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米芾的艺术成就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44.42KB
约2页
文档ID:574849627
米芾的艺术成就_第1页
1/2

米芾的艺术成就 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如今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

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如今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鸟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於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 1088 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卷末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记』,并钤有『米姓之印』,时年三十八 此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故此帖又名<书诸体诗卷或>或<拟古诗帖>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二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一首与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

<拟古>二首以行楷为主,第一首诗运笔尚称拘谨,到了第二首诗句『龟鹤年寿齐』,字形笔画愈见细瘦,而有奇险之风,且愈到后面越见流畅飞快之笔意,体现了米芾随意洒脱的个性和刷字的特点;第五首诗〈和林公岘山之作〉,字体更显纤细,笔势更见挺拔,随著 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收放自如,表现灵动,结体纵长倾侧,写法字字不同,及书变化之能事,展现米芾『不偶於俗』的个人特质,且因蜀素不易受墨,是而枯笔随著渐乾的墨渍,通篇墨色有浓有淡,笔画间也出现较多的飞白书家紧凑的点画、粗重与轻柔的线条交互挥洒,流利的笔势与滞涩的触感相生相济,在鸟丝界栏内,飞扬行笔,丝毫不为格式所拘,风樯阵马的动感与雍容沉稳的静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章法 经何传馨考证,於『大观一北宋书画特展』图录中指出,此卷在北宋林希之后到明初三百余年间的流传情形不明;明清两朝,汪宗道、顾从义、顾九锡、项元汴、董其昌、陈焘、陈之暗,高干奇、王鸿绪、傅恒等人鉴藏,后入清宫收藏米芾自述学书经历由颜、柳、欧、褚等诸家,上溯二王,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此帖即米芾求古以达变的成熟佳作,亦是个人书风形成的起始点,在尚意的北宋书史上意义别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