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真菌学概述 真菌 fungus 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不含叶绿素 无根 茎 叶的分化 广泛存在自然界 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 大多数为多细胞 少数为单细胞 真菌的分类 半知菌亚门 致病菌 接合菌亚门 条件致病菌 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 半知菌 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酵母菌yeast 新型隐球菌类酵母菌yeastlikefungus 菌丝hypha孢子spore 丝状菌 霉菌mold 真菌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大类 单细胞真菌 呈圆形或椭圆形 不产生菌丝 有假菌丝联结在一起的假菌丝体 酵母菌油镜下形态 单细胞真菌形态 新生隐球菌 酵母菌出芽繁殖 多细胞真菌 菌丝 hypha 孢子 Spore 霉菌油镜下形态 多细胞真菌形态 有隔菌丝 多数致病性真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 深入培养基中吸取养料 气生菌丝 又称生殖菌丝 形成孢子 1 菌丝hypha 是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长出芽管 逐渐延长呈丝状 称菌丝 多细胞真菌 螺旋状 球拍状 结节状 鹿角状 梳状和关节状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2 孢子spore 真菌的繁殖体 由生殖菌丝产生 无性孢子 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 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 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 真菌孢子根据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种类 分生孢子 conidium 由生殖菌丝末端的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大分生孢子 macroconidium 大小 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 microconidium 真菌都能产生叶状孢子 thallospore 菌丝内细胞直接形成芽生孢子 blastospore 假菌丝 pseudohypha 厚膜孢子 clamydospore 关节孢子 arthrospore 孢子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菌丝末端膨大形成孢子囊 内含许多孢子 孢子成熟后则破囊而出 真菌无性孢子的形态 A 大分生孢子 小孢子菌 B 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假丝酵母菌 C 厚膜孢子 假丝酵母菌 D 关节孢子 球孢子菌 E 孢子囊孢子 毛霉 F 小分生孢子 曲霉 芽生孢子 厚膜孢子 关节孢子 叶状孢子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asexualreproduction 芽生裂殖萌管隔殖有性繁殖 sexualreproduction 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非致病真菌的主要繁殖方式 营养要求一般 常用沙保 Sabouraud 琼脂培养基培养 含4 葡萄糖 10 蛋白胨 pH4 0 6 0 需一定的温度与湿度 温度 多数都在22 28 但深部感染真菌最适温度为37 pH4 0 6 0浅部病原性真菌生长缓慢 1 2周形成典型菌落 深部病原性真菌生长较快 3 4天即可长出菌落 真菌的培养 真菌菌落 酵母型菌落 yeastcolony 菌落光滑 湿润 无菌丝隐球菌菌落类酵母型菌落 亦称酵母样菌落 yeastliketypecolony 外观和酵母型菌落相似 显微镜下可看到假菌丝白色念株菌菌落丝状型菌落 filamentouscolony 菌落系由多细胞菌丝体所组成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 酵母型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 丝状型菌落 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 霉菌菌落 黄曲霉菌丝状菌落 抵抗力 对干燥 日光 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对热敏感 60 1小时菌丝 孢子均被杀死对2 石碳酸 0 1 升汞 2 5 碘酊或10 甲醛敏感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对二性霉素B 制霉菌素 咪康唑 酮康唑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 真菌感染的来源 1 内源性感染 2 外源性感染真菌的致病作用1 致病性真菌感染2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3 真菌超敏反应4 真菌性中毒5 真菌毒素与肿瘤 一 真菌的感染 第二节真菌的感染与免疫 二 抗真菌免疫 1 固有免疫 人类对真菌感染有天然免疫力 皮肤分泌短链脂肪酸和乳酸 血液中转铁蛋白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以及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 适应性免疫 真菌感染中细胞免疫是机体排菌杀菌及复原的关键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以T细胞为主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免疫病理损伤能局限和消灭真菌 以终止感染 毛癣菌 Trichophyton 表皮癣菌 Epedermophyton 小孢子癣菌 Microsporum 一 皮肤癣菌 Dermatophytes 第一节皮肤感染真菌 第三十一章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毛癣菌 Trichophyton 毛癣菌 Trichophyton 表皮癣菌菌落 初为白色鹅毛状 后转为黄绿色粉粒状 表皮癣菌 Epedermophyton 小孢子癣菌菌落 绒毛状逐渐变到粉末状 小孢子癣菌形态 厚壁梭形大分生孢子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 引起手足癣 体癣 股癣 叠瓦癣等 嗜角质蛋白 侵犯部位 角化的表皮 毛发 指 趾 甲病变 系真菌增殖及代谢产物刺激所致 致病性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甲癣 毛癣菌和表皮癣菌 灰指甲 手足癣 体癣股癣 头癣 毛癣菌和小孢子癣菌 皮屑甲屑病发 10 KOH消化 再根据培养后的菌落特征 菌丝和孢子的特点鉴别是何种皮肤癣菌 皮肤癣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二角层癣菌 位置 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 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代表 糠秕孢子马拉色菌 Malasseziafurfur 症状 皮肤表面出现花斑癣 汗斑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 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 如汗渍斑点 俗称汗斑 可从92 正常人头皮 躯干 面部 四肢等部位分离出 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 形态 有粗短 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 糠秕状鳞斑癣菌 Malasseziafurfur 表面角质层感染真菌所致疾病花斑癣 白色毛结节菌病 第二节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申克孢子丝菌 属腐生性真菌 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等引起感染 此菌可引起孢子丝菌下疳 此菌也可引起深部感染 是一种二相性真菌 着色真菌感染发生在暴露部位 称着色真菌病 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裴氏 卡氏 申克氏孢子丝菌 皮肤变黑皮 出现丘疹 结节或肢体橡皮种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性下疳 孢子丝菌性下疳 早期皮肤丘疹 结节 融合 疣状或菜花状 呈暗红色或黑色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 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真菌 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等特殊状态患者 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 本类真菌感染有所增多 且临床上恶性肿瘤 糖尿病 血液病 严重营养不良 大面积烧伤及器官移植等也常继发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因此已成为医学实践中一个重要问题亦有外源性 致病性较强 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 溃疡和坏死 第三十二章深部感染真菌 第一节白假丝酵母菌 Candidaalbicans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 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真菌 革兰阳性 白色念珠菌假菌丝 白色念珠菌厚膜孢子 培养 普通琼脂 血琼脂与沙保培养基以出芽方式繁殖 孢子伸长成芽管 不与母细胞脱离 形成假菌丝 需氧 室温或37 甚至42 生长良好 菌落灰白色或奶油色 表面光滑 带有浓厚的酵母气味 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 呈类酵母型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在动物血清中37 2 3小时后可形成芽管 是鉴定白色念珠菌的重要依据 涂片镜检 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 底层有较多假菌丝 白色念珠菌菌落 沙保氏培养基第4天 典型的类酵母菌落 出芽繁殖 孢子伸长成芽管 不与母细胞分离 形成假菌丝 念珠菌是条件致病真菌 其中白念珠菌致病性较强 白念珠菌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 上呼吸道 肠道及阴道粘膜等部位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正常菌群失调时 极易诱发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感染 鹅口疮 口角炎 内脏感染 肺炎 支气管炎 肠炎 膀胱炎 肾盂肾炎等 和中枢神经感染 脑膜炎 脑膜脑炎 脑脓肿等 近年研究发现 深部念珠菌病患者抑制性T细胞群功能紊乱 CD4 C8细胞比例倒置 其机理不清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条件致病 皮肤粘膜感染鹅口疮 阴道炎 内脏感染 肺炎 关节炎 膀胱炎 肾盂肾炎 中枢神经感染 脑膜 脑 炎 脑脓肿 过敏 致病性 皮肤念珠菌病 好发于皮肤皱褶处 鹅口疮 内脏感染 三 微生物学检查脓 痰标本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 皮肤 指 趾 甲标本先用10 KOH溶液消化后镜检 镜检时必须同时看到有出芽的酵母菌与假菌丝才能说明念珠菌在组织中定居 目前提出早期诊断可用的念珠菌高价诊断血清做夹心ELISA法 免疫酶斑点法和乳凝法试验 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 方法简单 诊断迅速 1 芽管试验 取少许待检的白色念珠菌接种于0 5ml人或兔血清中 混匀 直37 水浴2 3h后 取出一接种环菌液 涂片 镜检 有芽管产生者为白色念珠菌 其他念珠菌不产生芽管 1 直接镜检 革兰氏染色镜检2 培养特点 典型的酵母菌落 3 鉴定试验 2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本试验亦是鉴定白色念珠菌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玉米粉聚山梨酯 80琼脂培养基培养本菌 镜检观察到厚膜孢子及假菌丝 3 动物实验 本菌对兔或小鼠有致病力 给兔 小鼠 耳静脉注射本菌 经4 5天死亡 解剖可见肾 肝肿胀 充血 并有小脓肿 涂片及培养均可见本菌及其假菌丝存在 白色念珠菌观察到厚膜孢子及假菌丝 四 防治原则 局部可涂制霉菌素软膏及克霉唑 酮康唑霜剂 中药土槿皮及黄柏提取物也有较好疗效 呼吸道念珠菌病可用二性菌素B雾化吸入疗法 全身性念珠菌病治疗目前常用二性霉素B 5 氟胞嘧啶 酮康唑等 但这些药物毒副作用大 应慎重使用 4 血清学诊断用于诊断全身性念珠菌病 以念珠菌为抗原测定机体抗念珠菌抗体 第二节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neoformans 广泛存于自然界 传染源是鸽子 主要引起肺和脑的急性 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圆形 有肥厚荚膜 大 可比菌体大1 3倍 染色 墨汁负染出芽繁殖 不形成假菌丝 酵母型菌落 培养特性 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 25 和37 生化特性 分解尿素荚膜多糖抗原 A D4个血清型 我国约70 属A型 生物学特性 新生隐球菌 脑脊液涂片 新生隐球菌形态 印度墨汁负染色 致病性 外源性感染 肺是主要入侵途径多数症状不明显 自愈 有的引起支气管肺炎 严重肺呈暴发性感染 死亡经血行传播至中枢神经及其它组织 引起慢性脑膜炎致病物质 荚膜 CryptococcosisoflunginpatientwithAIDS 新型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三 微生物学检查取脑脊液标本离心取沉渣 痰和脓标本则直接加印度墨汁 在玻片上作负染后镜检 见有出芽的菌体外围有宽厚的荚膜 即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可作培养与动物试验 另外 也可应用夹心ELISA试验与乳凝试验检测脑脊液或血液隐球菌的荚膜抗原物质 四 防治原则 对肺部或皮肤隐球菌感染可选用5 氟胞嘧啶 对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则选用二性霉素B静点治疗 必要时加用鞘内注射 5 氟胞嘧啶与二性霉素B联合用药 效果更好 合成大蒜素 大蒜提取液对本菌有一定疗效 曲霉Aspergillus烟曲霉支气管哮喘或肺部感染毛霉Mucor腐生菌脑 肺 胃肠道卡氏肺孢菌Pneumocystiscarinii免疫缺陷病人肺炎 第三节其他感染性真菌 卡氏肺孢菌 致病病理改变 肺组织实变 肺泡腔扩大 有泡沫状或蜂窝样渗出物 PAS染色反应阳性 肺泡间隔增宽 肺上皮细胞增生 增厚 淋巴细胞 浆细胞等细胞浸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