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九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分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变化之一 本节课的乘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估计算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估算方法与算理的经验支撑,又使解决问题能力与估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估算不是纯粹的估算得数,而是根据情境需要灵活地估算 根据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二、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认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法体现自主性 我创设了去游乐场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和引探教学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迁移方法,自主应用,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学到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的展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使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既可以内化知识,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总之,整个过程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于“最大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实施备课精神,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估算:94×7945×52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2、试一试:48×103≈427×43≈647×11≈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讨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现在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风景怡人的秋天,也正是出去秋游的好时光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秋游的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怎样列式?师板书:49×104 (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生1:(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生2: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生3: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新北师大版义务教材四年级下《数学好玩》单元中的《数图形的学问》 一、教材分析。
《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之后,继续让学生在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个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样的安排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要求 二、创新思考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尝试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先通过课前微视频学习,完成图形计数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只是检查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巩固强化,在学生掌握了数图形的方法之后,进而拓展延伸,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握手问题”“车票问题”“比赛场次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本节课我也是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从简单入手——探究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旨在从能力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孩子同样有所收获 3、数学生活化,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课程生活化,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所以,我从身边的握手,车票,比赛入手进行设计 (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并且在以前教学中也进行过数数的拓展,已经能够数出简单的图形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图形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更谈不上离开图形,上升到数学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在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根据自己对设计理念的思考,结合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四、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3、积累有序思考及从简单入手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数图形的学问 2.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在教法学法选择上,我进行了以下考虑 五、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展开教学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单》与《课堂探究任务单》的设计以及对课堂有效调控,落实教师的有效引导,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运用引导发现法有助于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经历图形计数的完整过程,积累图形计数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中思维得到发展 2、说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组织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四基”,提高“四能” 六、教学流程 (一)回忆视频,交流收获 教学预设:通过回顾微视频,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已有数图形经验,再结合微视频讲解,学生应该基本能按照顺序数或按照规律进行加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据了解今天到会的有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一般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教学预设:这个问题引入主要是想激发学生思考,认知产生困难,引入转化,化难为易,化进为退。
2.拓展新知,探究算理 (1)从简单入手画一画、数一数 2人握手1次 3人握手3次 4人握手6次 21人握手次 (2)再次从简单入手探究算法 2人握手1次 3人握手3×2÷2=3次(重点引导为什么除以2) 4人握手4×3÷2=6次 3.你发现了什么?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 教学预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画图、和两种规律计算中,比较,优化,掌握更为简便的解题策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车票设计问题 (2)比赛场次问题 教学预设:在学生掌握了握手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策略之后,解决类似的问题,在练习中寻找联系,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 (四)总结回顾,反思收获 同学们: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心情怎么样?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学预设: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回顾课堂所学,从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谈谈自己收获也为今后学习留下悬念 七、板书设计 我力求能突出本课重点,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 一核心思想,同时也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简洁,明了之美 对于本课教学重新建构,我是大胆的尝试,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法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具备笔算乘法等计算基础,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很有可能运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此时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学习求知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 学习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估算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说教法 1、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想通过创设包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尝试经历估算以及笔算的探究过程。
2、引导质疑法,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逐步渗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讨中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获取新知,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质疑的心理,动手操作时的探究,归纳结论时的思维,综合练习时的活动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