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8.50KB
约9页
文档ID:532834159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1/9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课  题 : 课题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授课人 :王金辉学  校:  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中学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 第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本节通过演示实验 :“空气在氧气含量的测定”验证了空气中含 约1/5的氧气,引出人类对空气组成的认识过程,从而导出了空气的组成以及各种成份的体积分数 在学习这一节时,(一)要了解空气组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作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能力;(二)是要重点掌握空气的组成和各成份的体积分数  这二点为本节的教学目标其次,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是人类、动植物必需的天然物质和生命支柱,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热胀冷缩会感到风的存在,很多物质在空气中点燃会燃烧,隔绝空气时又会熄灭,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蜡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羽毛在空气中飘动,人类、动植物隔绝空气无法生存,这些自然现象和小学的常识已使学生知道了空气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从化学知识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成,所以空气的组成就是本节的重点。

绪论课已阐述过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所以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也是本节的重点同时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组成的历史过程的学习和对科学家探究方法的了解,要逐步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辩证观,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探究科学发展知识的能力,这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在讲授这一节课时,应该结合课内外知识,采用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及各种活泼的形式,用准确、生动、形象流畅的语言加以表述,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急剧上升,在学生认识和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学方法】1、STS教学尽可能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对周围事物 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关心周围的一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实验探索为,灵活并用讲授法、指导阅读法、作业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引出新知 探求新知  应用新知   知识小结   知识拓展 知识反馈 作业布置 设计家庭实验课外调查课堂思考设 疑启 发练 习引 深实验探索归纳小结(一)引出新知通过学生对空气的认识让同学自己回答空气作用,空气的成份有哪些?是谁怎么样发现的?我们能不能回到几百年前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成分?这里用简短的设问,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明确了思维方向,激发了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知求欲望, 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探求新知[增补实验]如右图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抽气筒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掉一部分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由于初三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压强知识知之甚少,对下文由现象水面上升1/5,而得出空气体积减少1/5的结论的形成,成为障碍,设计此实验可避开压强知识,让学生自己由现象得出结论:钟罩水位上升是由于,罩内空气体积减少,且空气体积减少多少,水位就升高多少,为下文结论的形成作好了铺垫 [实验  2-1]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以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的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皮塞,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指导学生以观察现象,及由现象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此过程通过  组与组间的竞答,使学生准确而完整地得出了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如下问题(1)空气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它们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2)是哪国的哪些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在学生们回答第一个问题后,向学生介绍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和艰苦历程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号召同学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有人云亦云的科学态度。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空气的组成有了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并且知道空气的成分比较固定,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断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气化碳的平衡再次引出问题:空气的成分是不是一尘不变的?是什么改变了空气的成份呢?由学生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和课外知识,抢答出污染空气原因,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污染空气的原因 :有气体和烟尘整个探知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凡是学生能回答出的由学生说,说不完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 ,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使同学们在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三)应用新知给出3个层次的题,前两个层次是本节的知识点, 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功,重在考察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所涉及的问题重在观察实验,建立概念,理解和识记知识点,并灵活运用第三个层次的用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题目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原则,重在培养学生和能力四)知识小结通过梳理本节知识空气成分的测定、体积分数及它成污染根源与防治方法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掌握本节知识点,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五)知识的拓展  1、思考题: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中钟罩内水位上升不足1/5的原因有哪些?目的使部分优生“吃饱”,能力进一步提高,此题重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2、家庭小实验:自己设计一个可行的测定空气 成分的实验,并动手做一做此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课外调查:通过调查你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分析造成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想一想什么方法可发减少污染?此题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中的化学,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溶为一体,由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知识的反馈(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紧扣大纲,突出重、难点,并通过系统 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进一步促使他们将知识转为能力二、教 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教学方法】讲演法、自学指导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仪器、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500 mL量筒、100 mL量筒、10 mL量筒、500 mL烧杯、红磷、水、火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展示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一、空气的组成 头脑风暴:你对空气知道多少?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⑥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⑦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更正)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

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实验探究1】想一想,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设计方案: 提供学生水槽(装有大半槽水)、小烧杯、一杯饮料(配吸管)及其他仪器若干,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一般能提出的简易方案可能有上图所示的几种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获取结论: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结论 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以头脑风暴的探索形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主题设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收集证据: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③煤等燃料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思维延伸: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1、通过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你有何感想?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开拓视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证据,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1.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2.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体会其实验原理3.了解空气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