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摘要】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有无数的教育家(包括教育理论家、教 育实践家等),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世人展示他们对 教育的理解其中,对话(或语录)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表达方式,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著作就是“语录体”著作文章以《论语》和《理 想国》为例,阐述“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关键词】“语录体”著作;《论语》;《理想国》;当代启示【作者单位】宋敏,河北金融学院;李淑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一个完整的历史研究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即研究与表述前者 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思想认识等;后者包括编写 史著,展示研究成果等两个环节相互依存,研究是表述的前提,表 述是研究的结果与体现若无研究,无法编写史著或写不出好的史著; 若无表述,研究成果无以体现或体现得不完整[1]可见,教育家的 研究成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很重要的当今教育界学术文章多以议论文为主,以专著为“大一统气然 而,教育思想的表达是否仅限于写成论文或者论著呢?答案自然是否 定的人类文明史上有无数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 财富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的,比如“语录体”著作、教育小说、教 育专著、教育随笔、教育日志、信札、传统家训等。
其中,“语录体” 著作因其语言朴实生动、简明易懂受到人们广泛认可,中外教育史上 也留下了很多“语录体”著作一、“语录体”著作的特点1.语言朴实生动、简明易懂要分析“语录体”著作的特点,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对话在“我 一你”关系中,“你”告谓“我”,“我”对“你”的告谓做出应答, 这就是对话[2]对话这种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对话人生的基本 运动是转向他人”[2]其特点是语言简约质朴、生动形象、平实易 懂;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语句有肯定句也有反问句; 在谈话中有一问一答式、一问多答式,还有多人谈论式;语气有同辈 之间的平等对话,也有师生或上下级之间的讯问总之,“思想不是 按其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去表达,而以对话的方式去表达” [2]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早期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喜欢用 朴实生动、简明易懂的对话(或语录)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 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越是学问高深、知识渊博 的学者,其表述学问的语言往往越平实,因为他们已经将知识融会贯 通这些学者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能轻易地把高深的思想转化成口 语化、大众化的语言将这些语言记录下来,并以平实、生动的对话 方式撰写的作品,就是“语录体”著作,很多“语录体”著作是教育 史上的瑰宝。
2.教育哲理蕴藏在朴实的对话中阅读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会发现在平实的对话或是激烈的 辩论中,很多教育问题被讨论,很多教育规律被探寻,很多教育真谛 被揭示,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被阐发语录体”著作留给后人的是 先哲的智慧,这些智慧帮助我们完善今天的教育体系相比现在很多 晦涩难懂的教育论著,这些“语录体”著作更易于理解教育话题涉 及千家万户,大众离不开教育,教育也离不开大众,因此,每个人都 可以谈教育于是,大学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教育科研课题,每年有 大量的教育著作出版,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教育论著有多少呢?又 有多少教育论著可以与《论语》相媲美呢?古今中外,在浩如烟海的教育著作中,“语录体”著作不少,它 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金忠明教授在《衡山夜话》 序言中所说:“谈话类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远的历史中是经 常看到的,我想举两本教育类的经典著作为例,一是西方柏拉图的《理 想国》,一是中国孔子的《论语》这样一种谈话的方式可能比较容易 使大家对教育产生一些生动的思想疽'[3]除了这两部著作,孔子的后 继者孟轲和其弟子万章等编著的《孟子》也是“语录体”著作,记录 孟子游说各国诸侯以及他与当时的学者争论学术问题的事迹,这部著 作展现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百家争鸣的 盛况,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教育意义。
此外,较有名的“语录体” 著作还有《中说》(即《文中子》),这是隋代杰出教育家王通和他弟 子的问答记录,由王通的弟子编纂其沿用《论语》的表达方式,以 对话表达了王通的思想这些著作对人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 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会一直影响我们今后的教育发展二、“语录体”著作的代表作一一《论语》和《理想国》1.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一一《论语》《论语》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可以说是我国 最早的“语录体”著作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由他的弟子们 记录下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最 重要的资料[4]《论语》的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以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从《论语》的对话中,我们可以领略孔子“扣两端”的 谈话艺术《论语》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全书共有二十 篇,以孔子的言行为主,夹杂了其弟子的言行,是无系统的语录体和 纪事体作品全书共搜集内容509条,其中,关于教育的内容有371 条(包含关于孔子教育言行的内容333条)[5]《论语》是一部优秀 的古代思想典籍,它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 的基本面貌,从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 道德理想,以及他们在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
值得一提的是,《论 语》具有鲜明的“语录体”特色,孔子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 通过师生对话、弟子之间的对话来展现的《论语》通篇以对话方式展开,借助通俗易懂的对话,生动地向 世人展示了大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及其教育思想比 如《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谈及学习孔子是教育家,以学治学,他一生的追求就是不断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学习着并快乐着,始终开心地学习又如在《述而篇 第七》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称好学入了迷,达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 此外,孔子认为做老师,就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 和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同时, 教师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态度,不断进步,做 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