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地征收的概念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6KB
约2页
文档ID:438067034
土地征收的概念_第1页
1/2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对土地征收的概念、性质和特征等基本理论进行论述,认为土地征收是 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转移非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并给予公平合理的 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法学上属于公用征收土地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土地 资源的配臵可以通过市场和政府得以实现土地征收作为政府配臵土地资源的方式,主要在 于满足公共利益需要;对于非公共利益需要的项目用地必须采取市场方式予以配臵围绕土 地征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体、需用地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权 利与权力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完整、明晰和有效的权利,才能对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的抗衡; 另一方面土地所有权作为权利的一种,随着国家运用公权力,逐步落实公共利益需要,必然会 受到限制,甚至剥夺第二章为我国土地征收的历史沿革与现存问题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是与每一时期我国国民经 济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变革情况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 展较为落后,百废待兴,农村土地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收权力运用较为频繁,当时的 国家建设大多是国家投资的军事国防、基础设施等,与公共利益是相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时期,投资体制、用工制度、供地制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用地主体不再局限于国家投资 主体,供地制度也逐步实现市场化,但是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制度依然是农村土 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的唯一合法渠道,具有高度垄断性。

长期以来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利弱 化、残缺,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在权利、使用和管理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立和割据农民 土地权利的这些特性造成我国当前土地征收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如土地征收条件概念不清,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科学、过低,土地征收程序不完善,争议解决机制不足等,导致政府滥用 土地征收权力,被征地农民权利被严重损害第三章是土地征收的条件——公共利益本章首先经分析认为我国当前土地征收条件过泛, 不论项目是否为公共利益都可以启动土地征收权 ,不仅严重侵犯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而且有 损国家和政府的权威,最终损害公共利益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土地征收条件进行研究的基 础上,主张我国土地征收条件应仅限于公共利益,不得随意突破;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直接 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社会负担性、法定性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上,可采取 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明确土地征收权力的边界土地征收条件即公共利益的实际界定方 法主要是比例原则的使用,能采用非征收方式取得就不得使用征收 ,征收的范围必须严格限 定公共利益需要,不得随意多征多占;要实现的公共利益必须是具体的、扎根于现实生活生产 第四章是土地征收的核心——补偿。

补偿是土地征收制度的核心,有征收必须有补偿我国 当前土地征收补偿以农产值来确定土地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但是这种以农产值确定补偿费 不科学,标准偏低;安臵方式单一,抚慰色彩浓,难以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征地 补偿安臵费管理不到位,拖欠、挪用、截流等现象屡见不鲜其他国家和地区土地征收补偿 均是建立在土地财产权和土地市场的基础上给予完全的市场价格,同时还考虑搬迁费等生活 权补偿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应以公平为原则,必须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补偿以实际发生的物 质损失为限在农民土地产权个体化之前,通过村民自治权和履行民主程序解决补偿费的分 配问题第五章是土地征收程序现行土地征收程序体现了审批的高位性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了“两 公告一登记”和听证程序,但是公共利益认定程序缺失,被征地人知情权、参与权保护不足, 征地后期监管缺失,征而未用、多征少用以及补偿费被克扣、挪用甚至贪污的现象严重在 程序也设定土地征收行政程序本身即赋予被征地农民权利,也是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的手段 之一因此,本文紧接阐述了土地征收行政程序,具体包括建立公共利益的认定程序、完善参 与和听证程序、建立收回权制度等第六章是土地征收争议的解决机制。

权利保护的最终手段就是救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现有的土地征收争议解决方式简单、低效、非制度化,难以满足日益纷繁复杂的土地征 收争议解决的需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有与土地征收有关的争议都可以得到解决,有土地 裁判所一样的专门机构解决土地征收争议,解决争议过程中注重双方协商合意解决建议建 立系统的土地征收救济体系,包括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建立专门的土地裁判机构,将裁决的案 件范围扩大至所有因土地征收的争议;完善行政监察和土地督察制度,着重监督行政裁决和 司法救济没有涉及的行为;完善司法救济,将土地征收行为本身合法性和其中带有抽象行政 行为的性质和特点的行为纳入诉讼审查范围第七章是土地征收相关的制度建设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征地制度本身的改革,而是 一揽子改革,首先要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创新,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再确认,赋予农户清 晰、相对完整、稳定的土地权利,在征地过程中能直接参与协商、谈判;弱化或消除农村土地 的保障功能,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市场化,为城市经营性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来源其次, 要重建我国农村土地治理框架,包括改变土地多头管理的局面 ,实现土地管理机构框架的合 理化;协调和统一农村和城市的登记,协调和统一土地及房屋的登记,加强和统一农村土地登 记制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