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冯氏历代名人录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8.92KB
约65页
文档ID:1165699
【2017年整理】冯氏历代名人录_第1页
1/65

冯氏历代名人录(朝荣编辑)跨越三千多年风霜雨雪,冯氏子孙走出了一条充满传奇、坎坷、悲壮而又成就卓著的历史长路从牧野战场到弹侠而歌,从易老悲叹到汉宫恩仇,早期冯姓由小到大,艰难而极坚定地在中原扎根、发展,凭借其勇气、刚毅、正直而树起了世家风范从北燕信都到金陵池水,从“垂帘听政”到呕血“三言” ,冯氏子孙由北而南将华夏文明之水、希望之光传遍神州大地 “机辩巧思 ”、 “端正孝悌”成为冯氏家族极为重要的家族特征在近现代史中,冯姓儿女前仆后继,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仅属于冯氏世家,更属于全中华的历史丰碑,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哲人和学者冯氏子孙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玩强拼搏,助推中国创造出了今天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伟大局面作为冯氏子孙,我们或许已无法准确界定自己的源起和谱系,但我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灵家园和精神乐园,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耀感我们的血液中总保持着一份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正直与无私、果敢与从容无论是冯唐还是冯坚,无论是冯奉世还是冯子材,无论是冯国璋还是冯玉祥,都保持着这种高贵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回顾冯姓起源、播迁、流变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最有感悟的一点,也是星罗棋布、遍布五湖四海的冯氏子孙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关键之所在。

冯氏宗族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名人不计其数,兹将部分简列,以鉴后嗣周朝春秋战国时期毕公高:原名姬高,字庶叔,生于公元前 1091 年,逝于公元前989 年,是周文王姬昌庶子,周武王姬发异母弟弟,排行第15周文王逝世后,因姬高的长兄伯邑考早逝,故由次兄姬发继位世称周武王公元前 1046 年,姬高辅佐周武王起兵攻打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朝君主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本纪》记载武王胜利后凯旋的情形时说,随同武王同乘一辆车的有三人:“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这里所说的毕公,就是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商朝灭亡后,姬高与周公旦、召公奭等护卫周武王进入商都,在商都神社祭告天地之后,周武王登基称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建立周朝后,周武王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于是将追随他克商劳苦功高的十五弟姬高封在毕地(亦称毕陌、毕原、咸阳原,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 ,爵位为公爵,故称毕公或毕公高因食采于始平郡冯邑, 故被尊为冯氏太始祖(姓肇始祖) 康王十二保釐东郊成周时受封为 太傅(时年八十余岁) ,为“成周之祖” 至此,毕公高为武王、成王、康王“三朝元老” ,被誉为:西周政治家、周初四圣、周拾乱、成王康王“顾命大臣”等;留名“毕公村” ,留像 《中国历史图鉴》 ,留迹周原古墓——出土有“毕公龟甲刻辞” 。

毕公高配姜氏,生五子曰:金、木、水、火、土 冯 万:毕公高长子,字金,号元音,任西周司寇,后在晋为大夫,因生于并食采于始平郡冯邑,去邑为氏,姓冯名万,为冯氏始祖冯万卒于康王十年葬岐山西北隅妣姒氏谥贤淑夫人卒于康王廿一年葬岐山中层八角井冯万生三子曰:伯子、叔子、季子冯伯子:毕国上卿大夫冯简子:博学多才,能断大事,为郑简公时期大夫,是郑国名相子 产的得力助手为了表彰冯简子在内政、外交方面的治国业绩, 郑简公命人在敖鄗山 (今邙山)南麓的冯城,建造了一座双楼对峙的华丽府宅赏赐给他,并将有家奴百户、良田千亩的冯城封给他作为食邑冯长卿:东周(公元前 445-225 年)时魏国长卿毕万的儿子名武,号魏武子,他一直忠心于亡命公子——重耳重耳避祸逃亡,魏武子义无反顾地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后来重耳终于在秦国等诸侯的支持下归国继承大位,这便是晋文公魏武子因功再封于魏地,位列大夫,显赫一时到魏武子之玄孙魏献子的时候,魏氏已与当时晋国的智、赵、韩、中行、范氏并称“六卿” ,把持了晋国大权魏献子之孙魏桓子与赵、韩两家完成了“三家分晋” 公元前 403 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这便是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魏氏立国,毕氏家族自然受益最大,毕万家族的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于是因城为氏,即河南冯氏。

冯 驩:又名冯谖,冯简子八世孙小时候家穷,为齐国孟赏君门下食客冯驩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所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后孟赏君派他去薛地收债,冯驩将收来的债券当众焚毁,给孟赏君买个“义” ,使“焚券义市”成为千古美谈冯 亭(-前 260 年):字文庆,冯驩之子,战国时韩国上党太守,献地于赵国,主张韩、赵两国抵秦,后战死于长平 《资治通鉴》卷五评说(8)有“上党战役冯亭施李代桃僵计”的记载为保上党百姓无虞,冯亭虽败犹荣冯 郝:楚国大夫宋国内乱,其相惠施投楚,冯郝反对楚王接纳施地,愤而离去冯 长:传说他是骊山(今陕西临潼县境)人,周宣王时为柱下史,善观天文而知世事之变,乃辞官归隐,养生学道遇邓真人授以灵书,建功立行,快要成就时,又遇真人授以太上隐书,得道后常用术济世活人周平王时升天成仙,受封为"西岳真人"冯 翥:殷高宗时吏正冯 矩:周穆王时布政司秦朝冯去疾(-前 209 年):名衡山,冯亭次子,出生于上党,居陕西咸阳省时度势投秦后作右相,后因反对宦官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被囚后自杀。

冯 劫(-前 209 年):字尚道,与其父冯去疾投奔秦国后,任御史大夫,后因反对“沙丘之变”失败在狱中自杀冯毋择:博成候,见族兄冯去疾狱死,率侄、孙隐姓埋名逃往他地汉朝冯 唐(前 209 年-):子伯选,冯去疾之孙,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文帝时,为中郎署长曾在文帝前为云中守魏尚辩解,指出“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冯 骞:冯唐弟冯 遂:字王孙,冯唐之子,西汉时期奇士,与司马迁交好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冯遂做了郎官冯奉世(前 137-前 39 年):字子明,原籍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 ,后迁居杜陵(今西安东南) 远祖冯亭,近祖冯唐昭帝时,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景帝时,为左将军宣帝时,西域莎车贵族杀汉官员,破坏汉朝统治帝任奉世为卫侯,出使大宛,率兵击莎 车,威震西夏下令以破羌之功封奉世萧望之独以 奉世矫制违令乃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生九子二女:选卿运卿君卿(冯正、冯野王)连卿达卿圣卿远卿逢卿达卿(冯逡)才卿(冯胄) ,女冯嫽、冯婕妤冯 谭:冯奉世长子,天水司马,以校尉身份随父平定羌乱,因病早卒冯 正:冯奉世三子,字君卿,号野王,任大鸿、左冯翊,陇西太守、上郡太守、琅邪太守,世称“大冯君” 冯 立:冯奉世五子,字圣卿,西河太守、上郡太守、东海太守、太原太守,广州都督,世称“小冯君” 冯 参:号逢卿,字叔平,冯奉世七子,任安定太守,封谏议大夫、宜都候冯 逡:号运卿,字子产,冯奉世八子,陇西太守,清河都尉冯 胄:字世威,山西上党人,冯奉世九子,汉中副将师事、清河都尉冯 嫽:冯奉世长女,解忧公主贴身侍女公元前 101 年,因政治联姻之需要,随解优公主和亲到了乌孙国,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因其她多才多智,被任命为汉朝使者,协助公主为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敬服,被尊为冯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著名的政治家、女外交家冯 婕(冯婕妤):名媛,字小怜,冯奉世次女,公元前 47 年,冯媛 应召入宫,始为长使,数月 后晋为美人后为汉元帝的昭 仪前 42 年,媛生皇子(汉元帝的第三子)刘兴(后为中山孝王) ,晋封婕妤为左皇后。

她的哥哥冯野王为左冯翊,她的孙子刘衎是后来的汉平帝故有“中山太后”之称,又有 “冯太后”之称冯 衍:字敬通,野王之孙(即君卿次子志德之次子) ,幼有奇才, 为著名东汉辞赋家年 20 即博通群书,仕曲阳令著有《问 交》 、 《德诰》 、 《慎情》等五十篇,著名篇为《显志赋》(又称《凌云赋》 ) ,赋中多用典故,骈偶对仗,用前代名人的遭际,抒发自己失官的感慨和愤懑原有集,已散佚,明 人辑有《冯曲阳集》 冯 豹:冯衍子,子仲文,东汉名儒、河西副校尉迁甘肃武威太守、尚书冯 扬:原名冯奉扬(冯奉世堂弟) ,字子显,党阳人宣帝(前73 年)时为弘农太守;子八人,皆官二千石;赵魏间号曰:“万石君” 冯 偃:字琴才,冯扬长子,冯伉之父,冯勤的祖父 (有《后汉书·冯勤列传》记载此冯伉非唐朝河北元城诗人冯伉) 冯 勤:字伟伯,居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 ,祖父偃长不满七尺自耻短陋乃为子伉娶长妻生公八尺三寸十四岁为冀州守,汉光武帝时为尚书令、司徒冯 宗:冯勤长子,继父爵关内侯冯 顺:冯宗之子,大鸿胪冯 奋:冯宗次子,平阳侯冯 劲:冯顺之子,平阳侯、羽林右监有子冯卯、冯留冯 异(生于汉永帝六年即公元前 30 年正月二十亥时,卒于汉光武帝十一年即公元 34 年六月十九亥时):字公孙,号成武,今河南省宝丰县人。

据《后汉书》载:“异,父城人,字公孙,事光武拜偏将军,封阳夏侯复平赤眉,击匈奴,历领北地、安定、 天永太守事后攻隗纯于冀,卒于军,谥节异性谦退,每所止舍,诸将常并坐论功,异独屏立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 军 ”光武帝诏书这样评价:“义为君臣,恩为父子 ” 异初 属王莽,更始元年归刘秀,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随刘秀巡抚河北,提出“广施恩德、笼络人心”的建议攻破王郎后,封应侯同年,破铁胫农民军于北平(今河北满城北) ,收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冬,拜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郡,兵驻黄河北岸,与河内太守寇恂合力防备洛阳更始军二年夏,乘洛阳守将李轶不与争锋之机,率兵北攻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南) ,得二城;南夺成皋(今河南省荥阳西北)以东 13 县,收降10 余万人复渡河击斩更始所署河内太守武勃,歼 5000 人东汉王朝建立,封阳夏侯建武二年冬,替代邓禹西征三年,经崤底之战,大破赤眉军,又击破延岑等割据武装,平定关中四年,击败公孙述所遣数万兵于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 ,屡次挫败公孙述进窥关中的企图,被誉为咸阳王六年,汉军陇西之战受挫后,冯异受命进军栒邑(今旬邑北) 此时,隗嚣部将行巡率兵亦欲乘胜攻取栒邑。

冯异力排众议,率兵抢先占领栒邑,然后偃旗息鼓,待行巡军至,突然出击而获胜北地豪强武装闻风归降先后领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东南)、北地(郡治马领,今甘肃省庆阳西北) 、安定(郡治今镇原东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与诸将共攻落门(今武山洛门) ,病卒军中陵寝在四川顺庆府南充县景村沟,墓前立有碑坊冯异长于谋略,号令严整,用兵进止有序;为人谦让,诸将会聚论功之时,冯异常独自避于树下,故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幼学故事琼林》载:“汉冯异,当论功,独立大树下,不夸已绩 ”“汉文帝,尝劳军亲幸细柳营按辔徐行 ”真可谓,论功勋,他与光武帝(刘秀)平天下,论操行,他与汉文帝(刘恒)并芳名 冯异与妻王氏生子冯彰、冯沂冯 冀:冯异兄,汉中候冯 彰:冯异长子,继承爵号一应侯冯 沂:冯异次子,受封析乡侯冯 普:冯彰长子、冯异之孙,封东缗侯、平乡侯冯 晨:冯彰次子、冯异之孙,复封平乡侯冯正乾:西汉进士,任江西淮安府元庆县知县,后升任湖广黄州知府 冯 焕:安帝时任幽州刺史,被人谋害死于狱中冯 绲:字鸿卿,亦作皇卿,邑郡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辽东太守,平长沙武陵蛮有功,赐钱十万不受,官至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