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上教材古诗文及相关课外古文解读1.教材第8页,“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出自:清‧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释义:喜欢聚群、不爱孤独,乐于互助合作,属于人之常情或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启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材第8页,“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释义: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对联的含义,引导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2.教材第11页“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释义:鸡狗的叫声互相能听到,但是直到老死彼此都不再往来现在形容人们或各单位间地理位置靠近,但长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情况或者是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教材用意:让学生明白传统人际交往的局限性,明确网络对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规和矩,就画不成方形和圆形喻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启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4.“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出自:《韩非子•饰邪》释义:悬衡:挂起秤规:圆规,画圆形的工具有了秤,就知道怎样衡量公平;有圆规,就知道怎样画圆准确寓意:比喻有了严明的法度,人们才会有所遵循告诉我们应遵守规则5.教材第34页“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释义: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教材用意:启示我们要尊重他人6.教材第35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春秋‧《论语》释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教材用意:启示我们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7.教材第36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释义: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教材用意:启示我们要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8.教材第39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出自:明‧《增广贤文》释义: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教材用意:告诉我们应做到语言文明9.教材第40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出自:荀子‧《劝学篇》释义: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教材用意:告诉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0.教材42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春秋‧《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表明诚信的重要意义,启示我们要做到诚信1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出自:1、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堤:以蝼螘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释义:毁:摧毁蚁穴:蚂蚁的洞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启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因此要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释义: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启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13.教材第66页“位卑未敢忘忧国”出处: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全诗: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释义: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教材用意:告诉我们要心系祖国的命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14.教材第73页,“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出自:是话剧《立秋》中的一句台词,据《立秋》编剧姚宝碹先生讲,此句台词摘录自张正明先生《晋商兴衰史》,而《晋商兴衰史》这段文字,源自清代山西省柳林县《杨氏家谱》释义:天和地之间降生了一个人,那这个人就有他应该完成的任务;人生存在世界上,活着一天就应该努力、勤劳的过一天教材用意:告诉我们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勇于承担责任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释义: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启示: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处:《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作者:刘向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释义:焉是哪儿;将是要;附是依附皮都不存在了,毛还附在哪里呢?表示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启示:人民的利益离不开国家利益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释义: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全文: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启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18.教材第102页,“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自:《荀子·修身》释义:迩:近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教材用意:通过了解古诗文的含义,启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