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莴笋周年生产茬口安排及绿色栽培技术探究莴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以肉质茎为主要食用器官,嫩叶也可以食用[1]泗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产业扶贫特别是蔬菜产业扶贫越来越受关注,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其中发展莴笋生产以投资少、技术简单和见效快深受农户欢迎现将适宜泗县的莴笋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莴笋周年生产茬口安排蔬菜生产中茬口安排非常重要,茬口安排适宜时,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泗县莴笋周年生产可以参照以下方式进行1.1秋莴笋共3种栽培模式模式一:栽培方式为育苗和定植前用遮阳网等材料覆盖播种期为8月上旬,定植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适宜品种有二白皮、早熟尖叶等模式二:栽培方式为遮阳育苗,露地栽培播种期为8月中旬,定植期在9月上中旬,收获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适宜品种有尖叶鸭蛋莴笋、圆叶白皮等模式三:栽培方式为露地栽培播种期在8月下旬,定植期在9月下旬,收获期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适宜品种有紫皮香、上海圆叶等1.2秋延迟莴笋定植期在10月上中旬,栽培方式为育苗后大棚栽培。
播种期在9月上中旬,收获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2月适宜品种有上海大圆叶、圆叶白皮、紫皮香等1.3春提前莴笋栽培方式为育苗后大棚栽培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期在11月上中旬,收获期在3月至4月上旬适宜品种有尖叶鸭蛋莴苣、杭州尖叶等1.4越冬春莴笋栽培方式为露地栽培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期在11月上中旬,收获期在4—5月适宜品种有尖叶鸭蛋莴苣、大尖叶、早青皮等1.5春播莴笋栽培方式为露地栽培播种期在3月中旬,定植期在4月上旬,收获期在6月适宜品种有圆叶白皮、红圆叶等1.6夏莴笋栽培方式为遮阳栽培播种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定植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收获期在7—8月适宜品种有成都二白皮、早熟尖叶等2、栽培技术2.1育苗2.1.1施肥整地播种之前先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用量一般为12~15t/hm2,搭配施入钾肥120~150kg/hm2[2]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中并进行深翻,深度在20~30cm之间,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为幼苗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育苗畦的宽度控制在1.5~2.0m之间,长度可结合具体的地形、生产规模而定需要注意的是播种前一定要将畦面充分整平2.1.2浸种与播种。
将莴笋种子浸泡在温水中,轻轻搅拌,去除漂浮在表面的杂质清理干净后用高锰酸钾2000倍液消毒10min,期间用木棍不停地搅拌,之后用清水洗干净,盖上1层湿布,8h后即可用于播种播种时将种子与适量的过筛细土充分拌和均匀,然后均匀地播种在畦面上莴苣种子比较小,应该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撒播,播种量一般为1.5kg/hm2[1]播种结束后将畦面整平,并充分踩实、浇透水1次,注意浇水时要小水漫灌,以免影响种子出苗、导致出苗不均匀[1]2.1.3间苗播种后7~10d,莴笋种子基本上都已出苗在幼苗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要求将长势弱小的苗间除,保留长势健壮的大苗,间苗的株行距均控制为3~5cm幼苗期间,要及时连根清除苗床上的杂草经过间苗后,莴笋幼苗长势加快,要及时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一般施尿素150~225kg/hm2;施肥结束后立即浇水,保持畦面处于湿润状态当幼苗真叶数量达到4~6片时,即可用于移栽2.2移栽莴笋为直根系植物,移栽后会发生多数侧根,根系密集分布在表层20~30cm的土壤中,因而栽植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有良好的排灌条件移栽前进行深翻处理,之后施入氮肥240kg/hm2、五氧化二磷240kg/hm2、氧化钾255kg/hm2,充分整平、耙细后做畦,宽度控制在1.2~1.5m之间;畦与畦之间起下底、上底宽分别为30~40、25cm、高为25cm的垄,充分踩实垄埂,最后将畦内的土壤整平、耙细。
一般栽植行距为40~50cm、株距为30~40cm,每畦栽植3~4行栽植时,莴笋苗要求带土移栽栽植结束后耧平畦面,浇透水1次[2]2.3田间管理莴笋移栽后1周左右即可恢复生长,可先将枯萎死亡的叶片等清理干净,再进行中耕除草中耕要求浅耕,每隔10~15d深耕1次中耕时注意与幼苗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损伤根系及时开展杂草防除工作莴笋生长期每隔8~10d浇水1次,采收前3d浇最后1次水栽植后2d左右可以实施第1次追肥,采取随水施入的方法,整个生长期间随水施肥2~3次,可选用尿素75~120kg/hm2;同时为了提高肥料的施用效果,可将微量元素叶面肥稀释2500~3000倍后对准叶面进行均匀喷雾[3]2.4病虫害防治2.4.1常规防治方法在霜霉病防治上,一是农业措施可选择对病害抗性能力强的品种,适当采取轮作措施,对栽植密度进行适当控制,施入充足的底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入;加强对苗期的肥水管理,做好田间的开沟排水工作二是药剂防治可选择药剂进行拌种处理或在病害刚发生时选择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如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施的部位主要为叶面背部。
各种药剂要求轮流选择,提高防效,以免产生抗性在软腐病防治上,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直立型品种,茎基部水分容易蒸发,伤口易愈合,可减少病菌侵入;宜选择地势较高、灌排水条件好的地块,避免选用低洼易涝地块;实行轮作;基肥充分腐熟;铲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用热水和高锰酸钾浸种,方法是将种子放在50℃热水中浸25min,再在0.5%高锰酸钾液中浸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二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新植霉素3000倍液等进行喷雾或灌根防治,也可用农用链霉素喷雾防治在菌核病防治上,一是农业防治实施3~4年的轮作;用10%盐水进行选种,将种子中混入的菌核清除干净;及时开沟排水,加强管理,控制密度合理,提高田间的透光性二是药剂防治在病害刚发生时,选择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在蛴螬防治上,可先用小木棍在莴笋根系附近扎1个小孔,直径在2~3cm之间,深度在15cm左右,选择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50%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通过小孔灌入土壤中,最后用土轻轻将小孔封好[3]2.4.2新防治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增加效益。
一是防虫网防虫技术即在莴笋上方覆盖1层防虫网,可防止害虫进入,减少病虫害发生覆盖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处理,包括翻耕、晒垡等措施,以杀灭土壤中的害虫;防虫网的网目规格要结合当地虫害的类型科学选择,且搭建的高度要适宜,为莴笋生长提供适当的空间,可在覆盖遮阳网的基础上搭建防虫网,以降低温度,避免因高温导致死苗现象二是色板诱杀技术有的害虫对一些颜色表现出一定的趋性,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虫害的防治可选择悬挂黄板,菜蚜等的防治可选择悬挂橙板,蓟马等虫害的防治可选择悬挂蓝板通过色板诱杀技术的推广,可以减少用药次数,使蚜虫的虫口密度降低20%~40%,每茬减少用药5~8次,绿色环保、成本低[3]诱虫板悬挂的高度以较莴笋顶端高10cm左右为宜,随着莴笋高度的增加适当升高,黄板的规格一般为50cm×50cm或50cm×70cm,悬挂密度为300~375个/hm2需要注意的是,色板要求每隔1周左右涂抹1次机油,以提高诱杀效果三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该技术可在4—10月应用,每日开灯时间为21:00至翌日凌晨4:00;每盏灯的可控制面积在4.5hm2左右,单灯辐射半径为120m一般频振式杀虫灯悬挂的高度以在蔬菜上方1.3~1.5m为宜[3]。
2.5采收在莴笋肉质茎杆充分膨大、顶端逐渐形成花蕾时,最适宜进行收获采收前10d不可再施用农药收获时,先连根将莴笋拔起来,然后清理根系上过多的泥土,再将中下部枯萎死亡的老叶清理干净,简单整理后即可成捆装车上市出售[4]参考文献:[1]陆蝈一.莴苣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2]陆玉英,沈学根,张杰,等.大棚冬莴苣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5(2):97-98.[3]李万萍.莴笋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6(4):16-17.[4]李文军,陈冬梅.陕南地区大棚莴笋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33.庄小林.泗县莴笋茬口安排及绿色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