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文学批评理论

l****l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0.49KB
约59页
文档ID:288856573
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文学批评理论_第1页
1/59

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文学批评理论 导语本文系云南大学中文系?学术研究导引?课程论文,该课程中学科导师张国庆及冯良方二位先生专一于学术研究之确定领域,冯良方先生为同学们做过?治风与学风?讲座,张国庆先生为同学们做过?和研一同学谈谈学习与治学?讲座,他们严谨而沉着的治学态度及综合而恰当的治学方法于我影响颇深,明确了我的学习理念宋家宏先生于十二月五日进行了?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学理区别?相关讲座,为在文学理论方面如一门外汉的我翻开了一扇门后在导师的推荐下大量阅读文学理论相关书籍,尤以韦勒克、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拜读最为深刻,于遐思中考虑再三,汇成课程小论文一篇,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内容浅薄粗俗,其不当处颇多,希盼老师指正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一本关于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书籍,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的内部研究〞架构其理论体系,不再以多年以来影响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进行架构,是文艺批评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之一本书于总体上对文学进行理论探索,并专章论述了文学的评价问题,各章在分论相关文学问题时对文学批评问题也多有涉及,关注“文学性〞,在批判“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时,提出了“透视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文学批评最终应回归到文学作品本身。

关键词: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评价透视主义 译者刘象愚先生在?文学理论?[1]总序 〔二〕中提及韦勒克,首先肯定了他是一位“20世纪西方十分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从总体上对文学进行了理论探索,论及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韦勒克?文学理论?在其第一局部“定义和区分〞中第四章论述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时,认为他们三者完全是互相包容的[2]所以,本篇课程小论文试图从?文学理论?第四局部“文学的内部研究〞第十九章的“文学评价〞入手,结合其他章节,论述韦勒克?文学理论?中文学批评理论 一、文学评价的定义 对于文学的评价定义,韦勒克首先区分了“价值〞与“评价〞,价值多指正面价值,它是文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评价有正面价值,也有反面价值然后他指出“我们在估价某一事物的等级时,要参照某种标准,要运用一套标准,要把被评估的事物或兴趣与其他的事物或兴趣加以比拟〞[3],即文学评价要参照某种标准,运用一套标准,同时还要将评价对象与其他事物比照其价值而我们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运用什么标准进行文学评价,那么是文学评价的关键。

韦勒克认为“文学的本质、效用和评价必然是密切地互相关联的,我们在判断某一事物价值时,必须以它是什么和能做什么为依据;我们在评价它时,必须把它与那些同它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加以比拟〞[4]所以我们进行文学评价依据的就是“文学自身性质的等级〞在对文学进行评价时,首先必须弄清楚文学的本质,文学的结构、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的效用等文学自身性质,然后才能确定文学评价的对象及范围,通过文 1?学术研究导引?课程论文 学作品之间的比拟,进而对文学进行评价因而文学评论就涉及了韦勒克文学理论的其他方面,我们只能层层推进,才能获得对文学评价的准确定义 在文学本质论一章中,韦勒克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极其复杂的组合体〞[5]他认为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整体,反对简单地把文学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局部,而采用“材料〞和“结构〞重新定义文学的结构,即“一切与美学没什么关系的因素称为‘材料’,一切需要美学效果的因素称为‘结构’〞[6]文学作品就可以看成“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效劳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他根本认同英伽登的文学分层理论,把文学分为声音的层面、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和“世界〞的层面〔包含表现的事物层面和“形而上性质〞的层面〕,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观照文学作品,可以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等其他艺术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外部研究,也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谐音、节奏、格律、文体、意象、隐喻、象征、神话、表达模式、类型等进行文学的内部研究,但韦勒克始终认为文学研究的根本是“文学性〞,外部研究不能脱离文学作品,只有外部研究效劳于文学作品时才可以称作文学研究,否那么那么是其他学科的研究。

它的起点是文学作品,终点也仍然是文学作品,至于走内部研究或是外部研究的道路,都是可以的因此文学评价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但不能脱离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的价值、结构、符号三者不能别离,好的文学评价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整体评价 在理清了文学自身性质,明确了文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之后,文学的评论还有一个评论者的问题韦勒克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一章中论到:“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一个经验的客体’,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经验才能接近它,但它又不等同于任何经验〞[7]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必然涉及评论者的个人经验,不是所有人都能进行评论,只有有能力的读者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论因此,在最后,韦勒克得出一段总结性质的文字:“对诗的评价,就是任何有能力的鉴赏者对结构性的呈现于诗中的审美价值的性质及其关系的经验和认识,文学的多种价值时潜在地存在与文学结构之中的,只有当读者遇到必要的条件是才能在观照它们的时认识它们并实际上评价它们〞[8]也就是说,文学评价是在理解的根底上对文学作品的结构、符号系统进行分析,从不同层次进行审美观照,判断其价值 二、文学评价标准 对于文学的评价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义,那么上文中涉及的文学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韦勒克在“文学的评价〞一章在对现有的一些文学评价标准〔如形式主义的评论标准,艾略特的评论标准〕作出分析评价后,提出了他的一个评论标准——作品的审美价值 首先韦勒克对形式主义文学评论标准提出了疑问纯粹以形式主义的标准去对文学作充分的评价时可能的吗形式主义的评论标准就是“新奇和惊异〞,即陌生化标准,然而这一标准是一种相对主义的标准,因为没有任何作品可以保持常新而读者的阅读也是相对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勒特,对一部作品的重读,有的会发现新的意义,产生新的联想;而有的那么不会 那是否可以像艾略特所建议的那样,以审美标准批判文学的文学性而以超审美标准批判文学的伟大性韦勒克认为这种文学评论是分为两步进行的,先判断它是不是文学,然后再评论它是不是好的文学他反对这样机械地将作品分为形式和内容两局部他论述到“一部文学作品的材料,在一个层次上是语言,在另一个层次是人类的行为经验,在又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9]这又一次论述了文学是一个复杂的有层 2?学术研究导引?课程论文 次的整体结构,旨在说明艾略特的这种二元标准是不对的,它割裂了文学的整体性但韦勒克对于艾略特的另一种评价标准却十分肯定。

他赞同艾略特说的诗中必须呈现批评家能够接受的那种连贯的、成熟的和经验事实之上的世界观的评论标准他认为连贯性无疑是一个审美的标准,成熟是一个心理学的标准,而“经验真理〞那么是要求把艺术和现实做比拟同时,他还对艾略特的标准进行了补充:艺术作品的成熟指的是它的包容性、明细的复杂性、冷嘲和紧张性等,在作品与现实的比拟关系中,我们的判断应该是以生动、强度、模式对照、广度或深度、静态的或动态的等美学属于来表达 韦勒克还批判了19世纪以前多以作家的等级地位来评论文学作品的标准,有对现代过分的、不必要的相对主义提出反对,同时要防止时代主义提出通过分析作品的审美结构、符号系统来寻求作品的审美价值他在文中论述到“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文学批评家真能把自己降为一个否认有审美标准存在的时代主义者,或者真去依附那种所谓‘固定等级’的极为贫乏而学究气十足的绝对主义〞他强调文学评论的标准是文学本身的审美价值然而,韦勒克又反问自己这种价值到底在那里呢是在诗中在诗的读者还是在诗与读者之间如前文所引到的,“文学的价值时潜在地存在于文学结构之中的,只有当读者遇到必要的条件时才能在观照它们时认识它们并实评价它们〞即一方面,文学作品的价值客观地存在于“决定性结构〞之中;另一方面,这种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获得其现实实现。

所以,文学评论的标准就是从文学“决定性结构〞中体验到的审美价值 三、文学评价方法 在讨论过文学评价的定义、标准之后,就是怎样运用这个标准了,即文学评论的方法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屡次提到“透视主义〞〔perspectivism〕方法,同样,这也是韦勒克认为解决现代文学评论问题的一种方法 韦勒克首次提到“透视主义〞是在论述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者关系中,批判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中提出的,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随意性,把文学史降为一系列散乱的、不连续的残编断简,也反对绝对主义的固定性,趋奉当代风气或设定一些抽象的、非文学的理想文学的各种价值产生于历代批评的积累过程之中,它们反过来又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接受一种可以称为‘透视主义’的观点〞“透视主义的意思就是把众多类型的文学,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开展变化着,可以相互比拟,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2022]根据透视主义方法,在文学评论中,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观照一部作品,纵观这一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在历史上的一系列解释和批评,探求它的全部意义 然而,“‘透视主义’并不表示对价值随心所欲的解释和对个人怪诞思想的颂扬,而是说明从各种不同的、可以界定和批评的观点认识客体的过程。

结构、符号和价值形成了这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分开〞[11]所以,透视主义虽然可以多角度多方面观照文学作品,但仍强调其客观确实定性,而这个确定性就由作品的结构、符号和价值确定韦勒克在文学的存在方式中也论到“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完美的认识一个客体的性质,但我们却无法否认一个客体,尽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透视它我们总是抓住其中某些“决定性结构〞,这就使我们认知一个客体的行动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创造或者主观的区分,而是认知现实加给我们的某些标准的行动因此在使用透视主义方法时,除了需要整体上多角度把握作品,横向上,观照作品自诞生之日起在历史上的一系列评价,纵向上,观照作品多层次意义,还需要抓住作品的“决定性结构〞,作品的“永久〞价值 3?学术研究导引?课程论文 同时,在具体运用“透视主义〞评论方法时,韦勒克还提醒我们应该注意“评判的〞批评和“印象的〞批评、意义的阐释和价值的判断、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的融合,不能将上述每组中的二者对立起来 注释: [1][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2.[2][3][4][5][6][7][8][9][2022][11][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2. 参考文献: [1][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2.[2]〔美〕雷内·韦勒克〔renewellek〕著,张金言译.批评的概念[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3]〔英〕艾略特〔eliot,t.s.〕著,李赋宁译注.艾略特文学论文集[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4]余燕萍.韦勒克“内部研究〞论重估[d].河北师范大学.202022.[5]支宇.文学批评的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支宇.文学批评的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凌英菲.新时期韦勒克?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再版及其研究情况[j].宜宾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74页 4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