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敦煌曲子词、温韦、皮陆【主要问题】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佛、道对唐文学的影响;贞观诗坛;上官体的贡献;四杰的理论与不足;沈宋对于格律的贡献;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唐诗兴象;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边塞诗派的创作特点;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点;崔颢诗歌的艺术特点;河岳英灵集的主张与价值;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特点;李白绝句的艺术特点;李白的地位与影响;杜甫的律体诗成就;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杜甫的地位和影响;大历诗歌的背景和风格;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的创作特点;顾况与李益的诗歌风格;韦应物的诗歌艺术特征; 刘长卿的诗歌艺术特征;韩孟诗派的主张;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特点;孟郊的苦吟风格特征;张籍与王建的诗歌特点;李贺的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歌创作特征;柳宗元的诗歌创作特征;元白诗派的主张;白居易、元稹的诗歌艺术成就;古文运动的背景、主张;韩柳对散文的开拓;韩柳的散文艺术成就;晚唐小品文的特点;晚唐李商隐等人的骈文;唐传奇的兴盛原因、阶段、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俗讲及其代表作品;变文及其代表作品李娃传 、 霍小玉传、 莺莺传的艺术特点;陆龟蒙、皮日休的诗歌创作;司空图的诗歌创作和理论;郑谷、韦庄、罗隐等诗人的创作特点;贾岛、姚合的诗歌创作;李商隐的诗歌特征和艺术成就;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和影响;杜牧以绝句为代表的艺术;许浑的诗歌创作;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南唐词的特点;花间词派的风格和缘起;温庭筠作品的艺术风格;李煜前后期词风特征区别【作家作品】略核心考案1、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期的产物。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1)唐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占最为重要的地位,也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吸收了它之前诗歌艺术的一切经验,更加发扬创造, 形成了唐代文学的标志唐代出现的杰出诗人数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自初唐律诗的逐步走向成熟,到盛唐诗歌意境创造的完美, 盛极难继之后中唐诗人的革新,晚唐李商隐对于诗歌表现技巧所能达到的神妙幽微境界的探讨诗歌的发展变化,除元稹、 白居易曾提出过讽谏说和主功利的诗歌主张之外,总的趋势,是朝着诗歌自身艺术物质的探讨、发挥与完善的方向发展的2)中唐散文开始了文体文风改革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此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为后来宋代作家所发扬,深远地影响着我国后来散文的发展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5 页 - - - - - - - - -(3)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唐传奇使我国的文言小说走向成熟,也在人情味、情节构造、人物塑造上影响着宋代的话本小说。
4)当散、小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登上文坛,焕发光彩南唐词人拓大了词的境界,转向内心缠绵情致的抒写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的词作,把词这一善于表现绵邈情怀的文体,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它推向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从总的风貌看,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唐代更富于理想色彩,重抒情而不是重理性,重外向而不是重内敛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说,它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之后的一次大繁荣,又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下一次的繁荣作了准备2、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唐代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有唐一代,去华夷之防,容纳外来的思想与文化另外, 唐代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男女较为平等, 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风气,对于文学体裁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2)唐代对思想采取兼容的态度以儒为主,兼取百家儒家使士人普遍具有入仕,致君尧舜, 建功立业,持儒家入世的进去精神佛教在唐代具有广泛影响,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出现了俗讲和变文,开辟了通俗文学 同时大量诗僧出现,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家和道教对唐文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道家使唐代文学返归自然,滋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同时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3)唐代士人对人生持有一种积极的、进取的的态度开科取士,唐沿隋旧,使得一批较接近广阔社会生活的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 走向关山与塞漠,使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弘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4)唐代兴起的漫游、读书山林风气,以及士人入幕与贬谪的生活,都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5)唐代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比如绘画不仅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诗的艺术表现技巧唐诗中色彩表现的丰富细腻,意境的画意,传神的技巧,都与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有关唐代乐舞的高度繁荣为唐诗表现领域的拓展,也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3、佛、道对唐文学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等方面占统治地位,而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则是释、道更多地影响了唐文学的发展1)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首先, 在佛教中国化方面,佛教在唐代衍生出的天台、三论、 法相、 华严、 禅宗等教派,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尤其禅宗已经深深契入中国文化之中禅宗讲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段、心行处灭的,即藉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
这是一种更深层的影响, 也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影响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的品质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都源自于此其次,佛教对唐文学的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再次,佛教在唐代的广泛影响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 而形式则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质2)道家和道教对唐文学也产生广泛的影响首先,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多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唐人写了许多以逍遥游为母题的赋,但都把大鹏作为抒发壮伟气概、表现巨大抱负的形象他们离开了庄子物我两忘、万物齐一的根本精神,于无为中力求有为,从无为走向进取其次,相比佛教,道教对于唐人人生信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5 页 - - - - - - - - -仰的影响更大些这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代作家如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张九龄、李颀、王昌龄、岑参、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 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显例。
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神仙世界再次,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传奇的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于浪漫色彩4、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并未完成南北文学合流的任务,仅起过一个过渡的作用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是南朝诗风的代表 隋文帝时是两种诗风并存,至隋炀帝则又明显地出现重文采倾向,南朝诗风又成主潮终隋一代,南北文学虽并存,但二者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互相影响,呈现出明显合而未融的过渡性质 隋代的散文, 隋文帝虽然有意地通过行政的手段来改革骈文的浮糜文风,但收效甚微,文坛依旧维持的是南北朝局面骈文占据主导,但成就无足轻重总之,从隋到初唐约一百二十年左右的漫长岁月,是解决中国文学南北合流问题的探索时期、过渡时期5、贞观诗坛贞观诗坛的主掌者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两派北方文人受崇古尚质文学观影响较大,对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并不反对声律辞采之美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提出南北文风合流,“各去所短,合其两长” ,这种诗歌美学理想的提出,是贞观朝野文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的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即利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唐朝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这也是贞观诗人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多述怀言志及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后受六朝诗风影响,开始模仿其声律辞采,使贞观诗风发生新变,但当时二派之间 “合而未融” 的现象十分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善于吸收南朝诗歌技巧的北方诗人,如杨师道、李百药等,均写出了较为成功的作品,他们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并琢磨表现技巧,使声律辞藻日趋精妙,而诗歌的风格趣味已日趋贵族化和宫廷化这种积习在当时著名诗人虞世南、许敬宗等的诗作中均有突出表现,虞世南等人更编写了北堂书钞、 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作为宫廷诗人拾掇辞藻和典故的方便工具,当然,贞观诗坛新秀上官仪的“上官体”更是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了6、上官体在南北文学有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上官仪和初唐四杰在其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贞观年间, 南北文学合流的文学发展趋势,已成朝野文人的共识但受南朝诗风影响,贞观诗坛出现宫廷化倾向,贞观诗坛的新秀上官仪是宫廷诗人创作水平最高的典范他地位很高, 名噪一时 他的诗有意地摆脱从类书拾掇辞藻的陈规陋习,注重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绵缈空濛的诗境。
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当时人们模仿效法的一种新体诗这种绮错婉媚、重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五言诗,被时人称为“上官体”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45 页 - - - - - - - - -7、初唐四杰(河大 97 年考点)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十分活跃而有成就的四维诗人王勃、杨炯、 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大多生于贞观年间,而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时代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的诗人,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豪杰之气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的明确的审美追求,诗风与宫廷诗歌风格大异其趣,较多地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但四杰的创作仍未完全摆脱宫廷诗风的影响,虽有新变,仍属“当时体”,未能开出一代诗风8、沈宋(首都师大00、武大 04、苏州大学05 考点)“沈宋” 是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并称,是与四杰同时或稍后的一批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在内容上与宫体诗无异,但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却有很大的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了五律的定型,标志着从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代平仄律的过渡沈、宋等并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以七言律师为代表的唐代近体诗格式的定型9、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北师大95 年考点)陈子昂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首先, 他以复古为号召, 主张恢复古诗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然而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辨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 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是他短处所在其次,陈子昂诗歌充满的昂扬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