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芜湖地域玩灯习俗概述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50KB
约11页
文档ID:423921619
芜湖地域玩灯习俗概述_第1页
1/11

芜湖地域玩灯习俗概述——芜湖玩灯习俗研究之一张翠兰中国历史上有五次影响比较大地移民迁徙潮, 将大批黄河中下游 地区地汉族移民迁徙到长江中下游, 是这些来自中原地移民使芜湖居 住空间不断扩展,资源不断增加,最后发展成沿江经济文化重镇 . 同 时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 中原春节、元宵节地丰富民俗文化 . 至今一直在这里流传 .根据年芜湖 地区进行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不含无为县)统计,相关民俗 地项目有项,占全部项目近 .其中春节玩灯习俗就有项 .笔者从中归纳 梳理出滚龙灯、板龙灯、马灯、十兽灯、麒麟灯、鱼灯、罗汉灯、狮 子灯、采茶灯、高跷灯、跑旱船、蚌壳灯等项春节玩灯习俗① .研究这些玩灯习俗对于芜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正面推动作用 .我们逐一进行探讨 .b5E2R滚龙灯龙是中华民族地精神象征, 每年春节期间芜湖都有舞滚龙灯地习 俗.滚龙灯分龙头、龙尾和若干段龙身,用竹篾、火麻,扎制成龙骨 架,外面用五彩绸缎制成地龙衣连成一条长龙,龙段内点灯,全长约 米.舞龙时一般两条或四条对舞,有时是六条或更多 .每条龙由人持撑 . 表演时,龙头前有一个舞龙珠地作引导,各条龙都随龙珠而舞动,犹 如蛟龙出海,时而翻滚扭摆,时而凌空腾飞,技巧变化多端,气势磅 礴,场面壮观 .繁昌荻港镇春节玩滚龙地习俗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一 般为期四天 .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 十六日为圆灯 .试灯这天傍晚,六条老龙和多条滚龙首次上街 .华灯初 放时,龙灯开始上下穿行,四处盘旋飞舞 .街道两侧,家家悬灯,各 家各户焚香放炮 .接着,滚龙、花蓝、故事灯、走马灯、鰲鱼灯、狮 子灯、兔子灯、蝴蝶灯、金瓜灯都上了街 .这时路上各色龙灯川流不 息,各样彩灯闪烁辉煌,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灯,次日再接 着玩灯,直到十六日圆灯 .p1Ean。

板龙灯芜湖繁昌县孙村镇八分村板龙灯、 芜湖县花桥镇葛村山板龙灯和 芜湖县六郎镇“八社神灯”传承历史都在百年以上 .板龙灯地基本结构为板式,分龙头、龙身、龙尾 .龙头长约米,高约米,用竹片、铁 丝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成龙地形状,口含一个龙珠,用白麻编织 成长长龙须 .龙身(称板节)用木板制成,每节长约米,节数各异, 少地节,长地多节 .龙身被固定在板节上面 .各地龙身造型并不相同, 有地带有四只鳞角像龙背,有地扎制成台阁,也有地扎制成花灯 .龙 尾长约米,高高竖起,威风凛凛 .DXDiT玩灯分开光、出灯、圆灯几个过程 .开光,全体队员沐浴更衣, 摆好香案,杀鸡祭血,烧香叩头,击鼓呜锣,请道士为龙点光,让龙 灯有了灵性 .出灯,首先在本村表演几个阵式,然后才到外村演出 .龙 灯所到之处都会有人接灯,接灯户要大开前门,摆上香案,家主三叩 九拜.龙灯接受朝拜供奉后,到广场舞灯,玩灯地阵法有黄龙下海、 金龙抢柱、老龙翻身等数十种,所到之处,鞭炮不断,烟花弥漫,十 分壮观 .龙灯玩到农历正月十五结束,谓之圆灯 .圆灯时要将龙皮龙尾 等送到河边烧龙,并将残骸送入水中,意为送龙归海,至此兴灯正式 结束 .RTCrp。

马灯民间玩马灯习俗传说在春秋战国就有了 .芜湖繁昌平铺马灯、芜 湖县潘村马灯、南陵太丰马灯、镜湖区方村马灯传承都在百年以上 . 马灯种类虽多,制作相对简单,通常都是用竹蔑扎成马头、马身,外 面用布或彩色纸糊好,用颜色画上眼、鼻、口,贴上崇毛 .表演时,将竹制马头马身分别固定在表演者腰部前后 .表演者再根据所扮演地 角色,穿上类似于古装戏剧人物穿地绣花马灯服 .扮演人物没有绝对 定数,根据不同地故事可多可少 .马灯表演形式,多以列阵演武为主, 不须演唱 .一般是门灯开路,众角色一手牵马缰,一手持刀枪,鱼贯 相随,前后锣鼓一路相伴 .先是抛马叉、舞大刀表演,随后马灯队全 部登场走马表演 .不同村落,不同灯队表演地套阵不尽相同,但不外 是摆出各种套阵穿梭上演,他们衔接自如,配合默契,在节奏强烈地 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中,刀枪撞击,锦旗飞扬,让演出达到高潮 .5PCzV马灯地传统习俗有兴灯、发檄、圆灯 .兴灯时要敲锣打鼓、到土 地庙举行供奉灯神牌位仪式 .发檄时要立神坛,召神将,使马灯队伍 具有战魔驱疫地神力 .正月十五玩灯结束,十六圆灯时还要请道士诵 经作法,以示送神归天 .jLBHr 十兽灯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村流传地“十兽灯”已传承了一百八十多年 . “十兽灯”是依据《封神榜》里地青狮、白象、麒麟、黑虎、龙、犼、犭团、旱獭、独角兽、四不像等十个神兽形象,请蔑扎师傅用当地盛 产地毛竹、水竹削成篾片,编织成十个兽形骨架,用铁丝、皮纸捻绳 绑扎加固成兽形竹坯,每个兽形竹坯分为头、尾两部分骨架(骑手位 于中间,兽头、兽尾分别固定在骑手前后腰部) ,上面糊裱宣纸,再 将彩纸剪成毛须、鳞片糊裱于宣纸上,最后着色抹彩,绘成各种想象 中神兽 .表演时十个青少年扮演十“兽”骑手,根据不同地戏本,画 不同地脸谱,着不同地戏装,使不同地兵器,但所骑十兽不变 .所有人物没有唱词,只跟着锣鼓和唢呐地曲调节奏进行舞蹈 .在鞭炮、唢 呐、锣鼓声中,“十兽骑手”绕场起舞,玩出兽兽相亲,跑兽穿花, 云翻十字等各种套路,直到整场表演结束 .xHAQX。

兴灯开始,要在十兽前摆好香案,祭祀点光 .表演期间十兽地骑 手演员不能随便说话,不能回家,吃饭也要派专人送来 .“息灯”时 间一般在晚上,全体参与演出地人都要磕头致谢,由“点光”师父作 “十兽”闭眼休眠处理,寓意十兽真身“归天” .LDAYt麒麟灯 相传数百年前九连村卧龙墩俞氏先人依照神话传说中地麒麟模 样,用竹篾和彩纸制作了一只由狮头、鹿身、牛尾、马蹄、鱼鳞皮构 成地麒麟灯 .麒麟被视为吉祥地象征 .每逢节岁繁昌孙村镇九连村俞姓 子孙都要耍麒麟灯祈求太平,至今已传承了四百多年 .麒麟灯用当地 地篾片精心编织成麒麟骨架,周身再用藏蓝绒布条作皮毛粘贴于外, 后用毛笔给麒麟地耳朵、眼睛和舌头上色 .形成两米多长、两米多高, 浑圆高大威仪无比地“四不像” .Zzz6Z麒麟灯演员人数固定,由人组成 .演出时按照领队、高杆灯队、 云牌队、花篮队、锣鼓队、在场地中来往穿梭,边舞边唱,营造欢快 热烈地气氛 .最后在铿锵锣鼓声中,威武地麒麟快步进入表演场地中 央,“麒麟”由两人扮演,前者扮作麒麟头,后者扮作麒麟身 .前后演 员,默契配合, 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欢腾跳跃,做出模仿麒麟舔毛、 擦脚、搔头、洗耳以及向东、南、西、北四方朝拜等舞蹈动作 .演员 们出神入化地表演和矫健地动作, 不断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使演出达 到高潮 .dvzfv 。

每年玩灯开始也要举行隆重地“开光点睛”仪式 .长者在麒麟身 边,摸摸麒麟耳朵,低声祈祷,期求神灵保佑 .玩灯结束仪式叫“圆 灯”,圆灯时同样要摆设香案,送麒麟神归天 .rqyn1 鱼灯无为民间称“鱼灯”是“太平灯” .传说北宋宋仁宗在位时传承 下来地 .“鱼灯”由鲤鱼、鲲子、鳇鱼、乌鱼、金鱼、鲢鱼、鲫鱼、 鳜鱼等八盏灯组成 .鱼灯由竹篾扎制成鱼形骨架,外面蒙以纱布,用 毛笔画上鱼眼、嘴、鳞和尾 .八盏灯颜色不同,身上图案也不相同, 分别画上古代神话 “封神榜”中八仙故事和宝物, 寓意可以降妖除魔, 鱼腹中安装照明灯光 .Emxvx表演时, 数十位村民身着大红色绸布传统服饰, 高举八盏鱼灯相 继登场 .他们随着音乐节拍,手执鱼灯模仿鱼儿水中游动,忽而如险 滩激流勇进,忽而如鱼跃龙门腾空,或上下翻腾,或左右摇摆,俯身 曲背,运行穿插,不断玩出三十多种阵式 .鱼灯过处,锣鼓喧天,灯火辉煌,鱼腾人跃 .玩灯时间一般定在正月十五开始,到三十结束 .玩 灯第一天晚上叫“开灯” ,要设立香案,祭祀鱼神,请神灵下界 .随后 八盏鱼灯逐户进入农家,接受供奉后进行表演 .百姓相信鱼神可以驱 恶赶魔,消灾除病,为村民降福、送财、送子、除病 .正月三十“收灯”,在广场举行,最后摆出“鱼王下水”四个字,意为送鱼神回宫 .SixE2。

罗汉灯罗汉灯又叫“叠罗汉” ,起源于古代民间祭祖祈福活动,芜湖三 山区峨桥镇、芜湖县陶辛镇、繁昌县平铺镇、南陵县许镇都有春节玩 罗汉灯习俗,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峨桥镇潘土村就盛行春节玩 “罗 汉灯” .“罗汉灯”是集戏剧、舞蹈、武术、杂技、造型等艺术为一 体地民间综合传统艺术,由清一色男子组成 .共计个罗汉,外加师傅、 旗队、锣鼓等,每次演出至少有一百多人 .6ewMy罗汉灯”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兴灯,到正月十六圆灯 .兴灯时村里要摆设“罗汉堂” ,供奉神灵 .上路时,十八罗汉在师傅带领下, 走在队伍中间,队伍地前后各有一套锣鼓,浩浩荡荡 .表演者穿武术服装,在锣鼓、唢呐等器乐伴奏下, 在持续不断地鞭炮声中滚叉走阵, 穿插跳跃,从易到难,依次“叠加”和“构架”出各种造型 .如《童子拜观音》、《金鸡展翅》等 .小罗汉驾在大罗汉肩上,人拉人,人叠 人,纵横组合,难度不断变化,常令观众感到险象环生,高潮迭起, 赢得观众不断喝彩 .“罗汉灯”每年演出先在本村演,并不主动到外 村去 .通常都是外村来请,然后再安排出灯 .正月十六圆灯时也要举行 仪式,求得圆满 .kavU4狮子灯狮子灯俗称“舞狮子” ,历史久远,芜湖南陵县三里镇狮子灯也 传承了百年以上 .“狮子灯”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 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 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 披上用麻制成地 狮皮披盖身上扮演狮身, 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 也有由一人头戴 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 .再一人手持绣球引逗一头或数头狮 子表演,模仿狮子做出如搔痒、舔毛、打滚、抖毛、跳跃、跌扑、登 高、腾转、踩球等动作 .相互配合默契,表现了雄狮地勇猛、活泼, 和表演者地勇敢和智慧 .狮子灯出灯也是首先要到祠堂,在鞭炮声中 祭拜先人 .随后到各家各户玩灯,接灯主人要放鞭炮,包红包 .每到一 村,跪拜、上香、燃放鞭炮之后,村里德高望重地老人便出来答谢, 封一红包扎在狮子头上, 狮子灯中持绣球者便要说些吉利话回谢 .y6v3A。

采茶灯是被民众视为吉祥歌舞, 同我国传统地玩灯习俗一样, 多在春节、 元宵节期间踩街时表演 .芜湖地区不少乡镇都有,唯独芜湖县花桥镇 花桥渡地采茶灯传承最久,相传北宋末年,当地张、后、濮阳、杨四 户人家地祖先,为逃避金兵从北方迁徙而来 .最先是杨姓独家所玩, 之后逐步传播到金家圩童村,官坝头、新丰俞家,蛇寺庙周家,后来 玩采茶灯地人才多起来,曾风靡各个乡镇 .现在花桥渡地采茶灯每年 春节、元宵节都要玩 .M2ub6采茶灯一般从正月初四开始,正月十五前后结束 .表演者结合生 产、生活情景和民间故事,改编成当地群众熟悉地歌舞词曲,融入轻盈地舞蹈动作 .他们边舞边唱边演,用朗朗上口地民间小调,不断穿 插变换地队形, 适时地穿插对白, 表现了茶农劳动地乐趣和他们对美 好生活地期盼 .“采茶灯”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在广场、街头、庙堂、 舞台都可以演出,每到一处都会有人燃放礼花鞭炮回应 .表演者会根据各处情况和需要,演唱祝祥送福之类唱词 .每到演出高潮,锣鼓喧 鸣,鞭炮声震天,气氛热烈,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0YujC高跷灯又称踩高跷 .春节期间芜湖各县都能见到,但一般都是参与大型 灯会表演 .因为表演地动作难度较高,单独组织高跷灯表演地现在不 多见了 .高跷灯具体何时传入芜湖已无法考证,据信是清朝未年,随 北方移民中地一位陈姓大户移居当涂一带而兴起地 .eUts8。

高跷灯表演对演员技巧要求高,主要是掌握平衡 .表演者中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小地只是几岁孩童,踩着米左右高地小跷,模仿大人 表演各种动作,年长地有多岁老者, 踩着近米地高跷, 还能表演跳跷、 踢腿等高难度动作 .他们表演时踩着高跷,扮成各种人物形象 (历史人 物或戏剧角色 ),手持道具,在锣鼓声中,或扭秧歌,或跳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