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推广成果示范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34KB
约14页
文档ID:475586232
农业推广成果示范_第1页
1/14

第二节 农业推广成果示范一、成果示范的概念和作用(一) 成果示范的概念农业推广的成果示范一般是指运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原理,在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 场所,如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以及示范户农民和其他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 土地、种植场、养殖场等,把试验已取得成功的新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使 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使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观摩学习,以引起接受赫 尔采纳的兴趣、激情和信心,促使其效仿,加速农业创新扩散的一种推广和过程,是目前农 业技术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二) 成果示范的作用(1) 充分体现农业创新成果的优越性,激发农民接受和采纳新技术的欲望2) 提供新技术实施的实际过程,增强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信心3) 培养技术普及人才,完善技术规程,为大规模推广提供技术保障二、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一) 经过适应性试验,技术成熟可靠成果示范要使创新技术的优越性尽善尽美地体现出来,如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特殊原 因,要求其示范样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二) 预测市场需求,保证农民增收示范样板是做给农民看的,目的是让农民学习和效仿的推广什么样的技术,建设什么 样的样板,首先服从农民增产、增收的需求。

三) 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示范的目标不但要符合农民当前高产、高效的愿望,还要与社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 展总目标相一致四) 精干的技术人员指导,优秀的科技示范户参与在实施示范样板建设时,需要具有掌握新技术原理、操作技能熟练、沟通能力强的推广 人员经常到示范点进行及时全面指导和关键技术环节的示范培训,以保证示范技术果规程的 正确贯彻和实施,并能及时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补充和完善原技术规程为 了使成果示范形成一定的规模,增加对周围农民的感染力,每一个样板示范点,更有若干个 优秀的示范户或其他形式的生产实体参与选择科技示范户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有足够大的经营规模,如耕地或养殖场等,并能代表推广地区的基本生产条件2)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热爱农业科计,接受和钻研新事物的能力强,愿意与推 广人员合作,义务传播所学技术3)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和感召力,较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能成为科技致富带头 人4)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有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保证 创新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和物质投入及时到位三、成果示范的实施步骤(一)确定示范内容,制定示范计划在示范实施之前要对其过程中所能预料到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全面细致 而可行的实施计划。

计划内容主要包括:示范的项目内容,实施的起止时间,示范地点 (具 体到村、户),示范样板的建设规模,技术辐射的半径范围,预期的技术效益指标,项目所 需生产资料,观摩学习人员的范围,观摩时期及组织形式重点示范宣传的内容,技术人员和 合作示范单位的职责和权利,观察项目及方法等计划一旦制定,要组织各层次的责任人结 合项目实施合同进行认真讨论和贯彻实施,以保证整个示范样板的建设 、展示按计划进行二)选择示范点,确定示范户 项目的组织者应按照成果农业科技示范的基本要求进行实地考查,与当地基层政府、村 社领导人、农民科技合作组织和农民科技示范户进行沟通,充分征求基层意见,争取各方面 的支持,按照辐射能力和组织管理的方便程度确定示范点的布局,选择那些优秀的示范户参 与样板田(点、场)的建设组织他们认真座谈,明确其示范项目的内容、意义及要求等三) 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示范点的示范户落实之后,推广人员应与示范户团结合作,严格按照公作计划和技术规 范的要求,认真传授和落实各个环节的农艺操作要求关键环节的技术操作应亲自参加和示 范除技术问题外,推广单位和推广人员 还应经常与当地政府、物资供销、水电管理、信 用银行等部门沟通协调,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资料供给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保证示 范样板的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使实施技术成果得优越性充分展示出来。

四) 保留旧技术对照,树立示范区标志为了使广大效仿者能直观感觉新技术成果的优越性,在建设示范样板德尔同时,必须保 留一个一定规模的就技术对照区,作为参观的对比参照物,以评价示范成果技术效益为了 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一般可在示范点附近的道路旁建一个醒目 的示范标志牌牌上注有 示范题目、内容、规模、技术指标、技术负责人(或技术依托单位)、示范单位(或示范户 姓名)等五) 做好观察记录,收集保留有价值的资料 为了准确地给学习参观者提供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的资料和数据,对示范的农作物品种名 称、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灌水时间和定额、用工情况、田间布置结构、各生育期的调控指标、 经济产量、产值效益等,都应按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客观的进行观测和记录,并简单的整 理,妥善保存,供参观学习者咨询和将来总结时使用第三节 农业推广方法示范一、方法示范的概念和作用(一)方法示范的概念 农业推广的方法示范,就是指推广人员对那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资料难以准确 表达,或者采用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技能或技巧,通过演示讲解、实际操作体验、 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 相结合传授给农民,并指导他们亲自演练,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和基 本技术原理的推广教学方法。

二)方法示范的优点和局限性 方法示范是一种较好的农业推广教学方法采用者可以通过视、听、触等多种感觉和实 际的操作体验进行学习 ,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在书本资料上描述比较复杂的技术和 技能传统的方法示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适与在小范围、小规模和短时间内进行, 局限性大,技术传播的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新技术和新技能的推广扩散的速度,需要长时间、 多场次的演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方法示范可借助现代声像传媒 技术,以克服以上缺点,提高新技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方法示范的基本要求(一) 内容少而精,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农业创新的时效性及实用性特点,方法示范的内容和题材必须是当地农民在生产中 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且适合当众表演,短时间内能够学会二) 演示以操作为主,讲解为辅 示范者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演练工作,根据参加学习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接受能力的 具体情况,力求在示范过程中将每个操作展示清楚,对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操作,可安排适当 重复,表达力求准确通俗三) 让学员亲手操作,及时纠正和指导 方法示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参加学习的农民掌握一项新技术,然后传播更多的农 民因此,要求参加学习的每一个学员都要亲自练习操作,对胶南的技术还应该让他们反复 操作,及时纠正错误,直到全部掌握,达到技术要求为止。

四、方法示范的实施步骤(一) 根据示范对象的需求,确定示范教学内容 在组织方法示范教学前,要经过比较周密地调查研究,以了解赫尔确定群众在采用农业 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技术障碍;对于普遍存在的额额技术障碍问题,按照农业创新扩散 传、帮、带的原理,通过集体示范指导的方式解决;对于个别的问题可以通过农户访问或其他形式解决在需求科技示 范的农民群体中科学地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民骨干作为参加示范教学的学院员,以提高示范 教学的效率,提高技术传播的速度,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二)根据技术内容的特点,制定示范教学计划为了达到示范教学预期的目的,保证示范教学整个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有一个周 密的计划无论是富有经验的推广人员还是初上推广教学课堂的年轻推广者,每次进行方法 示范教学,都要根据师范的目的内容和示范对象的实际情况写出实际计划,做到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示范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示范技术内容,要达到的目的,示范所需材料和直观 动植物教具,示范时间和场地,参加学习人员的基本情况,关键操作环节操作要领,解说词, 拟讨论的问题三)根据现场示范的要求,准备教具材料因推广内容的不同,每一次示范教学的准备工作侧重点不同,但就大多数方法示范而言, 准备的基本内容:一是实物教具,如果树嫁接示范,必须在嫁接的季节内,有足够的砧木、 接穗以及环剪、劈刀、塑料等工具用品;二是示范作业的场地。

常言道“:农事要在田里做, 就必须在田里学,也必须在田里教四) 根据学员的素质特征,合理安排方法示范环节方法示范的教学步骤,可根据示范内容的技术环节、示范对象的素质特征灵活而定, 不拘于固定形式和过程1、 介绍示范内容示范者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姓名、所从事的专业、取得的主要成绩等;然后说明示范题 目及选择该题目的目的,强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使示范对象对该项新技术产生兴 趣,感到所要示范的内容对他很重要且很实际,而且能够学会和掌握,以促使学员的注意力 集中2、示范演示关键技术示范者要选择一个较好的操作位置,要使每位观众能看清楚示范动作在示范的过程 中,操作要慢,每个环节要一步一步地交代清楚,要做到讲解和操作同时进行,密切配合, 对较难的动作要进行必要的重复讲解要照顾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做到技术含义表达准 确,措辞通俗易懂3、 操作练习和指导演示结束后,在示范者的直接帮助下,每个示范对象要亲自操作,对不清楚、不理解 的问题和不会做、不正确的动作 ,要耐心讲解,重新示范,认真纠正,反复练习,互相学 习和帮助,直到理解并正确地去做,达到技术要求为止同时启发鼓励学员提出问题,对提 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回答。

4、 小结与讨论在学员演练结束后,用简短的语言,扼要总结本次示范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肯 定和鼓励在示范教学活动中学员的一些好的做法 和经验,重复强调本次示范技术的关键环 节,根据在学员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反映,提醒容易做错的地方,以给学院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适当布置学员回去后应担负的传帮带任务第五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第一节 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原理一、农业推广培训的概念、特点与类型(一) 农业推广培训的概念 农业推广培训是指对包括各类农业推广对象以及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内的人员所进行的 有关推广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活动农业推广培训具体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把与推广项目有关的 人员组织起来,就推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的集中培训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不同,其培训的内容应有所不同如果培训对象是有关领导、推 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则就推广的技术信息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时间可长一 点,内容可以丰富一些若培训对象时一般农户,可在关键的生产季节,就某些技术要点、 具体做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二) 农业推广培训的特点1、 时代性 农业推广培训要求起点高,是当代农业推广培训的主要特点目前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 发展,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高新技术、科技 成果以及日常用品要求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就要迫切要求农业推广培训必须从高起点开始。

2、 显效性 农民决策过程是极其理性的,所以,当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 即学了就能用,用后就能见效因此,农业推广培训必须从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 学以致用、用能见效的原则只有这样,农民 才肯学、才想学、才爱学,才能调动广大农民 学习的积极性3、 针对性 由于农业推广对象来源广泛,知识结构、理论与技术水平及其行为规律差异较大,因而 对培训的知识与技术要求也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必须根据推广对象的不同特点与需要,有 针对性的开展培训4、 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我国北方地区更为明显农业推广培训在内容和 时间安排上,尽可能使其与生产季节和环节相适应,并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农业 推广培训的效果5、 灵活性 农业推广培训应根据当地情况作出科学规划和计划但规划和计划执行时,却要因时、 因地、因人进行灵活安排,把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