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送人东游.docx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22KB
约8页
文档ID:562892134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送人东游.docx_第1页
1/8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送人东游【作品简介】 《送人东游》由温庭筠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送别诗起调太高,地傍荒芜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二句话思陡然转迭,写友人远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风格,可谓非凡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汉阳、郢门相去千里,岂可同时尽取眼中?只是统指荆山楚水,展现宽阔雄奇境地而已颈联对友人远去前程深表关心,并寄予对他的思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但结句无甚深意虽文饰脱去温李(商隐)之纤丽艳作风,起调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见晚唐诗不及盛唐诗之一斑 【原文】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际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解】 ① 荒戍:荒废的军队防地 ② 浩然:豪迈坚决的样子。

指远游之志甚坚 ③ 汉阳渡:湖北汉阳郢门山:即荆门山 ④ 棹:这里指船 ⑤ 何当:何时樽酒:犹杯洒 【韵译】 在荒芜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 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待到日出之时,便到了郢门山 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孤舟漂泊天际,盼你早日归还! 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评析】 《送人东游》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意境雄浑壮阔,大方悲凉,毫无“花间词派”婉约纤丽的文风浩然离故关”一句确立了诗的基调,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落、天际孤棹等风光显得悲凉而不消沉,因而大方动人诗的最终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这在同类秋季送别诗中是不多见的 诗题为《送人东游》,所送何人不详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是温庭筠宣宗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年)贬隋县尉之后,懿宗咸通三年(八六二年)离江陵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本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唐诗别裁》)试想:地点既傍荒芜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将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浩然有远志气象风格,自是非凡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早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消失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现宽阔雄奇的境地,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给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逝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也许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予着对故交的思念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

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严密协作,情调全都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讲解】 诗题本作《送人东游》,但注云:“一作东归”,我以为原本应是“东归”,由于诗中有“天际孤棹还”一句可知但或许有人看了“浩然离故关”一句,便以为是东游,就改了题目以误传误,至今未改难现在我认定这是一首送友人东归的诗 起二句点明题目:在黄叶纷纷坠落的荒城中,你浩然有出关回乡之志故关”即“旧关”或“古关”,顾予咸注引庾信诗“函谷故关前”,则此处唯恐也是指函谷关大约有人以为“故关”即“家乡”,因此把诗的内容误为送人东游了荒戍”是荒芜的边城,可知送人之处不在都城,而在遥远的小邑颔联写景,点出东归的目的地,可知这位朋友是回到江汉之间的老家去颈联抒情,从诗意来看,这两句也是倒装句你是天际孤客,现在回归老家,在这个江汉流域中,有几个老朋友还生存着呢?这是对东归友人的孤独不得志表示怜悯,也感慨那边的旧友凋零,久无消息。

结尾二句,表惜别之情,盼望有朝一日,重新相见,大家喝一杯酒,以慰籍离别之情情字不协韵,就用“颜”字代替何当”,唐人语,诗中常见,即“何时”、“何缘” 这是五言律诗的正格起承转合,思维规律很清晰中间二联,一写景,一抒情,也符合于宋人一虚一实的要求结句所表达的也是一般人临歧握别时的思想言语无论从思想性或艺术性来衡量,这首诗都只是平稳而已,不能说有什么特长,在温庭筠的全部作品中,它也排不到上乘但是,温庭筠生于晚唐,他的诗就列入晚唐诗而晚唐诗是为后世诗论家所瞧不起的高棅编选《唐诗品汇》,把晚唐诗人几乎都列入“馀响”一级后来他选定《唐诗正声》(《唐诗品汇》的简编本),就根本不选晚唐诗可知他以为晚唐诗中,没有正声这种过于轻视晚唐诗的成见,使很多诗人的作品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温庭筠、李商隐的那些秾丽的艳情诗,太突出了,为初、盛、中唐所未有,即使鄙薄晚唐诗的诗论家,也不能不另眼相看至于温庭筠的那些歌咏行旅,巡游山寺的五言律诗,就被压在“馀响”中,好像远不如他的前辈诗人了现在,我们即以这首《送人东归》为例,假如把它编在刘长卿、戴叔伦等大历诗人的诗集中,唯恐也不会有人觉察是误入在《唐诗品汇》中,刘长卿、戴叔伦的五言律诗都列入“接武”一级,我就不能不为温庭筠叫屈了。

温庭筠的诗,文字与意境都比李商隐浅显,论艺术性,这是他的短处;论群众化,这是他的特长韦縠《才调集》选温庭筠诗六十一首,李商隐诗四十首,为全书诸诗人中选诗最多的,这就反映着温、李诗在五代时的盛行,同时也说明白北宋初时行西昆体的渊源而温庭筠诗在当时,比李商隐有更多的读者,也由此可见 宋代以后,状况一变秾丽诗以李商隐为代表,选了李商隐就不选温庭筠五言律诗由于属于晚唐而被轻视于是温庭筠在唐诗中的地位大大地被贬低了 贺裳着眼于温庭筠诗集中的一大半艳体诗,因而说他不能淡远、雅正和自然,现在我从温庭筠的五、七言律诗中摘选几联并不秾丽的名句,以供读者评品,也许可以证明温庭筠不是不能作淡雅自然的诗吧! 【介绍】 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才思灵敏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局部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美,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温庭筠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颜色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爽,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致,清爽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英汉对比】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际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 TO A FRIEND BOUND EAST Wen Tingyun The old fort brims with yellow leaves.... You insist upon forsaking this place where you have lived. A high wind blows at Hanyang Ferry And sunrise lights the summit of Yingmen.... Who will be left for me along the upper Yangzi After your solitary skiff has entered the end of the sky? I ask you over and over when we shall meet again, While we soften with winecups this ache of farewell.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