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文学成就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关怀生产的诗歌如《次韵章传道喜雨》、《答吕梁仲屯田》、《石炭》、《秧马歌》、《游博罗香积寺》等表现了人民的痛苦针砭了时弊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所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元祐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括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以前词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 苏轼对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在东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开朗、风趣的个性苏轼写了不少题记、序跋、杂著品诗评画谈论书法总结创作经验如《南行前集叙》、《书吴道子画后》、等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苏轼画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等苏轼在学术上的著作有《易传》、《书传》等 苏轼诗文集合刻本有明成化程宗《东坡七集》本包括附录的《年谱》共112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铅印本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的:诗注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由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文注有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词注有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和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