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屏蔽泵维护检修规程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5.74KB
约7页
文档ID:16613437
屏蔽泵维护检修规程_第1页
1/7

1屏蔽泵维护检修规程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大连帝国屏蔽电泵有限公司 R 型屏蔽电泵的维护及检修,其它相似类型的泵可作参考1.2 结构简述屏蔽电泵主要由泵体、叶轮、转子、定子、石墨轴承、轴套、推力盘、端盖、轴承监测器、接线盒、底座等零部件组成把泵和电机连在一起,电动机的转子和泵叶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给转子1.3 设备性能主要设备性能(见表 1)表 1 主要设备性能表名 称 规 格 电机入口最高液温℃ 流量m3/h 扬程m 功率kw 转速rpm 额定电流 AVDC 输送泵R81-217H4BM-0204S1-B 100 10 30 3 2750 8一次粗品泵 R61-216H4BM-0204S1-B 130 2 30 1.5 2820 5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泵本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2.1.2 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2.1.4 压力表、电流表、TRG 表等仪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2.1.5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2.1.6 泵体及附属阀门、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标志明显。

2.1.7 基础及底座完整、坚固2.2 运行性能2.2.1 运转正常,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2.2.2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2.2.3 循环管正常2.2.4 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2.3 技术资料2.3.1 有泵的总图或结构图2.3.2 有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2.3.3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2.3.4 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可靠,包括:a.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b.设备运行记录;c.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d.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22.4.2 基础及底座整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齐、清洁2.4.3 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3 设备的维护3.1 日常维护3.1.1 严格按操作规程启动、运转与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3.1.2 每班检查 TRG 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等指示情况3.1.3 经常观察泵的流量计,指示流量是否是规定值3.1.4 定期检查泵的循环管路有无堵塞3.1.5 经常观察泵的压力和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和稳定,设备运转有无异常声响或振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1.6 经常保持泵周围环境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密封符合要求3.1.7 维修人员应定时上岗,检查设备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3.1.8 在泵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泵停用时,排尽剩液,以防冻裂机壳及零件3.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 2)表 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故 障 现 象 故 障 原 因 处 理 方 法不扬液及首次运行扬液量不足缺相 泵内进入气体、空气积存 阀门没有打开 电源没接通 电机线圈断线反转管路压力或实际扬程与设计不符吸入液中含有气泡 异物堵塞流道电压下降 发生气蚀 粘度、比重过大 泵内液体结晶析出 纠正三相接线检修配管、彻底排气打开阀门检查接线是否错误、接触是否良好测量线间电阻,发现断线,返厂修理调换电源相序 按规格要求修改或换泵 检修配管清除异物 调整至规定电压 检修吸入侧配管 按规格要求修改或换泵 清除结晶运行中扬液量不足 上述各项 泵体及叶轮的口环磨损 叶轮磨损、损伤输送液温度降低引起粘度、比重增大 配管管路损失增大 空运转造成轴承烧坏 参照上述措施更换修理更换修理按设计进行保温或更换泵清理配管更换轴承电动机自动停转空运转造成轴承烧坏 过负荷 过热 热元件工作不良 更换轴承液体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流量扬程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更换泵是否完全排气,循环管路是否堵塞,冷却水是否符合要求返厂修理3保护装置设定有误 检查后矫正设定异常振动和噪声 发生汽蚀 循环液不足 吸入口吸入空气 吸入液中含气泡侵入固体异物轴承磨损泵安装不良输送液结晶检修吸入管,增加安装高度清理循环系统修理配管同上清除异物 更换轴承 重新安装 清除结晶轴承异常磨损(TRG表指针在红区) 空运转 循环液不足 混入泥浆 输送液引起腐蚀 轴套滑动成缺损或表面粗糙 发生结晶 绝对禁止清理循环管路采取防止泥浆混入的措施 改换材质更换轴套消除结晶TRG 表指示说明(见表 3)表 3 TRG 表指示说明故 障 现 象 故 障 原 因 处 理 方 法TRG 表针指示逐渐增大、指针不摆动。

1.电源电压升高2.轴承磨损增大1.检查端电压是否正常2.检查轴承磨损情况,如超过要求值更换新轴承TRG 指针摆动无规则,电泵流量、压力不稳,内部声音不正常,有时端部发热1.泵进口阀开启不到位2.循环液中有气泡1.检查循环液管路,泵进口阀开启到位2.通过泵排气口进行排气TRG 指针突然升至红色区,针摆动幅度增大且有规则性波动,有时停机后再启动故障消失1.转子笼条涨开造成局部断条 1.换同型号转子TRG 指针突然升至红色区,针摆动幅度增大且有规则性波动,并伴随声音不正常1.叶轮摇动、转轴弯曲,口环磨损1.拆开电泵壳检查修理损坏处,更换新配件表针指示值大于 0.75 运转不顺畅,流量、压力低电源相序接反 检查电源相序并重接电源表针正常,运转不顺畅,流量、压力低;或运转正常,表针大于 0.75模块三相电源与电动机端子的相序不一致TRG 与热元件线路接错检查模块三相电源线与电动机电源线相序是否对应,按正确相序接好轴承异常磨损 有杂物混入 检查滤网选型是否合乎规定,滤网是4否破损泵体过热 1.泵循环管未通,泵尾冷凝阀未开2.轴承磨损1.开启泵尾冷凝阀,保持循环管通畅2.更换新轴承和相关配件机泵振动及噪音过大 1.轴弯曲变形。

2.异物堵塞3.吸入阻力大4.泵进口管线压力太低5.泵内存有气相1.校直原轴或更换新轴2.清除异物并防止再次发生3.检查清洗过滤器,并对管路进行检查4.及时对进口管线或产品储罐充压5 按照程序排气表针指示 0.5,一相电源为零 检查电源线表针指示忽大忽小;或者摆动,且这种现象是短暂的管路混入异物或者介质有结晶和沉淀检查介质状况以及伴热情况电泵工作正常,电源线接反,表针始终大于 0.75,有时停转一阶段,再启动故障消失模块或 TRG 表损坏或 TRG 系统回路有接地现象检查模块输入、输出电参数,检查电表点参数,检查模块、TRG 表是否接地表针无指示或指示反向 模块极性装反,;仪表损坏、模块选用错误检查仪表模块类型选用情况,模块安装孔以及仪表的极性对应表针在某位置不动 卡针 维修主电路端子对地绝缘为零,或者启动泵时跳闸了接线框损坏,模块损坏,主绕组损坏,TRG 表与热元件接线错误把模块及主绕组从接线架上拆下分别检查3.3 紧急情况停车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车:当轴承监视器指向红区时;当屏蔽泵有异常响声时;当屏蔽泵冷却水套温度过高或突然断水时;当屏蔽泵入口断液时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 检修周期检修周期(见表 4)表 4 检修周期表检修类别 小修 大(中)修检修周期 6 个月 12 个月4.2 检修内容4.2.1 小修4.2.1.1 检查紧固各部螺栓。

54.2.1.2 清洗过滤器、过滤网4.2.1.3 检查清洗液体循环管及冷却系统管道的水垢4.2.1.4 清扫及检修所属阀门4.2.2 大(中)修4.2.2.1 包括小修项目4.2.2.2 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和冲蚀程度,予以修复或更换4.2.2.3 检查轴的磨损、腐蚀和直线度,进行修复4.2.2.4 检查调整泵体水平4.2.2.5 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更换轴瓦、调整间隙4.2.2.6 检查与调整叶轮密封环、轴套、轴封等各部间隙4.2.2.7 检查或校验压力表4.2.2.8 检查、清扫以及修整机座和设备油漆5 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5.1 泵壳与叶轮5.1.1 检查壳体流道及口环处,如有腐蚀、气蚀、磨损时,应采用打磨、喷涂等方法进行修理无法修复时应予更换5.1.2 检查叶轮流道有无腐蚀、气蚀现象,腐蚀厚度超过壁厚 1/3 时,应更换叶轮5.1.3 叶轮不得有毛刺、裂纹,叶轮口环与轴孔的圆柱度为 0.03mm叶轮孔与轴配合一般采用H7/h6,并用螺帽锁紧更换叶轮时,用去重法找静平衡,而削去的厚度不大于壁厚的 1/3,叶轮平衡重应不大于表 5 规定表 5叶轮外径,mm ≤200 201~300 301~400 401~500不平衡重量,g <3 <5 <8 <105.2 转子5.2.1 检查转子屏蔽套有无磨损、裂纹现象,如屏蔽套磨损厚度超过 0.2mm 时,应更换屏蔽套。

5.2.2 轴颈磨损后,可用电镀或喷镀的方法修复5.2.3 键与键槽侧面应接合紧密,不允许加垫片键槽磨损后,可根据磨损情况适当加大,加大只能按标准增大一级在结构和受力允许时,可在本键槽的 90 度或 120 度方向另开键槽5.2.4 键槽中心对轴颈中心线的偏移量不大于 0.06mm,歪斜应不大于 0.03mm5.2.5 转子轴颈的圆柱度不太子轴径的 1/2000,但最大不得超过 0.03mm;粗糙度不得低于 5.2.6 转子用配重法找静平衡,转子的平衡重应不大于表 3 规定5.2.7 转子中段允许跳动量不超过表 6 规定表 6转子外径 mm ≤50 51~120 121~260 >260平衡重量,g <3 <5 <8 <105.2.8 叶轮口环处允许跳动量如表 7 规定表 7转子外径 ≤50 51~120 121~260 >260径向跳动 0.04 0.05 0.06 0.085.3 组装5.3.1 定子屏蔽套不得有鼓包、凹陷、裂纹和磨擦迹象;两端止口同钩度为 Ф0.03mm 如磨损厚度超过 0.2mm 时,应更换65.3.2 TRG 表指示应灵敏可靠当电泵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时,接线盒应符合 GB3836.2—2000规定。

5.3.3 轴套、推力盘工作面粗糙度为 ,轴套内外孔不得大于 0.03mm端面对轴中心线垂直度为Ф0.01mm,轴套外径与石墨轴承内径间隙不得大于 0.15mm5.3.4 石墨轴承工作面粗糙度不得低于 ,不准有裂纹内外孔同轴度为 Ф0.01mm ,石墨轴承磨损极限: ФA—ФB=0.4mm ; L=49.2mm 5.3.5 转子组装好后,用手转动以灵活无卡阻为合格否则应调整螺丝松紧达到转动灵活,轴向窜量 0.7—2.1mm端面及径向跳动量如表 8 规定5.3.6 装配叶轮时,键与键槽应紧密配合用止动垫圈和螺栓将叶轮牢固锁紧测定叶轮(无自动平衡型)轴向间隙时,用调整垫圈方法将轴向间隙调整到表 9 规定表 9 mm6 试车与验收6.1 试车前准备工作6.1.1 清除泵座及周围一切工具和杂物6.1.2 检查各部连接螺栓是否紧固6.1.3 电泵以 1.1 倍的设计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或水压试验,检查无泄漏为合格6.1.4 用 500 伏兆欧表测芯子绕组对壳体的绝缘电阻,其值小于 0.5 兆欧时,需要干燥6.1.5 彻底清除装置内的铁锈及固体异物6.2 试车6.2.1 转向确认。

6.2.2 关闭泵出入口阀门,关闭压力表旋塞6.2.3 接通电源开车,检查泵旋转方向是否正确,空负荷运转不超过 3 秒6.3 负荷试车6.3.1 严禁空载运转6.2.2 打开入口阀(计录出口压力表读数)、出口阀、逆循环管线阀(R 型)、压力表旋塞6.2.4 空气全部排除后,方可运转6.2.5 打开泵进口阀门,使泵内充满液体带冷却水套的屏蔽电泵,必须首先按规定的冷却水流量接通冷却水,然后开车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