.2.1-流行曲线展示举例4.2.1-流行曲线展示举例流行曲线展示举例流行曲线展示举例4.2.1-人群分布展示举例4.2.1-人群分布展示举例• 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0 岁,占61.54%( 16/26),各年龄段发病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6.99,P=0.07)• 男性罹患率为32.00%(8/25),女性罹患率 36.73%(18/49),男女性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0.163,P=0.687)• 职业为医务人员的占80.77%(21/26),学生占 15.38%(4/26),司机占3.85%(1/26) 4.3-饮食史调查与危险因素推断• 进食食谱调查 –近三天食谱、共同进餐食谱、不同进餐食谱 • 危险因素暴露与推断 –可疑餐次饮食史 –可疑食品进食时间与数量 • …… 饮食史调查与危险因素推断质量评价4.3.1-饮食史调查结果举例(1)4.3.1-饮食史调查结果举例(2)• 26 名病例7 月8 日早餐均为各自进食;7 月8 日 午餐有共同的就餐史,分布在不同的6 个餐桌,各 桌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 7 月8 日晚餐在五处不同地点就餐,其中有富兴渔 村、亮记渔村、华洋渔村、在公寓内自煮形式和钱 大妈海鲜饭店,各就餐地点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31) • 另外,早餐、晚餐的菜谱均完全不一致,只有午餐 存在共同进餐史 4.3.2-危险因素推断结果举例(1)• 假设形成:是一起细菌污染7月8日午餐食物引起 的食物中毒 • 依据: –有相似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符合细菌性中毒特征 •临床检验结果类似 –有共同就餐史 •午餐共同进食,不同餐桌罹患率: p=0.20 •晚餐无共同就餐, 不同餐馆罹患率:p=0.31 • 晚餐前就出现首发病例 –具有中长潜伏期:最短6h,最长18h,中位数14h 4.3.2-危险因素推断结果举例(2)4.4-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计算OR值) • 队列研究(计算RR值) • 调查对象选择(病例组、对照组……) • 问卷调查内容(基本情况、饮食史……) 流调报告分析流行病学质量评价4.4-分析流行病学结果举例4.5-食品卫生学调查•环境卫生状况 •可疑食品流向 •加工制作过程 •污染环节分析 •从业人员调查 •…… 食品卫生学调查工作质量评价4.5-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展示举例(1) • 患者7 月8 日中午就餐的场所为**山庄,是一栋三层建筑 ,《餐饮服务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 厨房位于一楼靠后的位置,面积约为40 平方米,现场调 查发现,厨房卫生环境一般,没有设置明显的分区,只是 有相对独立的粗加工区,无防蝇、防鼠等“三防”设施, 无专门的更衣、洗手消毒设施,生熟食品加工容器和工具 没有明确标志和严格分开 • 有2 个运转正常的冰箱,其中一个置于厨房内的三开门冰 箱,冰箱温度为-12℃,主要储存生肉、半成品、海鲜和 熟肉,冰箱食品存放生熟不分。

• 调查时,厨房已被彻底打扫干净,未剩有事发餐次的任何 食品 4.5-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举例(2)4.5-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展示举例(3) • 花蟹由固定供货商送货,姜葱炒花蟹制作过 程如下:厨房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将花蟹从 水缸中取出,重量约6 斤;用自来水冲洗后 ,大蟹分为4 块,小蟹分为2 块;按蟹︰油 =1︰2 的比例放油,待油热后,分2 锅进行 油炸处理,每锅油炸时间约3 分钟;油炸后 的花蟹置于不锈钢盘上(不锈钢盘使用前已 用灶头处水龙头的水进行清洗);油炸完毕 后,将6 斤花蟹和姜葱等配料全部放入锅中 翻炒,加热时间约3-4 分钟;加热完毕,直 接分装在6 个碟中,上桌可疑食物制作过程展示与污染环节分析污染环节分析—交叉污染可能性很小污染环节分析—未煮熟煮透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测质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