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诗歌阅读 目标:掌握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一、重点难点 1.了解诗歌常见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熟练掌握诗歌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在具体情景中的运用 二、知识点精讲 文学常识: (一).题材: 1.山水田园诗(晋 谢灵运 陶渊明 唐 王维 孟浩然) 2.送别诗《送友人》 3.边塞诗(高适 岑参 王昌龄 崔颢 王之涣等) 《凉州词》 《逢入京使》 4.羁旅诗《天净沙·秋思》 5.讽喻诗《卖炭翁》 《泊秦淮》 6.咏物诗《草》 《鹅》 《竹石》 7.咏史诗怀古诗(历史事件、人物)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 8.哲理诗《观书有感》 9.闺怨诗 (二).体裁 古体诗(唐之前)不对仗;押韵自由;四五六七言 ,每句字数不定标题 加“歌、行、引、曲、吟、弄”等字 近体诗(唐之后)绝句(4 句)五绝;七绝;律诗(8 句)大于 8 句称为长律或排律,五律;七律;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二、四、六、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 305 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 31 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 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 40 篇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重章叠唱:这是《诗经》结构上的特点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大量使用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反复咏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 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于三国、西晋和宋时失传。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诂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四).词 别称: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近体乐府 从长度分小令(59 字以下) 、中调(59~90)和长调(91 以上) 《词牌名·题目》 一首词一定要有词牌名,不一定有没题目 水龙吟(67444) 、念奴娇(436) 、雨霖铃(444) 、踏莎行(447) 、苏幕遮(3345) 、声声慢(446) 、水调歌头(556) 、八声甘州(85544) 、清平乐(457) 、破阵子(667) (五).曲 分为散曲(诗歌;抒情)和杂剧(戏曲;搞笑) ;散曲分为小令(短小精悍)和散套(富丽雍容) 别称:词余;北曲;乐府(散曲和杂剧采用“北曲” (一种腔调)为演唱形式,又称为“乐府” ) 【宫调名】曲牌名·题目 宫调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 三、经典例题剖析 例 1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 ,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 ,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 (1 分) 2.《诗经》使用风、雅、颂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 (1 分) 3.重章叠唱:这是《诗经》结构上的特点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大量使用 词语,反复 , 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 例 2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背诵) 1、词中念奴娇是 ,赤壁怀古 。
2、和苏轼同时期的唐宋八大家是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例 3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的是 晚年闲居颍昌时的 情景在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苏辙写此诗记录 诗歌从诸孙入村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 2.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诗句运用了 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 ,表现了 的喜悦 3.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用了 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 ,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 之情 四、课堂练习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 (1 分) A.咏史 咏物 B.边塞 怀古 D.边塞 送别 C.送别 咏史 13.对诗歌前八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常” 、 “千” 、 “万”都从空间描写雪景 B.“卷” 、 “逐”既写雪的威势又喻敌军压境 C.“兼汉月” 、 “照”写雪的永恒和雪的光华 D.“鸟飞绝” 、 “马蹄滑”用拟人而移情入景 14.诗歌划线部分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 分) 五、作业布置 江夜 【清】吴锡麒 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 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 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 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 14.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 A.1 B.2 C.3 D.4 15.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自然清丽 B. 沉郁顿挫 C.豪放飘逸 D.平淡质朴 16.请结合全诗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4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