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比较优势陷阱”?请举例说明国贸 21 白钰莹 2121802057答:“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和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两种类型前者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且由于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后者是指发展中国家虽然开始进行制造业的生产,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下面以中国的制造业为例,来进一步阐释这一理论长期以来,受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我们一直把劳动力成本优势看做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并相应地大力发展诸如纺织企业等众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但随着高新技术产品日益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加之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供过于求,由于越南等国家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2004 年以来,东南沿海的“民工荒”已经使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外贸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为保持低成本优势继续压低工资,会遇到用工短缺;如果提高工资待遇来缓解用工短缺,则劳动力成本增加,丧失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这表明,以往单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外贸模式已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演变为劣势中国的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纺织品一直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明显体现出了竞争优势不足的特点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图 1.中美德三国 2000 年出口产品附加值图其中: SITC 是指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0 指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 SITC1 指饮料及烟类, SITC2 指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SITC3 指矿物燃料, 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SIT C4 指动植物油脂, SIT C5 指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SITC6 指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IT C7指机械及运输设备, SITC8 指杂项制品, SITC9 指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 一般把 SIT C0 到 SITC4 称为初级产品, 把 SITC5 到 SITC8 称为制成品从图中中可以看到, 我国初级产品进出口比重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而工业制成品却呈上升趋势根据我国按一位数 SIT C 分类的显性比较指数( RCA) 可以看出: SITC0、SIT C2、SITC3、 SITC5 的 RCA 值均有下降, 其中前三类下降的幅度还比较大, 说明我国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在弱化以中国的纺织业为例,我们进一步来进行探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由上表可知,从 2005-2008 年,我国纺织服装贸易额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贸易额从 2005 年的 1150 亿美元增长至 2008 年 1852.2 亿美元,单看这一数据,可以说明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规模与量的方面有了很大发展然而,再看纺织服装贸易额占货物贸易额的比重从 2005 年的 15.0919%下降至 2008 年的12.9656%,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外贸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出口产品中绝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情况逐渐恶化目前,中国纺织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低价作为竞争优势扩大销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核心竞争力较弱。
在中美贸易中,我国向美国出口多为服装成品,附加值低,而美国向我国出口的则是附加了品牌、技术的高附加值商品表面的等价贸易实际极其不平等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我国纺织工业必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综上所述,比较优势原理更适合在一国范围内发挥作用当扩展到世界范围时,应当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明白这点,就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不利与本国经济发展在合适的时机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才能持久的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2005-2008 年全国出口总额表全国出口总额(亿美元)序号 年度 货物贸易额 纺织服装贸易额占比1 2005 7620 1150 0.1509192 2006 9691 1440 0.1485913 2007 12180.2 1712.1 0.1405644 2008 14285.5 1852.2 0.12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