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立秋时节的习俗范文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59KB
约2页
文档ID:442766489
南京立秋时节的习俗范文_第1页
1/2

南京立秋时节的习俗范文每年立秋,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那么南京呢?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南京立秋时节的习俗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南京立秋时节的习俗范文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 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 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老南京立秋后还有十多天热俗话说“热在三伏”,盛夏之余秋后还有一伏(末伏),即是说立 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后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 气温仍很高是正常的,问题是秋热还要热多以老百姓有“秋后十八 盆”的说法,有说十八盆的“盆”是指I日时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 形为一广口浅底生铁锅(盆),置于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为炭墼或木 炭,此物解放后很少见了,喻还有十多天炎热的火盆要烤,真正“秋 高气爽”还早呢,要到秋分以后才会降临,宋辛弃疾词“天凉好个秋”, 非为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说天气仍然炎热,要洗澡冲凉18天, 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后要下十八次雨,气候才会真正凉 爽,有“秋后一场雨一场凉”之说,总之秋热难当,从夏全热到立秋, 还未见尽头过去无空调电扇,对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尤难忍耐, 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热”之谚。

单日公秋,双日母秋难成立“秋老虎”又以生物界雌虎猛于雄虎,进而称特别热的秋天为“母 秋”这一观点甚至为学界所接受,《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就收有“公 秋”、“母秋”词条但何为公,何为母,百姓深为关心,说法多种多 样,曾有某民俗专家说双日为公秋单日为母秋,刊于某报,也载于某 书(《金陵十记》)笔者以为此说凭空而来,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民俗和方言一样,只能是约定俗成、说法要有理有据才行,可以允许 异文存在,但不能胡编乱造,这是符合民俗学的要求的南京民间流传的关于立秋分“公母秋”,很多人只知有其说,而 不知其意深究方知有“单双日说”和“昼夜说气“单双日说”,或 言“单日公、双日母”或言“双日公、单日母”其标准是阴历还是 阳历?如以阳历日期为准,显然不合中国传统历法,不能作为标准, 应予排除;如以阴历日期为准,又不符合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之说 虽然一三五七九单数属阳,二四六八双数属阴,为阳数某日不一定合 阴阳五行中之“阳”,同理为阴数的某日也不一定合阴阳五行之“阴”, 因为阴历每个日子是由天干地支排列的,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等六十日一转,这当中天干地支分别有阴阳之分,天干中甲丙等为阳, 乙丁等为阴,地支中子寅等为阳,丑卯等为阴,故某日为阴为阳不是 由该日的序数(初三、十五等)决定的。

因此“单双日说”很难成立以科学眼光看来,立秋与气候并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气候受诸 多因素影响,如台风、西北气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绿化情况等 公秋凉爽母秋热,大概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 气候规律凡事皆有例外,有时这俗谚也不灵验不过防暑降温措施 不能松懈,时刻注意天气变化,不可一味贪凉也至关重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