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综述(2)历史学论文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6页
文档ID:313222709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综述(2)历史学论文_第1页
1/6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综述(2)_历史学论文 二、唐宋盐业史研究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盐业史 发展 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食盐的生产在前代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井盐开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专卖制度也实现了由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为主的变革性过渡,出现了若干新的政策和专卖运行方式唐宋盐业史的内涵更加丰富,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更为广泛一)唐及五代盐业史研究1.唐代盐业史研究 [日]古贺登《唐代井盐考》(日本《史观》)958年第53期)与《续唐代井盐考——再论关于《新唐书·食货志》的记事》(日本《史观》1960年第57、58合期)、[日]腾泽义美《唐代云南史上的盐井》(《森嘉兵卫教授退官纪念 论文 集(1)——社会 经济 史诸问题》,1969年)、吉成名《唐代的井盐生产》(《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1期)等文均探讨了唐代井盐生产问题学者们还对《新唐书·食货志》所载的盐井数提出了疑问古贺登指出,《新唐书.食货志》所载盐井数有可能是根据宋初盐井数量情况类推而成吴天颖《<新唐书·食货志>有关盐井记载释疑》(《 中国 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则认为是客观反映了唐末盐井的分布情况,郭正忠也同意吴天颖的看法吉成名《唐代盐产地的研究》(《温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则探讨了唐代盐产地的分布情况。

马新《汉唐时代的海盐生产》(《盐业史研究》1997年第2期)比较了汉唐时代的海盐生产,并详细论述了唐代的海盐生产陈国灿则探讨了唐代盐户的身份地位和生产状况陈衍德也探讨了唐代盐业生产的发展①这一时期的研究,盐政仍然是重点唐初不课盐税,这是研究者的共识陈衍德、杨权认为,盐税至迟武周初已实行鲍晓娜则认为,无税制行至开元间李锦绣还探讨了唐前期的盐池管理、盐监作用、盐课用途等问题②关于专卖制实行的原因,傅举有认为,盐专卖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危机,根源却是当时:仁地所有制的变化③陈衍德《唐代专卖制度新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及陈衍德、杨权《唐代盐政》也认为,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危机,唐代税盐和榷盐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其次才是抑商齐涛除了论及以上原因外,还指出均田制被破坏后,传统的赋税制度失去了基础④吉成名指出了榷盐制对除陌钱的继承和发展⑤前引鲍晓娜文则认为,禁榷的目的首先在于抑商前引傅举有文论述了唐代盐政由税盐向榷盐的转变,并探讨了盐茶专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陈衍德《试论唐代食盐专卖法的演变》(《 历史 教学》1988年第2期)认为,因海、池、井盐的生产特点不同,专卖控制的方式和盐价也不尽一致,并探讨了三种盐制的具体方式及其变化。

前引陈衍德、杨权文认为,唐代划区运销、人纳折博法及便换(飞钱)手段成为引钞盐制的起源吴丽娱则认为,五代折博方式明确成为专卖制中官商交易的新形式,为宋代钞引制奠定了基础⑥郭正忠认为,折博法见于五代后唐,钞引盐制见于宋庆历年间⑦吉成名论述了唐代盐政从征税向直接专卖和间接专卖的演变[日]金井之忠也探讨了唐代盐法齐涛则论述了盐产的管理、榷卖、招商、榷利管理等问题⑨前引陈衍德、杨权文及陈衍德《唐代专卖机构论略》(《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齐涛《汉唐盐政》都论述了食盐专卖机构问题,并分析了盐铁、度支的关系及地方榷盐机构的演变王林善也论述了榷盐机构,但在盐铁、度支的管理方式、巡院是否粜盐等问题上提出了与陈衍德等不——————————————①分见陈国灿:《唐代的盐户》,载《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年第3辑陈衍德:《唐代盐业生产的发展》,载《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4期②分见陈衍德、杨权:《唐代盐政》,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鲍晓娜:《从唐代盐法的改革论禁榷制度的发展 规律 》,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2期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③傅举有:《唐代盐和茶的专卖》,载《史学月刊》1960年第3期。

④齐涛:《论唐代榷盐制度》,载《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⑤吉成名:《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兴衰》,载《河北学刊》1996年第3期⑥吴丽娱:《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 发展 》,载《 中国 经济 史研究》1994年第4期⑦郭正忠:《宋代盐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 ⑧分见吉成名:《唐代盐业政策演变的三阶段论》载《盐业史研究》2000年第1期[日]金井之忠:《唐的盐法》,载《文化》第5卷第5期齐涛:《论榷盐法的基本内涵》,载《盐业史研究》1997年第3期同的观点①齐涛《唐代四川诸巡院设置时间考》(《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1期)探讨了四川榷盐机构[日]妹尾达彦《唐代河东池盐的生产与流通——河东盐税机关的地址与机能》(《史林》1982年第6期)则探讨了河东池盐的生产情况杨权《论销盐分界制起源于唐》(《玉珠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则探讨了运销制度问题张泽咸《隋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和《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95年版)对唐代盐利收入作了概略论述前引陈衍德、杨权文和陈衍德《唐代专卖收入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具体分析了海盐和池盐的收入,并推算了全国的盐利总数。

陈衍德《唐代中央与地方争夺专卖收入的斗争》(《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则探讨了中央与地方的盐利之争前引王林善文论述了榷盐制下的官商关系,并分析了有盐籍的盐商与私盐商的有关问题陈衍德《试论唐政府与专卖商的关系》(《学术月刊》1988年第6期)也论述了盐商及盐商与官府的关系等问题郑海峰、王力平《唐后期盐政的演变与盐商势力的消长》(《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4期)探讨了盐商与盐政的关系吉成名、齐涛、陈衍德等学者还研究了盐专卖制度与唐王朝兴衰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吉成名、[日]金井之忠、齐涛等都认为,唐代从征税到专卖以及专卖的兴废都与唐王朝盛衰相关②齐涛《汉唐盐政》还分析了专卖盐利对中央及地方财政的影响,又指出了盐专卖对中央与地方政体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陈衍德探讨了地方对盐利的争夺及宦官对盐政的干预,认为专卖制激化了唐后期的阶级和社会矛盾吴丽娱还论述了大中两池新法的有关问题③陈明光、陈丽菲、秦永洲、刘荣春、朱睿根、吴丽娱、唐任伍、杨健、马林涛等则探讨了刘晏盐法④2.五代盐业史研究由于资料匮乏的原因,五代盐业史的研究困难较大,但成果仍然可观张泽咸《隋唐五代赋役史草》认为,五代盐法对唐代相沿未改,除榷盐外,自后唐还配卖蚕盐。

郑学檬认为,后梁虽未实行统一的榷盐制,但仍有局部地区的榷盐,而后唐榷盐制比唐代苛严,蚕盐则是专卖制的一种形式,后晋、后汉、后周都行榷制⑤穆祥桐则认为,后梁虽无统一榷盐制,但设有盐铁转运使,他还论述了五代蚕盐、随丝盐钱等,并比较了唐代与五代盐法⑥郭正忠专门探讨了五代蚕盐,认为蚕盐制确立于后梁与后唐之间,是政府干预丝蚕业的产物,特点是榷卖,并辨析了日本学者对蚕盐的若干误解⑦前引吴丽娱文也认为,五代盐法基本继承唐代,并分析盐的官销与商销、城镇和乡村的粜盐方式,还专门探讨了屋税盐、表配制等问题吴慧《五代盐政述略》(《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1期)指出,五代中原政权由于疆域狭小,各代虽宽严不一,但总的盐税苛重,专卖严厉[日]清木场东《关于五代的盐贩卖制》(《日野开三郎博士颂寿纪念论集·中国社会制度——文化史的诸问题》,日本福冈,中国书店1987年10月版)则论述了五代时期的盐贩卖制度[日]吉田寅《五代中原王朝的私盐对策——以盐禁为中心》(《东洋史论集》(4),不昧堂书店1955年版)则探讨了私盐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二)宋代盐业史研究宋代盐业研究的成果颇丰,三四十年代就有赵靖《宋代之专卖制度》(《燕京社会科学》1949年第2期)、戴裔煊《宋代食盐生产及统制方法之研究》(《中山文化季刊》1943年第1卷第2期)、张家驹《宋代福建之盐政》(《中国经济》1936年第4卷第5期)等文刊布。

在宋代盐业生产研究方面,关于中国海盐晒制的起源问题,以往学者多认为晒法起源于明代近年来,学术界郑志章、白广美等日渐主张元代始晒⑧但郭正忠则认为,海盐晒法的创始时间可以上溯到宋金时期林树涵也认为,我国沿海晒盐的产生应推至宋代⑨周炸绍《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王林善:《唐代后期榷盐与盐商》,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②前引吉成名:《唐代盐业政策演变的三阶段论》;[日]金井之忠《唐的盐法》;齐涛:《论榷盐法的基本内涵》③吴丽娱:《略论大中两池新法的来源、内容及对五代盐政之影响》,载《唐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④分见《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之《试论唐代刘晏理财的特点及其 历史 地位》;《华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之《刘晏盐法中“官粜”、“亭户粜”考辨》;《山东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之《刘晏的财政 经济 改革》;《江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之《试论刘晏的盐业管理思想》;《浙江商业经济》1995年第2期之《唐代刘晏对食盐流通体制的改革》;《平准学刊》第三辑之《唐代的榷盐和刘晏的改革》;《 中国 史研究》2000年第1期之《试析刘晏理财的宫廷背景》;《河南师大学报》t994年第5期之《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学习与研究》1983年第4期之《谈唐代刘晏的盐政改革》;《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之《刘晏榷盐法与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之转型》等。

⑤郑学檬:《五代盐法勾沉》,载《中国盐业史论丛》,中国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87年12月版⑥穆祥桐:《五代盐政与唐代盐政之比较》,载《平准学刊》第4辑⑦郭正忠:《五代蚕盐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⑧分见郑志章:《板晒海盐技术的发明与传播》,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3期白广美:《中国古代海盐生产考》,载《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1期⑨林树涵:《我国海盐晒制产生年代考》,载《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3期谈宋代盐户的身份问题》(《山东大学文科 论文 集刊》1980年第2期)探讨了宋代盐户不同的身份地位,认为宋代盐户的身份地位十分低下,但就整个盐业来看,由于经营方式的不同,盐户的身份也存在着封建国家的工奴、小生产者和封建性的雇工等三种不同情况郭正忠《古代的解池与池盐生产》(《盐业史研究》)988年第2期)探讨了宋代解盐生产的主要特点、人工种晒步骤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钱公博也探讨了宋代解盐的生产、运销及财政收入等问题①此外,郭正忠、贾大泉等还探讨了宋代解盐、井盐的产量问题②程光裕、许肇鼎、贾大泉、林元雄、宋良曦、钟长永、吴天颖、许世融等则专门论述了有关宋代井盐的问题③。

特别是宋代四川井盐业中的生产关系问题一度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柯昌基《宋代雇佣关系的初步探索》(《历史研究》1957年第2期)、郭正忠《宋代四川井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6期)和《关于筒井风波的考察——宋代井盐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发展 和夭折》(《中国盐业史论丛》,1987年12月版)、贾大泉《宋代四川经济论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等一致认为,在宋代四川井盐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王方中《宋代民营手 工业 中的社会经济性质》(《历史研究》1959年第2期)、上引吴天颖文和《井盐史探微》(四川人民出版社、自贡盐业出版编辑室1992年8月版)等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宋代四川井盐业中的生产关系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性质林文勋论述了解盐在四川的营销梁庚尧探讨了广南盐政,对广东和广西的盐法作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实质,他还论述了宋金战争影响下的川盐管理制度的变化④1933年盐务稽核所编《中国盐政实录》、张家驹《宋代福建之盐政》及郭正忠的有关论著则讨论了南宋福建盐政问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