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投饵技术 苏志良鲤鱼摄食规律§根据多年的资料可以证明,鲤鱼的摄食强度与水温密切相关:§ 温度 摄食强度§ 5℃ 不摄食§ 6℃ 个别摄食§ 7℃ 20-25%的鱼摄食活跃§ 8-9℃ 20-40%的鱼摄食活跃§ 14℃ 70-90%的鱼摄食活跃§可见,只有温度在8-10℃以上时,鲤鱼的体重才增加,在低温下(7.5-9℃),虽然也摄食,但鱼体重不变或者还可能降低 §经测定90-400克重的鲤鱼体蛋白质积蓄最大时,每公斤鲤鱼每日蛋白质的必需摄取量为11.9克—12.5克 §因此,平均投饵率为3%时,要用蛋白质含量40%的饲料平均投饵率为4%时,则需使用蛋白质含量30%的饲料 §通过试验发现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下时,体重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超过30%以上时,体重增加速度反而逐渐减缓而且发现当蛋白质含量低于30%时,除了生长速度稍降低外,并没有发现鱼类有异常情况 §鲤鱼生长各阶段的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如下:§鱼种 鱼苗 成鱼 亲鱼 §37—42% 32—37% 28—32% 30—35% 鲤鱼的消化和投饵次数鲤鱼的消化和投饵次数 §鲤鱼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如下:§水温℃ 1015 20 26§时间(小时)18106.54.5影响投饵率的因素§水温§水质§天气§鱼类吃食情况§鱼体平均重量水温§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活动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在适宜范围随内水温升高、代谢活动加强,鱼体的摄食强度也不断加强,因此温度是合理投饵的一个重要依据 水质§影响投饵率的水质指标主要是水中溶解氧,当水中氧含量在2mg/L时,鱼缺氧浮头,根本不摄食在4mg/L以上随水中溶解氧的增加摄食强度增大,消化吸收率增高所以投饵要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水中溶氧的周期性和突发性变化下适应 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气压低,溶氧条件差,则少投天气闷热,无风欲下雷阵雨应停止投饵天气变化大,鱼食欲减退,应减少投喂量鱼类吃食情况§每次喂料时要关注吃食情况,如吃食好可适当增加投饵量,如吃食不好应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找出原因鱼体平均重量§鲤鱼一次摄食的最大饱食量,随其生长而增大但相对体重的摄食量则不断减小因此,影响日投饲率的因素除了参照水温和水质的变化外,还有鱼体的大小鱼的体重越大绝对投饵量越大,相对的投饵率越小 投饵量的计算§定期调整法§日定量法 定期调整法§按鱼体规格和平均水温,参照“日投饵率表”计算鱼池的日投饵量§随着鱼体的生长,每隔10天调整一次,5-8月各月上旬减少15~20%加到下旬,9-10月下旬减少15~20%加到上旬,各月中旬取当月投饵量为准投饵率表日定量法§以饵料系数和计划产量为依据。
参照影响投饵率的水温、鱼体规格对照投饵率表合理分配全年的投饵量 计算方法§查询鲤鱼投饵技术资料,从中选出有关与之相适应的旬饲料用量计划或实耗表,以此表做为规划饲料旬用量的参考并且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投饵率表同时筛选出不同规格、不同温度下的鲤鱼最大饱食量的有关资料§根据经验和有关资料推测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温度下的饵料系数计算方法§按参考资料先计算出各旬饵料用量,做为参考量,再试算各日的投饵量,使日投饵量之和与旬投饵量近量接近再按表格中各列中的项目要求计算出旬增重、旬未尾重、池塘鱼储量、旬平均投饵率等§利用计算出的投饵率,根据鱼体平均规格、参照历年的平均水温与“选用的投饵率表进行比较并以该条件下的鲤鱼最大饱食量的70~80%作最大投饵量的上限逐旬计算投喂方法§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由于鲤鱼没有胃,摄取配合饲料时,是用咽喉把饵由于鲤鱼没有胃,摄取配合饲料时,是用咽喉把饵料咬碎,其咽头和口腔起着胃的机械作用,并使食料咬碎,其咽头和口腔起着胃的机械作用,并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样饵料在口腔内的停留时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样饵料在口腔内的停留时间较长,大约要花间较长,大约要花5 5分钟的时间,象这样摄饵和咀分钟的时间,象这样摄饵和咀嚼反复进行嚼反复进行5-75-7次,大约需次,大约需6060分钟,一次进食就结分钟,一次进食就结束了束了( (即基本达饱食量即基本达饱食量) )。
因鲤鱼的这种摄食生理特因鲤鱼的这种摄食生理特点,投喂饵料时即要慢慢撒入、少量多次视鱼吃点,投喂饵料时即要慢慢撒入、少量多次视鱼吃食情况投入,投完吃完为最好建议每次投饵时间食情况投入,投完吃完为最好建议每次投饵时间不易少于不易少于4040分钟,以分钟,以80%80%鱼游离料台为准鱼游离料台为准 定位§在料台投喂,为促进吃食,可定期在料台泼洒增氧剂和活菌制剂,如伟嘉久氧和益生活水素 定质§不轻易换料,换料会导致鱼因不适应而在短期内不吃食;如喂草,最好选用鲜嫩草类并用盐水浸泡杀菌,降低鱼患上肠炎的机率 定量§每日投饵量大致相近,不要忽多忽少,在天气和溶氧变化时适当调整投饵量,让鱼类保持在一个高溶氧的状态下吃食,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